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图为1949年蒋兆和为新中国诞生创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画作。“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 )
A.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2. “经过一役,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材料评价指向的是( )
A. 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 B.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D. “一五”计划实施原因
3. 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打胜的。有了土改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A. 实现了农业向社会主义过渡 B. 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D. 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4.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 洋务运动期间 B. “大跃进”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三改”期间
5. 1962年,邓小平回顾说:“我们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这一错误导致的后果是( )
A. “大跃进”的掀起
B. 1959年-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C. 工商业领域公私合营
D. 人民公社化的启动
6. 1978年12月《人民日报》社论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和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决定( )
A. 粉碎“四人帮” B.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C. 叫停国防建设 D.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7.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擘画 B. 中国加入WTO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8.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1988年被划为经济特区的是( )
A. 海南岛 B. 上海浦东开发区
C. 广东深圳市 D. 广西北海市
9. 下图是某同学就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绘制的示意图,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注意坚持( )
A. 人民至上 B. 理论创新
C. 统一战线 D. 为人民服务
10.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中共十三大国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1.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C. “两个一百年” D. “三步走”的战略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八项规定”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再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4.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材料表明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 )
A. 中英双方的协同努力 B. 我国国家力量的强大
C.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发展
15. 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A.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 “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
C. 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16. 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成为考验中国共产党国际领导力的“首秀”,此次会议的举办地是( )
A. 印尼万隆 B. 瑞士日内瓦
C. 德国慕尼黑 D. 中国北京
17. 如果以“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发表”等为关键词设计制作一块展板,其主题应为( )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苏建立友好关系
C. 中美关系的改善 D. 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18. “神农再世,几十年育种育苗;挥汗弄泥,九旬犹是种粮汉”“院士无双,十多亿远饥远饿;仓丰碗满,百姓长思扛鼎人。”此对联旨在纪念的人物是( )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杨利伟 D. 钱学森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9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材料三:1978年-1985年我国农村农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80年 1922.6 191.3
1985年 3619.5 397.6
(1)材料一所述会议上通过的一部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的理由。并指出1954年宪法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到1985年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我国政治和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 建立共同繁荣和持久和谐发展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线路图
材料二:“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
材料三: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为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占我国外贸总值32.9%。
——中新社2024年1月12日报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带一路”主要联结了哪些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它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2)材料二提到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海协会”“海基会”提出这一共识,反映了海峡两岸人民怎样的要求?
(3)材料三的数据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国家统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是什么?
21.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驱动力。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相关层面与领域 科技成果
政策文件 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
航天领域 2025年4月23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医药科技 屠呦呦科技团队经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此,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数字经济 2023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5G基站数量全球占比超60%。
电子通讯 华为公司2023年发布全球首款5.5G商用芯片,推动通信技术迭代升级。
(1)除了上述材料所列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还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请列举出至少三例成果
(2)根据上表材料,选择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至少两个方面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5年春季学期初中教学质量调研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各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17题答案】
【答案】C
【18题答案】
【答案】B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9分。)
【19题答案】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理由:宪法颁布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众多人参加讨论并提出大量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趋势: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民的劳动热情得到激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原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奉献。
【20题答案】
【答案】(1)国家和地区:中亚、俄罗斯、欧洲、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地中海等地区。
意义: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促进对外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2)核心: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或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反映:海峡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反对国家民族分裂,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说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规模扩大(国际贸易获得巨大发展)。
前提: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
【21题答案】
【答案】(1)成果:1966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回答必须具备观点、史实说明、总结提升三方面)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动力。
国家通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到2050年将我国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同时在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与产业升级,如航天科技,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实现从跟跑到领跑于世界;在数字经济方面,5G技术应用催生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到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5G基站数量全球占比超60%;电子通讯方面,华为公司率先发布全球首款5.5G商用芯片,推动了通信技术的革命和迭代升级。科技的创新发展,刺激和推动了我国相关领域技术的进步,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说,科技创新不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支撑,中国用实践证明: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