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统治的危机1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目录CONTENTS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本课时间线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美国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变为“扶蒋反共”。苏联为避免爆发新的战争,保持其远东的安宁环境,支持在蒋介石的领导下统一中国。国内人民普遍反对内战、实现和平的要求。抗日胜利后国内形势东北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 重庆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景 重庆人民舞龙舞狮庆祝抗战胜利张家口庆祝抗战胜利的群众 民众:庆祝胜利、渴望和平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联合政府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1945.4 中共七大抵制联合政府的主张,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通过了《对于中共问题之决议案》,强调当务之急在于团结本党,建立反共体系,为发动反共内战制造舆论。——1945.5 国民党六大中共:建立联合政府国民党:独裁、内战原因:1.舆论压力(国内外要求和平);2.是拖延时间(内战准备不充足)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对于安全问题,毛泽东是做好了最坏打算的。临行前,他不但建议由刘少奇代理自己的职务,还建议书记处增补陈云、彭真二人为候补书记,以便在毛泽东、周恩来二人都不在的情况下,书记处还能保持5人开会。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动作不断,围攻根据地,借助日本军队消耗共军,在战略上形成包围。谈判期间还在攻打根据地,在孟良崮战役中,在陈毅、粟裕等亲自指挥下全战役共毙伤俘敌三万二千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去重庆,谈成了对人民有利,对中国的和平建设有利。万一谈不成,蒋介石把我扣起来作为人质,他坚持内战的嘴脸便暴露无遗。——毛泽东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一)重庆谈判(1945.8~1945.10.10)背景国民党:国际国内的舆论压力 尚未做好内战准备工作;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中 共:尽量争取和平; 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结果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二)召开政协(1946.1)概况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背景重庆谈判期间和之后,国民党军队不断进犯解放区,解放区军民取得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在1946年1 月10日签订停战协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暴露其坚持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的真实面目全面内战的爆发21.国民党总兵力大大下降,人民解放军数量大幅上升(运输大队长)2.随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中共的山东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遭受着巨大的破坏和压力3.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扩充了实力,也巩固了后方如何缓解中共根据地的压力,彻底打破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战争初期大事记时间 事件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1月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计划被粉碎1947年春 国民党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游击队歌——防御阶段(1946.6~1947.6)国民党陕北山东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中共——策略中共中央清醒地预见二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确定了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在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 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最有效地打击敌人。全面内战的爆发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实力对比国民党中共统治区域约占全国76%,人口约3.39亿,控制着几乎所有大城市,大部分铁路交通线、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总兵力约430万人,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得到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解放军总兵力127万人,没有海军和空军,陆军装备较差解放区土地面积占全国24%,人口约1.36亿,基本上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国际上没有得到任何公开的支持全面内战的爆发——防御阶段(1946.6~1947.6)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中共——成就歼敌70多万,粉碎全面进攻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战役胜利,粉碎对陕北的进攻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役胜利,粉碎对山东的进攻全面内战的爆发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国民党统治的危机3(一)经济崩溃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物资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物,接收变成“劫收”,当时人们将其讽刺为“三阳(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和女子)。①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物价飞涨②官僚资本恶性膨胀,激化与民众矛盾国民党统治的危机60亿元,只能买77粒大米(二)政治孤立1946年10月11日,蒋介石公然破坏政协关于国民大会应由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负责召集的协议,擅自下令召开“国民大会”。11月15日,中共、民主同盟等拒绝出席,只有青年党、民社党及少数所谓“社会贤达”参加。本次“国大”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宪法,故称“制宪国大”。12月25日,“国大”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该“宪法”违背了实行联合政府责任内阁制的政协协议,给予总统很大的实际权力;违背了政协协议的地方自治原则,使中央权力得到加强。对于这部伪宪法,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相继发表声明,坚决不予承认。1、制宪国大的召开和伪宪法的出台,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加速失去民众基础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二)政治孤立从1945年8月至1946年11月,在上海、北平等五市,美军暴行至少在3800起以上,造成3300多人死伤。1946年12月24日,两名驻华美军在北平强奸了一名北京大学学生。消息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响,北京、天津、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爆发了共有50万学生相继参加的抗暴活动,学生高喊“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等口号,并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形成。这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2、国统区兴起反蒋运动国民党统治的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一)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46~1948,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9月西柏坡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意义: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一)土地改革(二)反攻阶段(1947.6~1948.9)中共1947.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挺进大别山武汉南京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鄂豫皖刘伯承元帅邓小平豫陕鄂豫皖苏晋冀鲁豫太岳兵团陈赓元帅谢富治华东解放军主力陈毅元帅粟裕第一大将南京武汉三路大军挺进中原100万人130万430万1946年6月(防御)1947年6月(反攻)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5万373万280万365万1948年秋(决战)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变化的趋势?(一)土地改革(二)反攻阶段(1947.6~1948.9)(三)决战阶段(1948.9~1949.1)战役 时间 部队 歼敌人数 战果1948.9~11 47万1948.11~1949.1 中原 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1948.11~1949.1 52万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东北解放东北全境,解放军取得数量优势55万华北东北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决战阶段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平津战役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攻占锦州,截断国民党军向关内的退路(“关门打狗”)淮海战役:歼敌最多,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影响: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权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中共已在东北占据了97%的土地、86%的人口和95%的铁路,是当时中共对国民党具有绝对优势的惟一一个战区。——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1948年9月---11月52天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塔山狙击战、黑山狙击战辽沈战役示意图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东北黄百韬黄维杜聿明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中间突破围点打援最难打的战役,将领兵力装备都是最好的。国民党精锐尽失,无力正面对抗。大同石家庄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1949年1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林彪、罗荣桓、聂荣臻。1949年初,傅作义将军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从而使得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得以完好保存。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1.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2.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与决策3.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4.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5.大连现代化兵工厂的支持……(一)土地改革(二)反攻阶段(1947.6~1948.9)(三)决战阶段(1948.9~1949.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西柏坡)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土地改革(二)反攻阶段(1947.6~1948.9)(三)决战阶段(1948.9~1949.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四)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河北西柏坡)(五)最后的胜利1. 北平和谈: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2. 渡江战役(1949.4.21~4.23):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一方面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任“代总统”。英国“紫石英”号军舰由东向西,闯进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不顾解放军警告,强行溯江上驶,双方发生激烈炮战。该舰被击伤后,搁浅于镇江附近江面。“伴侣”号下驶接应“紫石英”号,被击伤后仓皇向东逃窜。“伦敦”号和快速舰“黑天鹅”号溯江西上,被解放军炮火击伤后东逃。长江炮战事件,震惊世界。丘吉尔主张派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实行武力的报复”。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堑,胜利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总崩溃。三大战役打废了国民党的军队,百万精锐几乎全部被灭,国民党输掉了所有的本钱,渡江战役早已无力抵抗。国民党:因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中共: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小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意义本课小结人民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两党战时政策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老政协)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全面及重点进攻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最终胜利——北平谈判、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包办“国民大会”共产党:土地改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原因、意义随堂练习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①和平民主建国②社会主义革命③发展国民经济④人民军队合法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随堂练习1.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 )①和平民主建国②社会主义革命③发展国民经济④人民军队合法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随堂练习2.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 )A.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D.宣告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随堂练习2.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 )A.标志着内战的全面爆发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D.宣告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随堂练习3.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渡江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随堂练习3.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渡江战役B.辽沈战役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