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A卷(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毛泽东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材料中“会议”是指( )
A. 中共一大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图1、图2反映的事件表明( )
图1 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签订 图2 《中央人民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A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西藏农奴翻身做主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
3. 黄继光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邱少云严守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这些史实共同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
A.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B. 一心为民,自信乐观
C. 敢为人先,见义勇为 D. 奋不顾身,热爱祖国
4. 《六亿人民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5. 下表是我国部分年份通车里程统计情况。
类型 1957年通车里程(公里) 与1952年相比
铁路 29826 +22%
公路 25000 +100%
这一时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生产获得恢复
6. 1669年乐显扬创建同仁堂,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1954年8月27日,随着乐松生在一纸协议上签上姓名,乐家拥有同仁堂300余年的历史戛然而止。这份协议的内容是关于( )
A.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B. 政企分开,自主经营
C. 拨乱反正,重视人才 D. 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7. 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 B.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8. 下图反映了 1958—1965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1962-196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是( )
A. 农民获得解放 B.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 建设人才的培养 D. 国民经济的调整
9. 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坐落于大庆市,它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展示了铁人精神,成为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园,是我国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袁隆平
1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遵义会议的召开 B. 土地改革的推行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曲折探索 B. 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 D.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文化的伟大成就
12. 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吨,推广节能灯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
A. 巩固了国防建设 B.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C. 解决了能源问题 D. 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13. 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思维导图。“?”处应填( )
A. 发展生产力 B. 坚持胸怀天下
C. 走中国道路 D. 推进“五位一体”
14. 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此,“四个全面”成为中国的政治热词,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这里的“四个全面”( )
A. 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 B. 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C. 是立体化的大国外交布局 D. 在中共十九大后逐步形成
15. 根据下图的图文介绍,反映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银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通称新疆,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基层民主制度
16. 2006年以来,藏族唐卡、藏戏、藏医药、格萨尔等7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并建立了非遗工坊和传习基地,培养年轻传承人。这体现了我国重视少数民族( )
A. 生活水平的提高 B.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C. 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D. 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
17.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央政府深入推进大湾区建设
C.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D. 香港澳门回归洗雪百年国耻
18.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世纪末,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央政府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 )
A. 法律体系和对外关系不同 B. 享有的自治权限不同
C.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 D. 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19.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使港澳地区走上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是港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安排。“最佳安排”是指( )
A. 深化体制改革 B. 实行对外开放 C. 坚持“一国两制” D. 注重科技创新
20.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C.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21. 近年来,我国圆满完成了探月四期、首次火星探测、空间站建造、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任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等装备和技术也取得丰硕成果。这说明我国( )
A. 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 B. 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
C. 民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D.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增强
22.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恰当是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2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183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A. 大国工匠 B. 飞天之梦 C. 能源安全 D. 网络强国
23. 1957年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方针不但是使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好方法,而且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此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这个方针”指( )
A.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B. 实业救国、振兴中华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4. 下图是一位跑步爱好者某次跑步中运动手表记录的数据。这体现了( )
A. 技术依赖,能力弱化 B. 运动科技,健康同行
C. 科技节能,低碳生活 D. 休闲娱乐,营养均衡
25. 国务院于2025年1月13日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重点事项清单》,包含了新车上牌、个人创业、结婚落户、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申请等项目,云南、内蒙古等省高度重视,迅速开展了实施工作。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
A. 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B. 社保体系不断健全
C. 重点关注人民的就业问题 D.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契约,随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2013年以来,国家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201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材料二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改革后,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改税”,自主决定产品价格和用工制度。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步伐,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措施,推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2020年,国资委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60万亿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占主导地位。
——摘编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重大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5月1日市委向省委请示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深圳市毗邻香港的优势,加速发展鲜活农副产品出口;重点引进外资兴办工商企业,允许客商独资、合资或合作经营;开辟和扩大旅游区……并简化口岸出入境手续,与香港互通旅游车;开设外币商店,代销外国厂商产品……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文件……
——摘编自《邓小平与深圳经济特区》
材料二
深圳创造的全国第一 1980年,兴建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1983年,发行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 1987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 1999年,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OICQ(后改为QQ) 2014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深圳奇迹 深圳本来是一个贫瘠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以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人民生活也较早达到小康水平,被称为“中国的奇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优势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时代深圳发展的特点。
(3)综上,谈谈你从深圳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仅为140亿元,钢产量15.8万吨,粮食产量1.13亿吨。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工业总产值增长至349亿元,钢产量135万吨,粮食产量1.64亿吨。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措施,初步恢复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949-195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二 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超4.5万公里,占世界7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2023年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3年第12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任选其中一项,说明其对社会生活或国家发展的影响。
(3)综上,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如何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B卷(20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新中国成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三
时期 外交理念 外交大事(部分)
20世纪70年代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冰释前嫌”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1989年,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1世纪初 “和谐世界”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
2012年以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9月,中国举办G20杭州峰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中国采取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写出“原则”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3)从材料三中选择相关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言之有理。)
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A卷和B卷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A卷(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B
【2题答案】
A
【3题答案】
D
【4题答案】
B
【5题答案】
A
【6题答案】
A
【7题答案】
D
【8题答案】
D
【9题答案】
C
【10题答案】
D
【11题答案】
C
【12题答案】
B
【13题答案】
C
【14题答案】
A
【15题答案】
A
【16题答案】
B
【17题答案】
D
【18题答案】
D
【19题答案】
C
【20题答案】
C
【21题答案】
D
【22题答案】
B
【23题答案】
D
【24题答案】
B
【25题答案】
D
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
【26题答案】
(1)
重大调整: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2)
措施:扩大企业自主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定价权、用工权);利改税;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作用: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市场化转型;巩固国有经济主导地位。
(3)
认识:改革逐步深化,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现代化。
【27题答案】
(1)
优势:毗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支持,允许外资多种形式经营。
作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2)
特点:创新驱动(多项“全国第一”);发展速度快;城市现代化水平高。
(3)
启示: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关键;创新是重要动力;政策支持与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可或缺。
【28题答案】
(1)
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经过三年恢复,工业、农业等主要指标大幅增长;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初步恢复经济,工业化奠定基础。
(2)
成就:GDP稳居世界第二;高铁运营里程全球领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示例:高铁。影响:高铁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便利民众出行,提升国际竞争力。
(3)
重要经验: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科技创新,发挥制度优势。
做法: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B卷(20分)
【29题答案】
(1)政策:政治上:不承认新中国;经济上: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用: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论题:从突破封锁到引领全球治理
论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打破战后东亚外交僵局。 1979年中美建交,结束长期对抗,推动国际格局变化。为改革开放奠定外交基础,促进中国融入国际社会。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外交,提升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1世纪初,提出“和谐世界”,推动区域一体化,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深化东南亚经济合作,增强中国在亚洲的经济领导力,促进共同发展。2012年以来,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2016年G20杭州峰会,展现大国担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结论: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成长为引领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