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导入新课
一面旗帜,
一则跨越50年的精神传递……
河北遵化石门义和团团旗,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7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学习目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概况: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归纳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概况。
兴起原因:
主要成员:
斗争方式:
口号:
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
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扶清灭洋
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当旧式小生产者自发地充当民族斗争主体的时候,他们不能不在代表民族的同时又代表传统。……也只能找到中世纪的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农民
1900年义和团散发的揭帖漫画《射猪斩羊图》
2.斗争方式:
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人等。
(其咒文有)“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 ——龙顾山人:《庚子诗鉴》
月亮照耀着这些丧失理智的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俄]德米特里·扬契维茨基:《八国联军目击记》
义和团运动
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义和团运动初期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对团民大力镇压,义和团无处立足,转到直隶活动。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袁世凯
慈禧
3.清政府态度: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态度如何?前后有何变化?原因?
时“剿”
态度变化: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变化原因:利用义和团(抵抗洋人)。
时“抚”
义和团运动
4.口号:如何评价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
材料: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
——《乱中日记残稿》
表达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意识;
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
让群众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材料: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亦以剿匪及保护商民教士为词,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
直接原因(导火线):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企图瓜分中国
依据材料说明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什么?
抗击八国联军
材料中的“匪”指什么?
义和团
2.概况
1900年6月,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美、日、俄、奥、德、意、英、法八国组成的侵略军2000多人,以“救护使臣”为名,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联军前期统帅西摩尔
联军后期统帅瓦德西
抗击八国联军
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廊坊大捷,联军撤回到天津。
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天津保卫战,聂士成殉国。
天津失陷。
6月
6.17
6.21
7月
8月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帝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过程:
抗击八国联军
4.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罪行
材料: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十数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横尸满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街巷尸首堆积如山。
——《庚子大事记》
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
5.结果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材料: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籍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抗击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德]瓦德西《瓦德西拳乱笔记》
你如何理解瓦德西这段话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瓦德西
抗击八国联军
1901年,清政府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辛丑条约》原文
78岁的李鸿章,签完后,大口吐血,三个月后病逝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内容 影响
①赔: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税作担保
③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②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标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馆界成为国中之国,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控制之下
体现中国外交体制的近代化,但这种转变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深远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进一步加深
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抗击八国联军
1840-1842
鸦片
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
第二次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1851-1864
19世纪60-90年代
1898
19世纪末-1900
太平天国
运动
农民阶级
失败
洋务
运动
地主阶级
失败
戊戌
变法
资产阶级
失败
义和团
运动
农民阶级
失败
拓展延伸
救亡图存
列强入侵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失败原因
口号、性质
“扶清灭洋”;反帝爱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维、扩侵略权益
惩、禁、赔、拆、划、改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时间、过程、结果
意义
打击侵略者野心

内容
地位
影响
赔款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小结
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人为目的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必有义和团之子孙,辇(niǎn)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义和团未竞之志也。
——赫德《中国实测论》
吴云华 油画 《跨过鸭绿江》
1955年,民主德国将缴获的义和团旗交还给了周恩来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