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楚雄州中小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高中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发现,湖北十堰七里河遗址的聚落建立初期,部分先民居住在穴式窝棚中;中、晚期居住址渐向高地转移,地穴式建筑消失,而地面式.台基式房屋建筑面积逐渐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一变化反映出七里河遗址时期( )
A. 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B.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C. 城市建设形成规制 D. 社会协作能力提升
2. 如图所示为抗战期间陕甘宁根据地鲁迅艺术学院所创作的一幅宣传画,画面为男女共同投票选举村干部的场景。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根据地( )
A. 军民一致抗战的局面 B. 经济实现自给自足 C. 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 D. 文化宣传深入普及
3.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规定高级官员在觐见国王时不但要鞠躬,还要捂住嘴,以防呼吸冲撞了国王;公元前4世纪末,大流士三世甚至自称是“伟大的王,众王之王,各省万民之王,这辽阔大地之王”。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 建立了君主权威 B. 扩大了统治疆域 C. 建立了中央集权 D. 改变了治理模式
4. 11世纪,西欧手工业生产的各种工序被细分,如在羊毛生产中,敲打、洗涤、拣选、梳理、清理、纺纱、捻线、染色等工序都是由专门的手工业部门来完成的。此外,在玻璃和金属加工等行业也出现了专业工匠。这些现象的出现( )
A. 得益于生产组织形式革新 B. 表明庄园经济已经崩溃
C. 说明城市自治体系已形成 D. 蕴含着社会转型的元素
5. 据学者考证,早期中美洲的高等贵族陪葬中多将高级翡翠环绕逝者,低等贵族则多陪葬低级玉石;至阿兹特克文明晚期,虽然玉石资源欠缺,但高等贵族仍选择类似翡翠色调的上等玉石陪葬,低等贵族则只能陪葬杂乱的低等级玉石。以上史实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美洲( )
A. 等级分化长期存在 B. 矿产资源十分匮乏
C. 社会上层垄断官职 D. 审美价值发生变化
6. 在大航海开始的时期,葡萄牙王室投靠罗马教廷,把殖民与传教捆绑起来,源自罗马的圣城建设传统也被传到海外。葡萄牙王室的这些举措旨在( )
A. 创新殖民方式 B. 寻求教廷支持 C. 传播西方宗教 D. 推动殖民扩张
7. 1573年,载有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货物总价值2万—3万比索的两艘马尼拉大帆船首航美洲,获得了高达600%—800%的利润。同时,西班牙殖民当局还鼓励华商前往马尼拉,每年从广东、浙江等地驶往马尼拉的商船最高达60艘。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
A. 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B. 东西方新航路开始出现
C.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 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8. 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当时很多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肯定。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
A. 理性精神开始萌发 B. 宗教权威与科学理性的冲突
C. 科学摆脱宗教束缚 D. 天主教会统治地位日益巩固
9. 如表所示为1841年和1871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比重的变化。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英国( )
1841年 1871年
农业 服务业 工业 农业 服务业 工业
20% 37% 43% 14% 31% 55%
A. 农业呈衰退趋势 B. 经济结构日益失衡 C. 城市化进程加速 D. 已成“世界工厂”
10.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规定,国际工人协会成员可以“在彼此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的同时,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组织”,在不违背协会总方向的前提下“允许每个支部自己对自己的纲领负责”,“容许每个支部对实际运动抱有自己的理论观点”。这些规定( )
A. 尊重各国政党性质的差异性 B. 直接推动了巴黎公社运动
C. 有利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 保证了第一国际长期稳定
11. 下图所示为1870年和1914年欧洲主要国家的国防预算变化(单位:百万英镑)。据图可推知,当时( )
A. 国际关系趋于缓和 B. 欧洲军事力量均衡 C. 德国实力最为强大 D. 帝国主义矛盾加剧
12. 对于如何结束一战,俄国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4月提出“只有至少几个交战国的全部政权转到真正能够消灭资本压迫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阶级手里,才能用民主的和约结束这场战争”。这表明当时的俄国布尔什维克( )
A. 主张单独与德意志媾和 B. 已初步具备夺取政权的条件
C. 屈服于临时政府的统治 D. 尚未找到结束一战的可行方案
13. 图1、图2、图3所示分别为二战期间美国、苏联和英国政府发布的宣传海报。据此可知,这些海报( )
A. 体现了盟国协同作战 B. 主旨内容存在差异 C. 均以国家意志为主导 D. 确保战争最终胜利
14. 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学逐渐侧重研究美国希望控制地区的古代历史和现代社会问题。此外,美国政府还增加了对当地现代语言的学习,如1951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就设置了包括外语和区域培训、海外学习和研究生在内的奖学金等项目。这表明二战后美国( )
A. 致力于民族语言体系的构建 B. 外交方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 将高等教育与国家战略结合 D. 人文学科引领大学教育潮流
15. 1964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制定《关于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原则草案》,提出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用方向性的计划代替指令性的计划,扩大企业在生产和投资方面的决定权,逐步向市场机制过渡。这反映出捷克斯洛伐克( )
A. 逐步放弃“苏联模式” B. 接受了西方经济模式
C. 社会主义改革成效显著 D. 对经济自主性的探索
16. 中国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先后提出了彼此呼应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全球倡议”,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这“三大全球倡议”,认为这些倡议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全球视野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表明当代中国( )
A. 国家建设方案取得丰硕成果 B. 推动了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
