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4九上·惠城月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的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蚕丝织锦 B.玉石琢器 C.垩土烧瓷 D.海水晒盐
2.(2024九上·惠城月考)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测出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3.(2024九上·惠城月考)在实验室中,安全是首位。以下图标表示“仪器热烫,避免直接接触”的是
A. B.
C. D.
4.(2024九上·惠城月考)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汽水 C.水 D.加碘食盐
5.(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物质与符号,正确的是
A.镁— B.氮气—
C.氦气— D.钠离子—
6.(2024九上·惠城月考)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耐高温 B.见光易分解
C.不易与氧气反应 D.透光性好
7.(2024九上·惠城月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如表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氧气验满 D.氧气的性质
A.A B.B C.C D.D
8.(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D.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氧气
9.(2024九上·惠城月考)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10.(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体积大小随温度变化
B.花香四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压缩空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11.(2024九上·惠城月考)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质子数是79,则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97 B.79 C.118 D.376
12.(2024九上·惠城月考)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其
A.核外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3.(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红磷燃烧 C.灯泡发光 D.呼吸作用
14.(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滴入澄清石灰水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5.(2024九上·惠城月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碳是由碳分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
二、填空题(6题,共55分)
16.(2024九上·惠城月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   放在实验台上,试剂瓶标签应该   手心,瓶口应该紧挨试管口。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   滴加。
(3)如图所示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内有   个质子。
②铝原子共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个电子,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   。
17.(2024九上·惠城月考)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放热,生成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反应③属于化合反应
C.氧气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D.⑤中红磷燃烧不属于缓慢氧化
三、【科普阅读题】
18.(2024九上·惠城月考)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大气层的行星上,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的空气,还为我们遮挡了太阳和宇宙的危险辐射。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1)大气圈中的   层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各种气体有诸多用途。广泛用于航天和潜水的气体是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   来防腐,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惠城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_______。
A.是指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
B.和都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属于空气污染物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是   。
四、【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9.(2024九上·惠城月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该装置还需做的改进是   。
(4)同学们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性质检验。甲处硫粉燃烧,产生   色火焰,乙处水的作用是   。
(5)小马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会   ,且处比处变化   (填“快”或“慢”),可得出实验结论①   ;②   。
20.(2024九上·惠城月考)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可用于制作氮肥。过程如图所示: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由此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3)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用下图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2分)。
21.(2024九上·惠城月考)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上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    氧化铜的质量为   g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 分解的催化剂
(3)步骤   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⑦的目的是   。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
序号 5%H2O2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① 200mL 2g氧化铜 a
② 200mL 2g二氧化锰 b
(5)表中的待测数据是   ;若a>b,可得到的结论是   的催化效果较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蚕丝织锦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玉石琢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垩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了解化学发展史,知道各位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贡献来解答;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来解答。
3.【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 图标的含义是“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气管道或排气扇”,故不符合题意;
B. 图标的含义是“实验中会用到电器,禁止湿手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C. 图标的含义是“实验中会遇到明火”,故不符合题意;
D. 图标的含义是“仪器热烫,避免直接接触”,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标的含义,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碘”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来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由一个组成的元素符号大小,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方有数字。
A、镁元素符号为:Mg,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氮气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学式为N2,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C、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故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的电荷数,故钠离子表示为Na+,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大写,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在元素符号右下方有数字,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推测其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推测其透光性好,无法推测见光易分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硅酸铝玻璃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且透光性好来解答。
7.【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是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集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来解答;
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来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且放热,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无刺激性气味,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白烟产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产生氧气是实验结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来解答;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来解答;
D、根据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来解答。
9.【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A表示一个氧原子;B表示一个氢原子;C表示一个水分子,水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表示由2个H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氢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来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热胀冷缩的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化学分子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新物质的分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的原因是分子间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减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在运动且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最小,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来解答。
11.【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原子后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已知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12.【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可能会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其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中子数不变,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相对原子质量也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不同原子结合时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来解答。
13.【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物质与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
A、酒精挥发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白磷自燃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光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的概念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来解答。
