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2025学年(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2025学年(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2025学年(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现象中,没有用到浮力原理的是(  )。
A.荷叶上的露珠 B.用救生圈游泳 C.木头浮在水上
【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A.荷叶露珠:露珠呈球状是因表面张力,与浮力无关,未用到浮力原理。
B.救生圈:救生圈内部空气比水轻很多,受浮力作用托住人,利用浮力原理。
C.木头浮水:相同体积的木头比水轻,木头在水面受到向上的浮力大于重力,因而漂浮,依赖浮力。
综上,没有用到浮力原理的是A。
2.(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
A.萝卜 B.葱 C.菠菜
【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须根系的特点是主根不明显,由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组成,呈丛生状态。
A.萝卜:有明显粗壮的主根,属于直根系。
B.葱:没有明显主根,根系由众多细小的不定根组成,符合须根系特征。
C.菠菜:主根发达且明显,侧根从主根生出,属于直根系。
因此,属于须根系的植物是葱,答案为B。
3.(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因素中,(  )不会影响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A.水的温度 B.是否搅拌 C.装水的烧杯的大小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和很多因素有关。水的温度会影响溶解:热水温度高,方糖溶解得快;冷水温度低,溶解得慢。比如冲糖水时,用热水更快化开。是否搅拌也有影响:搅拌能让水流动起来,让方糖和水接触得更充分,溶解就快;不搅拌的话,溶解会慢一些。而装水的烧杯大小,只和能装多少水有关,和方糖溶解的快慢没有关系。不管用大烧杯还是小烧杯,只要水量、温度等条件一样,方糖溶解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烧杯大小不会影响溶解快慢。
4.(2025三上·垦利期末)水在结冰时体积会(  )。
A.缩小 B.增大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后,我们能直接观察到体积变大。比如冬天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室外,水结冰后会把瓶子撑破,这就是因为冰的体积比原来的水大。而如果体积缩小或不变,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答案是B。
5.(2025三上·垦利期末)在装着温水的两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在(  )上会出现水珠。
A.冷玻璃片 B.热玻璃片 C.冷、热玻璃片
【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温水会蒸发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玻璃片时,受冷会变回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玻璃片上的水珠。而热玻璃片的温度和温水差不多,水蒸气遇到它不会受冷,就不会变成水珠。所以只有冷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答案是A。这和冬天窗户上出现水珠的道理一样,都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6.(2025三上·垦利期末)解剖桃花时,用镊子将花(  )一层层剥开,不要损伤到被解剖的部分。
A.由上到下 B.由内到外 C.由外到内
【答案】C
【知识点】解剖花
【解析】【分析】解剖桃花时,正确的顺序是从最外面的部分开始,一步步向里剥。桃花最外层是萼片,接着是花瓣,再往里是雄蕊,最里面是雌蕊。如果从上面或里面开始,容易碰坏里面更娇嫩的部分,比如雄蕊的花药或雌蕊的柱头。由外到内剥,能清楚看到每一层结构,还能保护好里面的部分不被损坏。所以答案是C。
7.(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不属于压力容器的是(  )。
A.矿泉水瓶 B.压力锅 C.碳酸饮料瓶
【答案】A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压力容器是能承受一定压力的密闭容器。压力锅工作时内部会产生高压,属于压力容器;碳酸饮料瓶内有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一定压力,也属于压力容器;矿泉水瓶通常装满后无明显压力,且设计上不承受高压,不属于压力容器。因此,答案是A。
8.(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面物体中在阳光下不能形成影子的是(  )。
A.竹竿 B.玻璃 C.大树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物体挡住了阳光。竹竿和大树都是不透明的,阳光照到它们时无法穿过,就会在后面形成影子。而玻璃是透明的,阳光能轻松穿过它,不会被挡住,所以不会形成影子。这就像我们透过窗户玻璃晒太阳,地上不会有玻璃的影子一样。因此,答案是B。
9.(2025三上·垦利期末)(  )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A.天平 B.量筒 C.沙漏
【答案】A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天平是专门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通过比较物体与砝码的重量来得出结果,比如实验室中常用的托盘天平。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比如测量水的多少;沙漏是计时工具,用于测量时间,和质量无关。因此,只有天平符合 “测量物体质量” 的功能,答案是A。
10.(2025三上·垦利期末)劳动是一种美德,你认为烧水时水不能装得太满的原因是(  )。
A.烧开的速度会变慢
