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概念解析:大一统“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朝巩固秦朝确立秦始皇汉武帝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关于北宋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在史学界尚有争议。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把时间拉回到两千多年前,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千古一帝——汉武帝!时值百姓家给人足,国库钱财充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削弱地方势力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材料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问题二: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问题一: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这106个诸侯献上来的酎(zhòu)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剥夺你的爵位!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势与富室亡(无)异。——《汉书》概括推恩令的作用?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臣祈望陛下给诸侯推恩的权利,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子弟,由陛下封子弟为侯爵。这样诸王的每个儿子都会得到封地。您施予他们恩德,而他们的势力逐渐衰弱。——《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诸侯国土封土分一次封土再分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主父偃加强中央集权目的措施一:郡国豪强迁往京师内容: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措施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溢用刑罚、结党营私等。相关史事作用?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针对地方豪强地主:迁徙、打击地方豪强加强经济管理加强经济管控1.发展农业、手工业:(1)农业: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进步的标志2.经济管控(1)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许多富商大贾。(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措施: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4)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昌邑籍田”铜鼎“籍田礼”是指汉代统治者为了鼓励农桑,亲自扶犁耕耘的一种礼仪,是一种“重农”的表现。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行业 措施农业手工业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提高粮食产量。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加快播种速度。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你能从教材68页中概括汉武帝“重农”的表现吗?海昏侯墓出土了万贯五铢钱十余吨,近200万枚,名副其实的“钱山”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西汉初期“荚榆半两”私人铸币: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秦“半两”对比以下两种钱币,你有何发现?私人铸币有何危害?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汉书 食货志》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汉书.食货志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统一造五铢钱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对策私人铸币私人煮盐、冶铁、卖酒富人低买高卖商人往来贸易获利颇丰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酒官营、专卖③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从经济上巩固大一统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耧车播种货币官铸盐铁官营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征车船税尊崇儒术尊崇儒术1.背景(1)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2)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思想不统一。朕很是烦恼与民休息无为而治严刑峻法以法治国施行仁政以德治国思想不统一,不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措施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列传》措施一: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忠君守礼思想。措施二: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历史意义:儒学从此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思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背后有何相同之处。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共同目的:加强思想专制,巩固统治;北击匈奴北击匈奴1.背景:(1)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统一了漠北地区,不断南下袭扰;(2)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3)汉武帝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2.漠北战役:(1)时间:公元前119年;(2)经过: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3)结果:汉军大获全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设置四郡。长平侯 卫青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冠军侯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人物扫描卫青墓霍去病墓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当户铜灯马踏匈奴雕塑长平侯冠军侯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歌》课本第70页西汉形势图课本第71页问题思考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些措施有关系?削弱地方势力、加强经济管控、尊崇儒术、北击匈奴。取得效果: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根据材料回答,汉武帝在位时人才济济的原因是什么?知识拓展材料 汉武帝在位时期,十分重视人才选拔。他令各郡国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通过朝廷考察,授予官职,并确立形成固定的制度——“察举制”。另外,汉武帝还不拘一格,建立了直接征召社会知名人士入仕任职的“征辟[bì]制”。在汉武帝的重视下,西汉王朝优秀的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军事家卫青、霍去病,探险家张骞,经济学家桑弘羊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汉武帝重视人才选拔;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察举制、征辟制。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课堂练习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行这一政策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2.(2024·广东·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AD课堂练习3.(2024·重庆·中考真题)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4.(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BC5.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推恩之策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B6.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B课堂练习7.下图是秦汉时期推行的货币,旨在( )A.扩大交往 B.沟通文化 C.控制思想 D.巩固统治D课后活动课后活动1.梳理西汉统治者解决王国问题的重要措施,并谈谈解决王国问题对巩固统治的作用。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汉景帝削夺王国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平定“七国之乱”借机收回诸侯王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实行“推恩”、削爵、夺地、除国,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 方式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尊崇儒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册第12课。2.运用表格工具,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