14.【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能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只能鉴别氧气,无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能在空气中继续燃烧来解答。
15.【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而在该反应中反应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依然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碳由碳原子构成,说明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来解答。
16.【答案】(1)广口瓶;细口瓶;倒;朝向
(2)最低处;胶头滴管
(3)13;13;3;3;失去;Al3+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广口瓶中保存固体药品,细口瓶中盛放液体;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桌面,标签向手心防止液体腐蚀标签;
(2)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3)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铝元素有13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均是13;
②据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铝离子符号为:Al3+。
【分析】(1)根据固体药品通常放在广口瓶中,液体常放在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面向手心来解答;
(2)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量取时先倾倒后滴加来解答;
(3)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来解答。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2)量筒读数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3)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铝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则其核外有13电子,核电荷数是13;
②据图可知,铝原子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为:Al3+。
17.【答案】(1);分解
(2);化合
(3)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4)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
(2)反应④是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
(3)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③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助燃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并且生成四氧化三铁;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物质燃烧;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缓慢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来解答。
(1)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反应④是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故说法错误;
B、反应③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助燃剂,没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8.【答案】(1)臭氧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3)C;D
(4)植树造林(倡导绿色出行)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大气圈中的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航天和潜水;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A、是指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和都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门多坐公交车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作为食品的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为霓虹灯;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和气体,气体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来解答。
(1)由题中信息可知,大气圈中的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航天和潜水;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A、是指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选项正确;
B、和都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选项正确;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
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故选CD;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门多坐公交车等(合理即可)。
19.【答案】(1)铁架台;集气瓶
(2)BC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蓝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5)变红;快;分子在不停运动;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②分别为:铁架台、集气瓶;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选择装置组合为:BC.
(3)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试管口的棉花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4)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有毒,乙处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5)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再次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由于温度升高氨水挥发加快,故且处比处变化快,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处比处变化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不溶于水的气体采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气体来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口的棉花防止粉末堵塞导管来解答;
(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并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来解答;
(5)根据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来解答。
(1)由图可知,仪器①②分别为:铁架台、集气瓶;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选BC;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乙处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5)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再次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由于温度升高氨水挥发加快,故且处比处变化快,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处比处变化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0.【答案】(1)物理;低;混合物
(2)B
(3)ac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图可知在升温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B”是由液氧、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会加速食物腐败,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在该反应中氮气分为氮原子,氢气分为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为氨分子。故反应过程的排列顺序为:acb。
【分析】(1)根据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利用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来解答;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能支持物质燃烧,用于氧炔焰来切割金属或者是焊接金属,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来解答;
(3)根据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来解答。
(1)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由图可知,在升温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B”是由液氧、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会加速食物腐败,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在该反应中,氮气分为氮原子,氢气分为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为氨分子,故排列顺序为:acb。
21.【答案】质量和化学性质;复燃;0.2;①③;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收集100mL氧气所用时间;二氧化锰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2)根据结论为氧化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来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则加入氧化铜后,产生气泡较多,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
(3)步骤①中不加氧化铜,步骤③中加入氧化铜,对比反应快慢,则可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⑦烘干固体后重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目的为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由于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则待测数据为收集100mL氧气所用时间;若a>b,则说明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较快,则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氧化铜或者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化铜是催化剂,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1 / 1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24九上·惠城月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的下列生产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蚕丝织锦 B.玉石琢器 C.垩土烧瓷 D.海水晒盐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蚕丝织锦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玉石琢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垩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2024九上·惠城月考)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测出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张青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不符合题意;
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了解化学发展史,知道各位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贡献来解答;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来解答。
3.(2024九上·惠城月考)在实验室中,安全是首位。以下图标表示“仪器热烫,避免直接接触”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解析】【解答】A. 图标的含义是“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气管道或排气扇”,故不符合题意;
B. 图标的含义是“实验中会用到电器,禁止湿手操作”,故不符合题意;
C. 图标的含义是“实验中会遇到明火”,故不符合题意;
D. 图标的含义是“仪器热烫,避免直接接触”,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标的含义,结合题意,进行分析。
4.(2024九上·惠城月考)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汽水 C.水 D.加碘食盐