B.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C.节约用水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水被加热的时候,体积会变大。如果烧水时把水装得太满,水烧开后体积变大,就会从壶里溢出来。溢出的热水可能会烫伤人,或者弄湿炉灶,很不安全。A选项不对,水的多少对烧开速度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也不对,装水多少和节约用水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水受热后体积变大溢出,答案是B。
二、判断题
11.(2025三上·垦利期末)所有植物的“身体”构成都和凤仙花一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其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都很矮小。
12.(2025三上·垦利期末)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  )
【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只有光,不一定能产生影子。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13.(2025三上·垦利期末)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持续升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烧开后,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再升高。因为当水达到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时,继续加热的能量会让水变成水蒸气蒸发掉,而不是让水温上升。这就像水开后一直烧,水会慢慢变少,但温度始终保持在沸点,不会越来越高。题目说法错误。
14.(2025三上·垦利期末)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5.(2025三上·垦利期末)虽然所有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但是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也不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拉伸或压缩弹簧时,我们感受到它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因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相同。题干正确。
16.(2025三上·垦利期末)让面团膨大、松软的主要原因是保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面团膨大、松软的主要原因不是保温。面团里的酵母(或发酵粉)在适当温度下会 “活动”,产生很多气体(比如二氧化碳)。这些气体被面团包裹住,让面团像被吹大的气球一样膨胀,变得松软。保温只是为酵母发酵提供合适的环境,帮助它们产生更多气体,但不是直接让面团膨大的原因。所以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
17.(2025三上·垦利期末)弹力也是一种力,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属于力的一种,而力的基本特性就是有大小和方向。比如弹簧被拉长时,会产生向内收缩的弹力,拉力越大(形变越大),弹力大小也越大,方向与拉力相反;皮球落地时发生形变,产生向上的弹力,其大小和形变程度相关,方向竖直向上。因此,弹力具备力的普遍属性,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句话正确。
18.(2025三上·垦利期末)沙漏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沙漏通过内部沙子从上方容器通过狭窄通道流入下方容器的过程来计量时间。其原理是利用沙子流动的稳定性 —— 在相同条件下,沙子流完的时间基本固定,因此可用于测量时间段。古代常将沙漏用于计时,例如在航海、宗教仪式等场景中,通过观察沙子流动的量来判断时间流逝。它符合测量时间工具的基本特征,因此该说法正确。
19.(2025三上·垦利期末)利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左边放砝码,右边放被称量的物体。(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托盘天平的设计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即左边放被称量的物体,右边放砝码。这是因为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在左侧,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若颠倒放置(左砝码右物体),实际物体质量会变成 “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例如:右盘物体加10g砝码,游码在 2g处,正确质量应为8g,若误读则会算成12g。因此,“左砝码右物体” 的操作错误,该说法不正确。
20.(2025三上·垦利期末)失足落水后,放松身体, 头部后仰。(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失足落水后,放松身体能减少体力消耗,避免因挣扎导致身体下沉;头部后仰可使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通畅,防止呛水。这是溺水自救的基础技巧,能帮助身体在浮力作用下保持漂浮状态,为呼救或等待救援争取时间。若身体紧张蜷缩,会增加下沉风险,头部过低也易导致窒息。因此,“放松身体、头部后仰” 是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该说法正确。
三、连线题
21.(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过程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河水结冰的过程
把水烧开的过程 吸热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把衣服晾干的过程 放热
植物上露珠的形成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吸热过程是物质从低能量状态向高能量状态转化(如固态→液态→气态):冰融化(固态变液态)、水烧开(液态变气态)、衣服晾干(液态变气态,蒸发)均需吸收热量。
放热过程是物质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化(如气态→液态→固态):河水结冰(液态变固态,凝固)、露珠形成(气态变液态,液化)均会释放热量。
四、实验探究
