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1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1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
保皇派的领袖
用捐款炒地皮
公款旅游
策划“围园杀后”
“康有为岛”
后半生的奢靡生活
复辟帝制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康有为
(1858——1927)
1888
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
——请求变法
1890
为什么要变法?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列强入侵
救亡图存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学习西方制度
收大弟子
——梁启超
1891
宣传维新思想
培养变法人才
1895
公车上书
背景
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学习西方制度
②《马关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时间
1895年
内容
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
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结果
失败
反对旧制度,提倡新变革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什么方式宣传变法?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学会:政治+学术两重意义的组织。
目的:广开民智、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梁启超主笔
严复主持
刊登了大量关于教育、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文章,呼吁民众关注国家的未来。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剖析,报纸试图唤醒民众的意识,激发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兴女学:梁启超大胆提出了女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女子教育与国家的繁荣富强密切相关。他倡导兴办女学,以提高女子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平满汉之界:梁启超还主张平满汉之界,消除民族隔阂。他认为,满汉不分、居民同治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的重要途径。
开民智: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人才。
变官制:他主张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以限制君权,扩大民权。同时,他还提出了改革官僚体制、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等具体措施。
梁启超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严复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三、百日维新
1.时间:
2.开始标志:
3.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1898年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国家根本方针政策)
慈禧太后等发动的政变,捕杀谭嗣(sì)同等“戊戌六君子”
打破官僚对言路的垄断,触犯顽固派利益
士民→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改革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促进工商业发展,开展“实业救国”
促进近代教育发展,培养新式人才,促进思想解放
废八股→得罪士人
裁减旧式军队→得罪军人
新式军队→自强御侮、爱国救亡
盲目排外
因循守旧
三、百日维新
4.内容:
性质: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三、百日维新
课后活动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意义:
使更多仁人志士关心国家命运,促进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
三、百日维新
课后活动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局限性:
维新派力量弱小,没有掌握实权,缺乏政治经验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利用捐款奢靡生活
复辟帝制
政治立场不坚定
复辟帝制
资产阶级维新派
启示: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必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第6课 戊戌变法 重点知识归纳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背景:单凭(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__________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学习________;《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
2.1895年的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拉开了维新变法的_____
二、维新运动的开展
1.维新人士通过组织______、创办_______,推动___________的传播
2.影响最大的报纸:上海的_________、天津的_________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认为最重要的是变官制,主张对_________进行根本性改革;______翻译的_________,宣传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在《国闻报》中连载。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时间:________;2.开始标志: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诏书;3.结束:慈禧太后发动__________,捕杀________(代表人物)等“戊戌六君子”。4.性质:既是近代第一次_________运动,也是_____________运动。5.意义:通过报刊更多的__________关心_________,促进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觉醒,对近代______和______事业的发展产生长远影响。(教育:创办__________,后改为北京大学)
6.局限性:维新派_________,没有掌握_______,缺乏_________,变法最终失败。
西方技术
西方制度
民族危机
序幕
学会
报刊
维新思想
《时务报》
《国闻报》
梁启超
康有为
政治制度
严复
《天演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1898年
“明定国是”
戊戌政变
谭嗣同
思想解放
资产阶级改良
仁人志士
国家命运
思想启蒙
民族意识
教育
报刊
京师大学堂
力量弱小
实权
政治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