【答案】C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汽水中含有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含“碘”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纯净物的概念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来解答。
5.(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物质与符号,正确的是
A.镁— B.氮气—
C.氦气— D.钠离子—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由一个组成的元素符号大小,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方有数字。
A、镁元素符号为:Mg,该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氮气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学式为N2,书写正确,符合题意;
C、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故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的电荷数,故钠离子表示为Na+,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大写,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表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在元素符号右下方有数字,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来解答。
6.(2024九上·惠城月考)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下列有关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耐高温 B.见光易分解
C.不易与氧气反应 D.透光性好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神舟飞船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推测其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飞船上用到一种与智能手机屏幕相同的材料——硅酸铝玻璃,以便于观察飞船外的情况,推测其透光性好,无法推测见光易分解;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硅酸铝玻璃耐高温,不与氧气反应且透光性好来解答。
7.(2024九上·惠城月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如表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氧气验满 D.氧气的性质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是将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该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该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集满,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该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来解答;
C、根据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看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解答;
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来解答。
8.(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烟
D.往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氧气
【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蜡烛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且放热,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无刺激性气味,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白烟产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产生氧气是实验结论,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来解答;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解答;
C、根据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来解答;
D、根据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来解答。
9.(2024九上·惠城月考)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有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A表示一个氧原子;B表示一个氢原子;C表示一个水分子,水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表示由2个H原子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氢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来解答。
10.(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体积大小随温度变化
B.花香四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压缩空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热胀冷缩的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花香四溢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化学分子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新物质的分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压缩空气的原因是分子间间隔变小物质的体积减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在运动且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物质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最大固态最小,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来解答。
11.(2024九上·惠城月考)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质子数是79,则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97 B.79 C.118 D.376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原子后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已知金()原子的质子数是79, 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12.(2024九上·惠城月考)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其
A.核外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可能会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其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中子数不变,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相对原子质量也不变。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中不同原子结合时得失电子变成阴阳离子形成化合物,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变化来解答。
13.(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红磷燃烧 C.灯泡发光 D.呼吸作用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物质与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
A、酒精挥发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白磷自燃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灯泡发光不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缓慢氧化的概念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来解答。
14.(2024九上·惠城月考)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观察颜色 B.滴入澄清石灰水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能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A、氧气、二氧化碳、空气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和氧气均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只能鉴别氧气,无法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方案不可行,不符合题意;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能在空气中继续燃烧来解答。
15.(2024九上·惠城月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碳是由碳分子构成的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在化学变化中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而在该反应中反应前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依然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从图中可以看出,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碳由碳原子构成,说明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来解答。
二、填空题(6题,共55分)
16.(2024九上·惠城月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瓶塞应   放在实验台上,试剂瓶标签应该   手心,瓶口应该紧挨试管口。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   保持水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   滴加。
(3)如图所示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内有   个质子。
②铝原子共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个电子,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   。
【答案】(1)广口瓶;细口瓶;倒;朝向
(2)最低处;胶头滴管
(3)13;13;3;3;失去;Al3+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广口瓶中保存固体药品,细口瓶中盛放液体;而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桌面,标签向手心防止液体腐蚀标签;
(2)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3)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铝元素有13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数和核电荷数均是13;
②据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铝离子符号为:Al3+。
【分析】(1)根据固体药品通常放在广口瓶中,液体常放在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桌面,标签面向手心来解答;
(2)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平行读数,量取时先倾倒后滴加来解答;
(3)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该原子得失电子数来解答。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塞应倒放在实验台上,标签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2)量筒读数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3)①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铝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则其核外有13电子,核电荷数是13;
②据图可知,铝原子共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为:Al3+。
17.(2024九上·惠城月考)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④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   ,放热,生成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反应③属于化合反应
C.氧气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D.⑤中红磷燃烧不属于缓慢氧化
【答案】(1);分解
(2);化合
(3)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4)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
(2)反应④是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表达式为:,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