22.(2025三上·垦利期末)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东同学设计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在保持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盒子大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了实验。请你根据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帮他完成后面的问题。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记录
物体的重量 摩擦力大小(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4个钩码+盒子 1.2 1.4 1.3 1.3
6个钩码+盒子 1.8 1.7 1.7 1.73
8个钩码+盒子 2.5 2.6 2.5 2.53
(1)本实验是一个   (对比 模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接触面光滑程度 物体的重量)
(2)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   ;(大 小)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   。(大 小)
(3)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   有关。
【答案】对比;物体的重量;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光滑程度、运动方式、盒子大小等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1)本实验通过控制接触面大小、光滑程度等条件不变,仅改变物体重量(钩码数量),观察摩擦力变化,属于对比实验。实验核心是探究 “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因此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才能明确摩擦力变化由重量改变引起。这符合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 的原则,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2)实验数据显示:4个钩码时摩擦力平均值1.3N,6个钩码时1.73N,8个钩码时2.53N。随着物体重量(钩码数量)增加,摩擦力数值逐渐增大。在接触面等条件不变时,物体越重,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规律直接由实验中重量与摩擦力的正相关关系得出,符合摩擦力与压力(物体重量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的基本关系。
(3)摩擦力的大小由多种因素影响,除物体重量(压力)外,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是常见因素: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如砂纸比玻璃更易阻碍物体滑动)。此外,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滚动摩擦力更小)、接触面面积(在压力相同时,面积对滑动摩擦力影响较小,但特定场景下有差异)等也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这些均为可通过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探究的因素。
1 / 1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4-2025学年(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现象中,没有用到浮力原理的是(  )。
A.荷叶上的露珠 B.用救生圈游泳 C.木头浮在水上
2.(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
A.萝卜 B.葱 C.菠菜
3.(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因素中,(  )不会影响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A.水的温度 B.是否搅拌 C.装水的烧杯的大小
4.(2025三上·垦利期末)水在结冰时体积会(  )。
A.缩小 B.增大 C.不变
5.(2025三上·垦利期末)在装着温水的两只杯口上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热玻璃片,在(  )上会出现水珠。
A.冷玻璃片 B.热玻璃片 C.冷、热玻璃片
6.(2025三上·垦利期末)解剖桃花时,用镊子将花(  )一层层剥开,不要损伤到被解剖的部分。
A.由上到下 B.由内到外 C.由外到内
7.(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不属于压力容器的是(  )。
A.矿泉水瓶 B.压力锅 C.碳酸饮料瓶
8.(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面物体中在阳光下不能形成影子的是(  )。
A.竹竿 B.玻璃 C.大树
9.(2025三上·垦利期末)(  )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A.天平 B.量筒 C.沙漏
10.(2025三上·垦利期末)劳动是一种美德,你认为烧水时水不能装得太满的原因是(  )。
A.烧开的速度会变慢
B.液体受热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C.节约用水
二、判断题
11.(2025三上·垦利期末)所有植物的“身体”构成都和凤仙花一样。(  )
12.(2025三上·垦利期末)只要有光,就会有影子。(  )
13.(2025三上·垦利期末)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持续升高。(  )
14.(2025三上·垦利期末)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5.(2025三上·垦利期末)虽然所有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但是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也不同。(  )
16.(2025三上·垦利期末)让面团膨大、松软的主要原因是保温。(  )
17.(2025三上·垦利期末)弹力也是一种力,弹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
