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41张PPT 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41张PPT 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概念解析:大一统
“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朝巩固
秦朝确立
秦始皇
汉武帝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关于北宋是不是大一统王朝在史学界尚有争议。
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把时间拉回到两千多年前,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千古一帝——汉武帝!
时值百姓家给人足,国库钱财充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削弱地方势力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二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问题二: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
问题一: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到中央
这106个诸侯献上来的酎(zhòu)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剥夺你的爵位!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势与富室亡(无)异。
——《汉书》
概括推恩令的作用?
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西汉海昏侯墓
出土金饼
臣祈望陛下给诸侯推恩的权利,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子弟,由陛下封子弟为侯爵。这样诸王的每个儿子都会得到封地。您施予他们恩德,而他们的势力逐渐衰弱。——《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
诸侯国土
封土分一次
封土再分
汉景帝相比较,同样是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妙在何处?
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主父偃
加强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一:郡国豪强迁往京师
内容: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
措施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溢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相关史事
作用?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针对地方豪强地主:迁徙、打击地方豪强
加强经济管理
加强经济管控
1.发展农业、手工业:
(1)农业: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农业进步的标志
2.经济管控
(1)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许多富商大贾。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3)措施: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4)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昌邑籍田”铜鼎
“籍田礼”是指汉代统治者为了鼓励农桑,亲自扶犁耕耘的一种礼仪,是一种“重农”的表现。
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
行业 措施
农业
手工业
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提高粮食产量。
发明新型播种工具耧车,加快播种速度。
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你能从教材68页中概括汉武帝“重农”的表现吗?
海昏侯墓出土了万贯五铢钱十余吨,近200万枚,名副其实的“钱山”
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
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
西汉初期“荚榆半两”
私人铸币:粗制滥造、偷工减料
秦“半两”
对比以下两种钱币,你有何发现?
私人铸币有何危害?
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汉书 食货志》
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五铢钱)......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
——汉书.食货志
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
统一造五铢钱
经济:盐铁官营铸财权
经济问题 汉武帝的对策
私人铸币
私人煮盐、冶铁、卖酒
富人低买高卖
商人往来贸易获利颇丰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盐铁酒官营、专卖
③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从经济上巩固大一统
④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耧车播种
货币官铸
盐铁官营
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征车船税
尊崇儒术
尊崇儒术
1.背景
(1)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2)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思想不统一。
朕很是烦恼
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思想不统一,不利于巩固大一统王朝。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文化措施
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列传》
措施一: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
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忠君守礼思想。
措施二: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历史意义:儒学从此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思考】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背后有何相同之处。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共同目的:加强思想专制,巩固统治;
北击匈奴
北击匈奴
1.背景:(1)秦末汉初,冒顿单于统一了漠北地区,不断南下袭扰;
(2)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3)汉武帝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
2.漠北战役:(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经过: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3)结果:汉军大获全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设置四郡。
长平侯 卫青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冠军侯 霍去病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人物扫描
卫青墓
霍去病墓
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当户铜灯
马踏匈奴雕塑
长平侯
冠军侯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歌》
课本第70页
西汉形势图
课本第71页
问题思考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国力强盛,版图拓展。想一想:这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哪些措施有关系?
削弱地方势力、加强经济管控、尊崇儒术、北击匈奴。
取得效果: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根据材料回答,汉武帝在位时人才济济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
材料 汉武帝在位时期,十分重视人才选拔。他令各郡国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通过朝廷考察,授予官职,并确立形成固定的制度——“察举制”。另外,汉武帝还不拘一格,建立了直接征召社会知名人士入仕任职的“征辟[bì]制”。在汉武帝的重视下,西汉王朝优秀的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军事家卫青、霍去病,探险家张骞,经济学家桑弘羊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汉武帝重视人才选拔;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察举制、征辟制。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练习
1.(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实行这一政策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2024·广东·中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
“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
A.北击匈奴 B.光武中兴 C.楚汉之争 D.文景之治
A
D
课堂练习
3.(2024·重庆·中考真题)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4.(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
B
C
5.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推恩之策
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
B
6.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B
课堂练习
7.下图是秦汉时期推行的货币,旨在( )
A.扩大交往 B.沟通文化 C.控制思想 D.巩固统治
D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1.梳理西汉统治者解决王国问题的重要措施,并谈谈解决王国问题对巩固统治的作用。
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相同”之处?
汉景帝削夺王国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平定“七国之乱”借机收回诸侯王部分权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实行“推恩”、削爵、夺地、除国,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
方式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 尊崇儒术”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册第12课。
2.运用表格工具,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