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情景导入《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自1935年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90年的歌曲,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中华民族14年全民族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局部抗战阶段全面抗战阶段战略反攻战略相持战略防御193119371945.9.21938.101942元旦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12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19351932一·二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十九路军奋起抵抗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淞沪会战(三个月)太原会战(平型关)徐州会战(台儿庄)武汉会战(相持)1942-1945远征军入缅作战、1944年豫湘桂战役十二月瓦窑堡会议制定统一战线方针百团大战1940中共七大一二·九运动1943.11《开罗宣言》归还中国领土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枣宜会战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1937.8-1937.11(上海)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2.1937.9-1937.11(山西)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1)1937.9 平型关大捷(2)1937.10-1937.11忻口会战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937.8-1937.11 (上海)淞沪会战2.1937.9-1937.11 (山西)太原会战(1)1937.9 平型关大捷(2)1937.10-1937.11 忻口会战5.1938.1-1938.5 (江苏)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3.1937.12.13 南京陷落南京陷落4.1937.12.27 济南陷落济南陷落1938.3-1938.4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1937.8-1937.11 (上海)淞沪会战2.1937.9-1937.11 (山西)太原会战(1)1937.9 平型关大捷(2)1937.10-1937.11 忻口会战5.1938.1-1938.5 (江苏)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3.1937.12.13 南京陷落4.1937.12.27 济南陷落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6.1938.6-1938.10 (湖北)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材料:我之对倭,在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1937.8-1937.11 (上海)淞沪会战2.1937.9-1937.11 (山西)太原会战(1)1937.9 平型关大捷(2)1937.10-1937.11 忻口会战5.1938.1-1938.5 (江苏)徐州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3.1937.12.13 南京陷落4.1937.12.27 济南陷落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6.1938.6-1938.10 (湖北)武汉会战武汉会战广州陷落7.1938.10 广州陷落武汉、广东陷落战略相持阶段一、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材料:诸君如忆及日军之活跃,即知中国抵抗敌人至五年之久,并予敌人以打击,为如何不可思议之事。——英国首相丘吉尔材料: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此次大捷。——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败退的背景下,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1.时间:1941.12-1942.12.意义:一、正面战场的抗战沿海工业、学校内迁西南联大校歌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迁移: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迁移到西.南、西北大后方。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一、正面战场的抗战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背景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意义?材料2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1938年国民党机关刊物《中央周刊》材料3 中国无法战胜日本,如果继续抵抗下去,结局只能是中国灭亡;而且中国的抗战意志越坚定,亡国的速度越快。——汪精卫《最后关头》讲话背景:国内出现了“中国速胜论”和“中国必亡论”观点: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记得读这本书时,我完全被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后来又反复的读。《论持久战》特别使我感受到理论的威力,它以理论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来说服人,完整地体现了辩证思维的逻辑进程。”——哲学家冯契“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毛泽东《论持久战英译本序言》(1939)一、正面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1)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2)战法:根据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地道战情境图◎地雷战情境图◎麻雀战:游击队和民兵依靠群众,利用地形优势的有利条件,三五成群,忽聚忽散,灵活机动,对敌人实施突然准确的射击,以杀伤、消耗、迷惑、疲惫敌人的游击战术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在沦陷区,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2)发动百团大战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③概况: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八路军战士破击桥梁,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课堂探究】怎样评价百团大战?①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牵制了侵华日军华北战场近半数的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②这次战役有力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污蔑,抑制了国民党对日妥协的倾向,提高了全国军民对抗战的信心和中国共产党的声望,确立了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敌后战场的抗战二、敌后战场的抗战3.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议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皖南事变”材料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一个支队9000余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回击,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时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亲笔题词。·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反共倾向,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在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在军事上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二、敌后战场的抗战4.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②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它的基本精神是先要能够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又要让地主能够生存下去。……这对发动群众、积极生产、坚持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③政治上:精兵简政,实行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占三分之一”。“三三制”在抗日根据地的全面推行,使统一战线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制度保证。①军事上: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二、敌后战场的抗战【课堂探究】敌后战场的作用(1)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2)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941年12月中国远征军共计十万余人入缅参加对日作战,皆在保护中国西南大后方和运输补给线,并配合英军对抗日军三、东方主战场国际: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欧洲战场爆发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三、东方主战场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1943年11月中美英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和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归还近代以来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东北)1943年国民政府与十余个西方国家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约;海外华侨积极支援抗战三、东方主战场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政治路线:打败… 解放… 建立…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论联合政府》2.盟军的支持1945年8月6日8月9日8月15日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美国在长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投降伟大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军向八路军投降材料一:今天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3、抗战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根本保证材料二:据中华民国国防部1946年统计,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322万8千人、病亡42万2千人,总计损失365万人;《抗日战争8年敌我兵力损失统计》载:“中共军队负伤29万人,阵亡16万人,被俘4.6万人,失踪8.7万人,合计58.3万人。”(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广大爱国将士英勇作战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三:14年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仅认购的国债就有十多亿元(占公债发行量的1/3强);四万多粤籍华侨还归国直接参战。二战期间美国开辟驼峰航线向中国进行军事物资援助,并组建飞虎队参与中国战场对日作战。(3)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材料四: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而奋斗;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代表飞抵西安,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38年徐州失守时,全国抗战已进行了10个月,许多重要城市已相继沦陷。亡国灭种的危机犹如黑云笼罩大地和人心,很多人感到迷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全面阐述了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4)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4、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材料一:1842年1895年1901年1945年(1)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意义上的胜利(2)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提高了国际地位(3)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四、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二: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4)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材料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5)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台儿庄大捷《论持久战》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战时内迁(工业、高校)正面战场的意义敌后战场的开辟敌后战场的抗战:发动百团大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军事上敌后战场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中国的贡献和影响:中国远征军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意义、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