18.(2025三上·垦利期末)沙漏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
19.(2025三上·垦利期末)利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左边放砝码,右边放被称量的物体。(  )
20.(2025三上·垦利期末)失足落水后,放松身体, 头部后仰。(  )
三、连线题
21.(2025三上·垦利期末)下列过程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请你用线连一连。
河水结冰的过程
把水烧开的过程 吸热
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把衣服晾干的过程 放热
植物上露珠的形成
四、实验探究
22.(2025三上·垦利期末)为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东同学设计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在保持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盒子大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了实验。请你根据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帮他完成后面的问题。
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记录
物体的重量 摩擦力大小(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4个钩码+盒子 1.2 1.4 1.3 1.3
6个钩码+盒子 1.8 1.7 1.7 1.73
8个钩码+盒子 2.5 2.6 2.5 2.53
(1)本实验是一个   (对比 模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接触面光滑程度 物体的重量)
(2)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   ;(大 小)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   。(大 小)
(3)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   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A.荷叶露珠:露珠呈球状是因表面张力,与浮力无关,未用到浮力原理。
B.救生圈:救生圈内部空气比水轻很多,受浮力作用托住人,利用浮力原理。
C.木头浮水:相同体积的木头比水轻,木头在水面受到向上的浮力大于重力,因而漂浮,依赖浮力。
综上,没有用到浮力原理的是A。
2.【答案】B
【知识点】根
【解析】【分析】须根系的特点是主根不明显,由许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组成,呈丛生状态。
A.萝卜:有明显粗壮的主根,属于直根系。
B.葱:没有明显主根,根系由众多细小的不定根组成,符合须根系特征。
C.菠菜:主根发达且明显,侧根从主根生出,属于直根系。
因此,属于须根系的植物是葱,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和很多因素有关。水的温度会影响溶解:热水温度高,方糖溶解得快;冷水温度低,溶解得慢。比如冲糖水时,用热水更快化开。是否搅拌也有影响:搅拌能让水流动起来,让方糖和水接触得更充分,溶解就快;不搅拌的话,溶解会慢一些。而装水的烧杯大小,只和能装多少水有关,和方糖溶解的快慢没有关系。不管用大烧杯还是小烧杯,只要水量、温度等条件一样,方糖溶解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烧杯大小不会影响溶解快慢。
4.【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后,我们能直接观察到体积变大。比如冬天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室外,水结冰后会把瓶子撑破,这就是因为冰的体积比原来的水大。而如果体积缩小或不变,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答案是B。
5.【答案】A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温水会蒸发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玻璃片时,受冷会变回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玻璃片上的水珠。而热玻璃片的温度和温水差不多,水蒸气遇到它不会受冷,就不会变成水珠。所以只有冷玻璃片上会出现水珠,答案是A。这和冬天窗户上出现水珠的道理一样,都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6.【答案】C
【知识点】解剖花
【解析】【分析】解剖桃花时,正确的顺序是从最外面的部分开始,一步步向里剥。桃花最外层是萼片,接着是花瓣,再往里是雄蕊,最里面是雌蕊。如果从上面或里面开始,容易碰坏里面更娇嫩的部分,比如雄蕊的花药或雌蕊的柱头。由外到内剥,能清楚看到每一层结构,还能保护好里面的部分不被损坏。所以答案是C。
7.【答案】A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压力容器是能承受一定压力的密闭容器。压力锅工作时内部会产生高压,属于压力容器;碳酸饮料瓶内有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一定压力,也属于压力容器;矿泉水瓶通常装满后无明显压力,且设计上不承受高压,不属于压力容器。因此,答案是A。
8.【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物体挡住了阳光。竹竿和大树都是不透明的,阳光照到它们时无法穿过,就会在后面形成影子。而玻璃是透明的,阳光能轻松穿过它,不会被挡住,所以不会形成影子。这就像我们透过窗户玻璃晒太阳,地上不会有玻璃的影子一样。因此,答案是B。
9.【答案】A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
【解析】【分析】天平是专门用于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它通过比较物体与砝码的重量来得出结果,比如实验室中常用的托盘天平。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比如测量水的多少;沙漏是计时工具,用于测量时间,和质量无关。因此,只有天平符合 “测量物体质量” 的功能,答案是A。