(3)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反应③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助燃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并且生成四氧化三铁;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物质燃烧;化合反应的概念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缓慢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速度慢,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来解答。
(1)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此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反应④是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此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4)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而不是质量分数,故说法错误;
B、反应③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助燃剂,没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D、红磷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说法正确;
故选D。
三、【科普阅读题】
18.(2024九上·惠城月考)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大气层的行星上,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的空气,还为我们遮挡了太阳和宇宙的危险辐射。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辐射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
(1)大气圈中的   层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其成分中各种气体有诸多用途。广泛用于航天和潜水的气体是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   来防腐,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惠城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_______。
A.是指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
B.和都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属于空气污染物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你能做的是   。
【答案】(1)臭氧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
(3)C;D
(4)植树造林(倡导绿色出行)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由题中信息可知,大气圈中的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航天和潜水;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A、是指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和都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门多坐公交车等(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氧气具有氧化性,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作为食品的保护气;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作为霓虹灯;空气的污染物有粉尘和气体,气体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爱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来解答。
(1)由题中信息可知,大气圈中的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航天和潜水;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A、是指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颗粒物,选项正确;
B、和都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选项正确;
C、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
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错误;
故选CD;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门多坐公交车等(合理即可)。
四、【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9.(2024九上·惠城月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该装置还需做的改进是   。
(4)同学们设计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性质检验。甲处硫粉燃烧,产生   色火焰,乙处水的作用是   。
(5)小马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会   ,且处比处变化   (填“快”或“慢”),可得出实验结论①   ;②   。
【答案】(1)铁架台;集气瓶
(2)BC
(3);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蓝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5)变红;快;分子在不停运动;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仪器①②分别为:铁架台、集气瓶;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选择装置组合为:BC.
(3)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试管口的棉花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4)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有毒,乙处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5)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再次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由于温度升高氨水挥发加快,故且处比处变化快,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处比处变化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来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不溶于水的气体采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气体来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口的棉花防止粉末堵塞导管来解答;
(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并且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来解答;
(5)根据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来解答。
(1)由图可知,仪器①②分别为:铁架台、集气瓶;
(2)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既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选BC;
(3)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文字表达式为:;
为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乙处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5)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到酚酞溶液中的水,再次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由于温度升高氨水挥发加快,故且处比处变化快,酚酞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处比处变化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0.(2024九上·惠城月考)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可用于制作氮肥。过程如图所示: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由此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医疗急救 B.食物防腐 C.航天火箭 D.气焊气割
(3)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用下图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为   (用字母表示,2分)。
【答案】(1)物理;低;混合物
(2)B
(3)acb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不同将其分离,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由图可知在升温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B”是由液氧、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会加速食物腐败,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在该反应中氮气分为氮原子,氢气分为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为氨分子。故反应过程的排列顺序为:acb。
【分析】(1)根据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利用液态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来解答;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能支持物质燃烧,用于氧炔焰来切割金属或者是焊接金属,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来解答;
(3)根据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来解答。
(1)工业上制取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由图可知,在升温过程中,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液态B”是由液氧、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2)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氧化性,会加速食物腐败,不能用于食物防腐,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航天火箭,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气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在该反应中,氮气分为氮原子,氢气分为氢原子,氮原子和氢原子结合为氨分子,故排列顺序为:acb。
21.(2024九上·惠城月考)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催化剂的奥秘”为题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
(2)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CuO)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设计了上图实验进行验证,请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带火星的木条    氧化铜的质量为   g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 分解的催化剂
(3)步骤   对比可以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⑦的目的是   。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小组同学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实验。
序号 5%H2O2溶液的体积 催化剂 待测数据
① 200mL 2g氧化铜 a
② 200mL 2g二氧化锰 b
(5)表中的待测数据是   ;若a>b,可得到的结论是   的催化效果较好。
【答案】质量和化学性质;复燃;0.2;①③;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收集100mL氧气所用时间;二氧化锰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解析】【解答】(1)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2)根据结论为氧化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来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则加入氧化铜后,产生气泡较多,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则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
(3)步骤①中不加氧化铜,步骤③中加入氧化铜,对比反应快慢,则可证明氧化铜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步骤⑦烘干固体后重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目的为验证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5)由于以生成100mL氧气为标准,则待测数据为收集100mL氧气所用时间;若a>b,则说明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较快,则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在氧化铜或者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化铜是催化剂,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解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