C. 依托区域合作应对霸权主义 D. 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模式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境内民族众多。为巩固统治,帝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翻译运动。游牧民族出身的阿拉伯人被波斯、埃及这些被征服地区辉煌灿烂的多元文明所吸引。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帝国境内的民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帝国境内到处建有向普通民众开放的图书馆,民众可以在里面自由地阅读、抄写、研究学问。
唐朝时期的中国,玄奘等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为佛经翻译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大批有学问的僧俗弟子不仅注重佛经典籍的翻译,还致力于翻译理论的总结和佛教经籍的编录,各个宗派的佛学思想得到迅速交流交融,译经事业在群众的响应下有了更深厚的根基。
——摘编自胡新云等《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与同时期唐朝佛经翻译运动之背景对比分析》
材料二 中古时期,传到日本的文学作品、理论著述及其他汉文书籍的种类和数量都是难以历数的。中唐时期,安史之乱的爆发并未改变日本以学习中国文化为国策的基本方针。9世纪,日本知识界利用传入的汉籍文献编纂了第一部大型汉籍类书《秘府略》。日本贵族是最早掌握汉字和汉文化的社会阶层,平安时代(845-1192年)的贵族知识分子就是靠学习和翻译汉文典籍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荣誉和地位的。在长期的翻译活动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已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日本一般知识分子的文学修养仍是靠以汉学为基础的教育培养起来的。
——摘编自于丽萍《始于古代日本的汉语翻译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和唐王朝佛经翻译运动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日本翻译活动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17世纪英国革命,宽容贯穿于革命始终,挟革命与反动共进。宽容深入民众之心,激荡起人们追求自由的精神。它是1641年运动的最深刻的潮流,也是战胜1660年之反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光荣革命”以宽容与妥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与变革,也成就了它“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万世美名。
——摘编自牛笑风《光荣革命:宽容挟革命与反动共进》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近代“英国革命”,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很多爱国知识分子对日益严重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1880年,旨在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成立。1906年,国大党领导的青年印度联盟决定从殖民当局手中夺回教育主权。1910年以后,印度学术界围绕民族教育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富有理性色彩的思想大讨论。一战后,工人们开始组织工会,成立共产主义学生阵线等组织,在国大党领导下参与民族教育运动。1920年,国大党决定在印度人控制的各地区建立全国性学校,以突破殖民当局的控制。1930年,印度民族教育运动与甘地发起的“公民不服从运动”相结合,创办民族大学,用当地语言宣传教育,并提出了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为国家自由不顾生死的人民公仆”的目标,这有力地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的历史作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1980—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
时间 巴西 中国 印度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美国 欧盟
1980—1984年 1.46% 9.56% 5.06% 2.72% 6.18% — 2.42% 1.16%
1985—1989年 4.50% 9.86% 6.08% 4.80% 9.16% — 3.72% 3.10%
1990—1994年 1.42% 10.86% 4.82% 2.18% 7.82% — 2.34% 1.28%
1995—1999年 2.02% 9.12% 6.50% 0.84% 4.70% -1.04% 3.86% 2.72%
2000—2004年 3.02% 9.18% 5.76% 1.50% 5.42% 6.86% 2.50% 2.30%
2005—2006年 3.30% 10.55% 9.20% 2.05% 4.60% 6.55% 3.25% 2.55%
注:表中数字为年平均增长率,根据2007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换算而来。
——摘编自陈江生《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趋势及其全球影响》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许多人曾以为随着苏联威胁的消失,欧洲一体化会从此失去动力而停滞不前。然而,事实与人们所预测的趋势相反,欧洲国家的联合进程迈出了更大的步伐。统一货币的决定正是在柏林墙倒塌之后不久由当时的欧共体十二国领导人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作出的,在这里,欧共体领导人签署了著名的《欧洲联盟条约》,并就建立经贸联盟的时间表以及成员国加入货币联盟的各项经济趋同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1999年1月欧元问世后,尽管没有像人们早些时候预测的那样坚挺,但作为新的世界货币,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说已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摘编自冯仲平《欧洲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80年至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诞生的影响。
楚雄州中小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高中一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相同之处:得到统治者支持;体现了社会精神追求;促进了不同文化交融;巩固统治需要;面向普通民众;依托发达经济与技术条件。
(2)特点:种类多,数量大,成果丰富;持续时间长;以学习、借鉴汉文化为主导;翻译家以贵族知识分子为主力,并向各领域一般知识分子渗透;影响深远且广泛。
原因: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政府的大力支持;遣唐使、贵族知识分子的推动;社会文化风气的影响。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
论题:政治妥协与宽容精神促进了近代英国政治渐进式转型。
阐述:17世纪初,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和查理一世的“君权神授”理念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维护自身利益,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放下相互间的矛盾,达成妥协,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过程中,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英国政治动荡不安,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1688年,英国议会发动了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官威廉及其夫人人主英国,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这场不流血的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本身是各方妥协的产物,但这种妥协避免了内战,以和平的手段实现了政权的更迭。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法案明确限制了王权。该法案在限制王权的基础上保留了君主制这一形式。故这一法律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细化了权力分配方案,确立了新教继承原则,体现了政治妥协的智慧。
