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1. 1926年8月,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作为先锋浴血奋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南昌起义时期 C. 秋收起义时期 D. 淞沪会战时期2. 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后,李宗仁对部下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 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这里的“救国机会”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3. 1919年,一个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这个“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是( )A. 鲁迅 B. 严复 C. 李大钊 D. 胡适4.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胜利 D. 社会主义改造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这些举措目的在于( )A. 巩固新生政权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 调整生产关系 D.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6. 1953年发行的“壹分”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一辆汽车;“贰分”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一架飞机;“壹角”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一辆拖拉机。这些图案的设计寓意是( )A. 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建设 B. 进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 我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7. 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A.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 1960年1月1日、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1960年“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实现全面跃进”材料表明当时( )A. 经济发展迅猛 B. 存在冒进思想C. 产业比例协调 D. 强调安全生产9. 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 土地改革的开展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0. 《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其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B. 平反冤假错案C. “文化大革命”的评价 D. “两个凡是”11. 2020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12. 《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点的原因是( )A. 开放沿海城市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设立经济特区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13.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他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 完成了国家建设拨乱反正B. 深化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C. 推动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 打破了对于人们的思想束缚1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我党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15. 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里的“最佳制度”的前提是( )A. 两制并存 B. 一个中国 C. 区域自治 D. 和平统一17.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 )A. 胡锦涛会见连战 B.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晤C. 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18. 初三1班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下列手抄报模版意在展示( )A.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B. 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D. 经济特区的日新月异19. 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犬的海军”。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 东海舰队 B. 南海舰队 C. 华东军区海军 D. 北海舰队20.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表明( )A. 一个中国原则不容任何挑衅 B.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C. 台湾地区民众胸怀民族大义 D. 两岸交流往来受国际局势影响21.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国际会议,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下列“中国声音”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是( )A. 共建“一带一路”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团结一致反抗法西斯22. 习近平主席曾说“随着中国发展,中国将更多地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向国际社会贡献的“中国智慧”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求同存异”的方针23.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话剧《茶馆》,……电影《英雄儿女》等,这主要得益于( )A.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B.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 C. “863”计划制定 D. 实行“双百方针”24. 春节晚会从最初的录播到1983 年首次电视直播,再到如今的8K超高清与三维菁彩声,还通过云技术助力全球转播。春晚呈现形式的不断变化突出反映了( )A.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B. 传统节日与时俱进C. 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 D. 艺术文化不断变化25. 所谓“非接触式”服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让顾客能够借助智能设备自主选购产品。而在当前“非接触式”的服务已经渗透进大多数人的生活,小到点外卖、上网课、视频会议;大到火车站的人流无感测温、各区块的无人机巡逻等,这主要得益于( )A. 大众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C. 人口增长与生态的恶化 D.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二、材料分析题(3个大题,共50分)26.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既是历史的记载,又是现实的纪念。中国邮政于2021年7月1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该组邮票一套20枚,每一枚邮票都有一个主题以及若干表现元素,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伟大成就。请根据所选的九张邮票,结合知识,回答问题。票面图片及表现元素①表现元素: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五四运动、旭日东升 ②表现元素: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遗址、遵义会议遗址、飞夺泸定桥 ③表现元素:延安宝塔山、《论持久战》、抗日战争④表现元素:天安门、华表、礼花 ⑤表现元素: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 ⑥表现元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雕塑、恢复高考⑦表现元素:深圳拓荒牛雕塑、上海南浦大桥和厦门、珠海、汕头经济特区 ⑧表现元素:三峡大坝、香港金紫荆雕塑、澳门金莲花雕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APEC会议 ⑨表现元素:GDP突破100万亿、生态文明(“两山”理论)、教育、医疗、抗击疫情等成就。(1)每一枚邮票都有一个主题,根据表格中邮票的表现元素指出以上九张邮票对应的主题,(写序号,序号不重复使用)A中流砥柱____________ B峥嵘岁月____________ C伟大胜利____________D开天辟地____________ E开国大典____________ F世纪腾飞____________G改革浪潮____________ H制度奠基____________ I全面小康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如果以“强军兴军”为主题设计一枚邮票,票面表现元素可能有哪些?(不少于两个)。(3)从材料邮票中选取至少3个不同的表现元素,结合所学知识,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27.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摘编自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材料二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召开的一次会议。……会上,由于美国的唆使和破坏,一些与会国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与此同时,一些主张中立的国家和参加军事集团的国家在会议上也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导致会议陷入僵局。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以其政治家、外交家的敏锐眼光和宽阔胸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摘编自杨晋辉《论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我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有利前提,打下了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 进入新时期以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根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外交布局。28. 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光辉榜样,照亮民族复兴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对革命者的悼念和铭记——如果说所有中国革命的参与者有一块共同的“勋章”,那这块“勋章”非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莫属,它是以丰碑形式呈现的国家纪念和荣典。——摘编自黄子懿《红星的荣耀:共和国的功勋荣典史》材料二 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三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材料四钱学森 邓稼先 袁隆平 屠呦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块“勋章”相关的会议名称,并分析这块“勋章”的象征意义。(2)材料二指的是哪一战争?写出两位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3)材料三中的“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分别有什么荣誉称号?(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从四位科技工作者选择两位,用简短的语句分别概括其优秀事迹。(5)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C【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C【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C【25题答案】【答案】D二、材料分析题(3个大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 ①. D ②. B ③. A ④. E ⑤. H ⑥. G ⑦. F ⑧. C ⑨. I(2)②南昌起义;④表现元素:天安门。(3)从红船到小岗村——百年奋斗,复兴之路。嘉兴南湖上的红船(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庄严时刻,中国革命由此开启新篇章。此后,党领导人民历经峥嵘岁月,在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等革命实践中(②),突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层层封锁,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小岗村“包产到户”雕塑(⑥)则昭示着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国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迈向全面创新、开放的新阶段。【27题答案】【答案】(1)特点:社会主义国家友好支持,美国等国家敌视侵略;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原因:美国破坏导致矛盾激化,会议陷入僵局;影响:推动会议成功,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3)成就: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或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4)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28题答案】【答案】(1)会议名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象征意义: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2)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3)荣誉称号:王进喜被誉为“铁人”;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雷锋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4)钱学森:他于1955年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5)精神品质:爱国、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