10.【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水被加热的时候,体积会变大。如果烧水时把水装得太满,水烧开后体积变大,就会从壶里溢出来。溢出的热水可能会烫伤人,或者弄湿炉灶,很不安全。A选项不对,水的多少对烧开速度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也不对,装水多少和节约用水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水受热后体积变大溢出,答案是B。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植物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其中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都很矮小。
12.【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只有光,不一定能产生影子。
【分析】本题考查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烧开后,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再升高。因为当水达到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时,继续加热的能量会让水变成水蒸气蒸发掉,而不是让水温上升。这就像水开后一直烧,水会慢慢变少,但温度始终保持在沸点,不会越来越高。题目说法错误。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拉伸或压缩弹簧时,我们感受到它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因材料不同,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相同。题干正确。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面团膨大、松软的主要原因不是保温。面团里的酵母(或发酵粉)在适当温度下会 “活动”,产生很多气体(比如二氧化碳)。这些气体被面团包裹住,让面团像被吹大的气球一样膨胀,变得松软。保温只是为酵母发酵提供合适的环境,帮助它们产生更多气体,但不是直接让面团膨大的原因。所以这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属于力的一种,而力的基本特性就是有大小和方向。比如弹簧被拉长时,会产生向内收缩的弹力,拉力越大(形变越大),弹力大小也越大,方向与拉力相反;皮球落地时发生形变,产生向上的弹力,其大小和形变程度相关,方向竖直向上。因此,弹力具备力的普遍属性,既有大小也有方向,这句话正确。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沙漏通过内部沙子从上方容器通过狭窄通道流入下方容器的过程来计量时间。其原理是利用沙子流动的稳定性 —— 在相同条件下,沙子流完的时间基本固定,因此可用于测量时间段。古代常将沙漏用于计时,例如在航海、宗教仪式等场景中,通过观察沙子流动的量来判断时间流逝。它符合测量时间工具的基本特征,因此该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托盘天平的设计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即左边放被称量的物体,右边放砝码。这是因为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在左侧,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若颠倒放置(左砝码右物体),实际物体质量会变成 “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例如:右盘物体加10g砝码,游码在 2g处,正确质量应为8g,若误读则会算成12g。因此,“左砝码右物体” 的操作错误,该说法不正确。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失足落水后,放松身体能减少体力消耗,避免因挣扎导致身体下沉;头部后仰可使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通畅,防止呛水。这是溺水自救的基础技巧,能帮助身体在浮力作用下保持漂浮状态,为呼救或等待救援争取时间。若身体紧张蜷缩,会增加下沉风险,头部过低也易导致窒息。因此,“放松身体、头部后仰” 是科学有效的自救方法,该说法正确。
21.【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吸热过程是物质从低能量状态向高能量状态转化(如固态→液态→气态):冰融化(固态变液态)、水烧开(液态变气态)、衣服晾干(液态变气态,蒸发)均需吸收热量。
放热过程是物质从高能量状态向低能量状态转化(如气态→液态→固态):河水结冰(液态变固态,凝固)、露珠形成(气态变液态,液化)均会释放热量。
22.【答案】对比;物体的重量;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光滑程度、运动方式、盒子大小等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1)本实验通过控制接触面大小、光滑程度等条件不变,仅改变物体重量(钩码数量),观察摩擦力变化,属于对比实验。实验核心是探究 “摩擦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因此唯一要改变的条件是物体的重量,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才能明确摩擦力变化由重量改变引起。这符合对比实验 “控制变量” 的原则,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2)实验数据显示:4个钩码时摩擦力平均值1.3N,6个钩码时1.73N,8个钩码时2.53N。随着物体重量(钩码数量)增加,摩擦力数值逐渐增大。在接触面等条件不变时,物体越重,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规律直接由实验中重量与摩擦力的正相关关系得出,符合摩擦力与压力(物体重量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的基本关系。
(3)摩擦力的大小由多种因素影响,除物体重量(压力)外,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是常见因素: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如砂纸比玻璃更易阻碍物体滑动)。此外,运动方式(滑动、滚动,滚动摩擦力更小)、接触面面积(在压力相同时,面积对滑动摩擦力影响较小,但特定场景下有差异)等也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这些均为可通过控制变量法进一步探究的因素。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