总之,政治妥协传统是英国社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政治文化,加速了英国近代政治的转型。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19题答案】
【答案】(1)特点:学生、工人等群体广泛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由感性到理性反思,具有渐进性;以民族语言和文化为主导,具有民族性;与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具有爱国性。
(2)历史作用:有利于印度民族文化保存;推动了印度民族认同观念和民族独立意识的强化;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为印度独立后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20题答案】
【答案】(1)特点: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强劲;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相对缓慢;全球经济增长重心东移趋势明显;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增强了欧洲话语权,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内部投资与贸易发展;促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答出四点即可)楚雄州中小学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高中一年级 历史 多维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知识模块 近代中国主权维护与外交手段的运用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考查要求 预估难度系数
1 选择题 3 中国古代史 湖北七里河遗址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唯物史观 应用性 0.6
2 选择题 3 中国近代史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建设 分析历史问题 家国情怀 基础性 0.5
3 选择题 3 世界古代史 古代波斯帝国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历史解释 基础性 0.7
4 选择题 3 世界古代史 中世纪西欧手工业生产 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 综合性 0.5
5 选择题 3 世界古代史 古代中美洲文明 分析历史问题 史料实证 综合性 0.6
6 选择题 3 世界近代史 葡萄牙殖民扩张 分析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 创新性 0.5
7 选择题 3 世界近代史 马尼拉帆船贸易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历史解释 综合性 0.6
8 选择题 3 世界近代史 近代早期欧洲科技 分析历史问题 时空观念 应用性 0.6
9 选择题 3 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就业人口结构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史料实证 综合性 0.5
10 选择题 3 世界近代史 国际工人运动 分析历史问题 时空观念 基础性 0.5
11 选择题 3 世界近代史 一战前欧洲国家国防预算 分析历史问题 时空观念 创新性 0.5
12 选择题 3 世界现代史 布尔什维克结束一战的设想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时空观念 综合性 0.6
13 选择题 3 世界现代史 二战期间美、苏联和英国海报宣传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唯物史观 基础性 0.5
14 选择题 3 世界现代史 二战后美国教育 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 应用性 0.6
15 选择题 3 世界现代史 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历史解释 基础性 0.7
16 选择题 3 世界现代史 当代中国全球治理探索 分析历史问题 家国情怀 综合性 0.6
17(1) 非选择题 6 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 阿拉伯帝国翻译活动与唐王朝佛经翻译活动的相同之处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基础性、综合性 0.5
17(2) 非选择题 8 世界古代史 中古日本翻译活动的特点及特点形成的原因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基础性、应用性 0.6
18 非选择题 12 世界近代史 近代英国革命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创新性、应用性 0.5
19(1) 非选择题 6 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基础性、应用性 0.6
19(2) 非选择题 6 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19世纪末21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的历史作用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基础性、综合性 0.6
20(1) 非选择题 6 世界现代史 1980年至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基础性、应用性 0.6
20(2) 非选择题 12 世界现代史 欧元诞生的影响 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应用性、综合性 0.6楚雄州中小学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中一年级
历史答题卡
19.(12分)
(2)(8分)
(1)(6分)
姓名
贴条形码区
班级
座位号: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和准考证号,然后将本人姓名、
S口
口团
班级、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对



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
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
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作图题可先用
a
(2)(6分)
口B
O
铅笔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
色字迹签字笔描清楚。要求字体工
整,笔迹清晰。严格
题号所指示的
9
9
答题区域作答,
考生禁
缺考考生由监考
员贴条形码,并用
缺考
2B铅笔填涂右面
标记
填涂样
正确填涂■

收的
记,严禁使用
18.(12分)
的缺考标记。
错误填涂
合的
选择题(须用2B铅笔填涂)
123
67890
12传
20.(14分)
16 [A B]C D
(1)(6分)
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17.(14分)》
(1)(6分)
(2)(8分)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规定的黑色矩形区域内答题,超出该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历史答题卡第1页(共1页)】
·25-538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