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期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
历史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你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做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
A.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2. 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 )
A.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C.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D.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3. 这是一幅创作于1950年的漫画《正义的控诉》。衣冠楚楚的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被一只巨大有力的手撕去面具,露出丑恶的嘴脸。对这幅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 反对美国染指印度支那事务 B. 控诉美国在朝鲜的侵略行径
C. 要求取消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 D. 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4. 下图为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家蒋兆和1951年创作的《领到土地证》,此画反应了当时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
A 国家土地所有制 B. 集体土地所有制
C 农民土地所有制 D. 公社土地所有制
5. 1958年6月初,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到了6月17日,又提出《两年超过英国》报告。这反映出我国( )
A. 民族的凝聚力强化 B. 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 经济调整工作完成 D. 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6. 任继愈先生指出“文化大革命”提高了人们的鉴别力和抵抗力,对于没有法治的“民主”和没有纪律的“动乱”有了免疫力。下列哪一事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纪律的动乱”的表现( )
A. 红卫兵冲击党政机关 B. 多省宣布自己是亩产“千斤省”
C. 大炼钢铁 D. 粉碎“四人帮”
7.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开始于( )
A.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8. “十二大同七大比,同七大起的作用一样,七大是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是把建设引向胜利。”这是邓小平对中共十二大的高度评价,这是因为中共十二大( )
A. 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
C.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文化传承 B. 科技发展 C. 经济建设 D. 文旅开发
10. 读“澳门回归20年经济和民生变化”图示,如下图。图中所示的变化能用来说明
A. 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B.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政府建立 D. “一国两制”维护澳门繁荣稳定
11. “57%的被访者认为2001年的这一机遇,增强了中国企业苦练内功的紧迫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49%的被访者认为,这一机遇对外资、私营企业都实行‘国民待遇’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这一机遇”是( )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12.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77.6%,集体企业所占比重为22.4%;2002年底,国有企业占比为40.8%,集体企业占比为8.7%,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占比为50.5%,这一变化说明( )
A.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 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C. 多种分配制度逐步形成 D.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13. 1988年1月20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登上了长城。对这一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 B. 两岸真正实现了直接“三通”
C.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14. 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他们把热血洒在戈壁滩,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新中国国防建设事业。这体现了他们( )
A. 爱民亲民、迎难而上的精神 B. 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C. 廉洁奉公、对党忠诚的精神 D.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15. 中国2024年最令人期待的武器包括轰20隐形轰炸机、单兵无人机、福建号航母和096核潜艇。轰20将补齐空军短板,单兵无人机提高士兵作战能力,福建号航母增强海军实力,而096核潜艇拥有战略反击能力,是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了我国( )
A 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 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16. 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磨砺利剑,科技强军 B. 改革开放,生活巨变
C. 迎接挑战,科技创新 D. 百花齐放,文化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举出这一规划在重工业、交通运输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使“中国的发展主轴”“向经济成长转移”的历史事件。请说说你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的理解。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综上,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18.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制度创新】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任务二【道路创新】
材料三
图1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拓前进,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 ——新华社《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
任务三【科技创新】
材料四
图2袁隆平在田间 图3屠呦呦在实验室
(1)以下结论是从材料一、二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正确”;与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的,请在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误”。
A.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都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
B.两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
(2)指出材料一所含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我国五大自治区中的一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图1反映的新中国所走道路的性质。列举两种引导中国走上特色社会主义人间正道的理论。
(4)根据材料四,说明图2所示科技成就及图3人物所获成果的世界性意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注:1965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图案是万隆会议会场——独立大厦。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注:2000年发行《港澳回归世纪盛事》邮票,图案左侧是邓小平手迹拼连而成的“一国两制”4个红字
阅读材料,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5年上期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
历史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2.请你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做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第一步胜利标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形态,建立独立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胜利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标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名称: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等(任举一例 )。交通运输业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鹰厦铁路建成等(任举一例 )。
(3)历史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使发展主轴向经济成长转移。
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因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开放体系发挥作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等。
认识:中国经济发展要立足国情,不断调整政策;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要重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对经济的驱动作用;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调整、完善的过程,需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现实需求。
【18题答案】
【答案】(1)
A:错误
B:正确 (2)名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特点:广泛的民主性(或人民当家作主)
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或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 区、西藏自治区)
(3)性质:社会主义
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选两个即可。
(4)科技成就: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性意义: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题答案】
【答案】观点:“求同存异”与“一国两制”均以灵活智慧解决问题,推动中国发展。
论述: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搁置各国分歧,聚焦反殖民、促发展的共同目标,推动会议成功,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交打开局面,展现了外交智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在坚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允许香港、澳门保留原有制度,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成港澳回归,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综上,两者分别在外交和国家统一领域,以务实灵活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体现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