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8题每题1.5分,9-12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4九上·光明月考)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最独具特色的方式。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过程明显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深山开采回来的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过程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C、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描述一个静谧的夜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闻到香气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化学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的编制——阿伏加德罗B.青蒿素的发现与提取——屠呦呦C.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拉瓦锡D.原子论的提出——道尔顿【答案】A【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门捷列夫,故A错误;B、 青蒿素的发现与提取是屠呦呦,为全球疟疾防治提供了关键药物,故B正确;C、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是拉瓦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故C正确;D、 原子论的提出是道尔顿,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常见化学家及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3.(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酒精失火引发事故,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稍微倾斜,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图中瓶塞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 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故B错误;C、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D、称量固体药品时,左右放一张白纸(氢氧化钠易潮解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砝码放在右盘,物品放在左盘,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倾倒法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的正确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称量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4.(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舞台布景 B.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C.石墨用作电极 D.氧气用于气焊【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解答】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水雾,可用于舞台云雾的制造。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气焊,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没有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5.(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净的空气 B.干净的自来水C.光洁的青铜镜 D.冰水混合物【答案】D【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纯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干净的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光洁的青铜镜是铜的合金,合金都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曾的叫纯净物进行分析解答。6.(2024九上·光明月考)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组成【解析】【解答】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7.(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正确;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而不是白雾,故B错误;C、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产物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的产物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分析解答。8.(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铝+氧气氧化铝D.生石灰+水熟石灰【答案】C【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属于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C、铝+氧气氧化铝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又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所以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D、 生石灰+水熟石灰,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是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该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该反应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9.(2024九上·光明月考)氢氧化钾俗称苛性钾、钾灰等,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类似,有极强的碱性和腐蚀性,主要应用在皮革、造纸、印染、污水处理等各个领域、医药中间体、消毒等领域,装有氢氧化钾的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爆炸性物质 B.易燃气体C.毒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答案】D【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解答】A、氢氧化钾没有可燃性,不会发生爆炸,不能张贴爆炸性物质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没有可燃性,也不是气体,不能张贴易燃气体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没有毒性,不能张贴毒性物质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需张贴腐蚀性物质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氢氧化钾具有强烈腐蚀性,需张贴腐蚀性物质标志进行分析解答。10.(2024九上·光明月考)如图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答案】D【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需要点燃的条件,AB段气压不变是因为温度还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没有开始燃烧,故A正确;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所以BC段气压增大,故B正确;C、C点之后红磷熄灭,CD段是装置冷却的过程,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慢慢冷却,装置内的气体慢慢减小,故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故C正确;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装置冷却之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压缩,压强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AB段气压不变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还未燃烧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体压缩,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11.(2024九上·光明月考)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C.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D.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错误;B.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错误;C. 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而纳米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纳米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能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故正确;D.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防止空气污染,实验丙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实验丁中水的作用是作为反应物,故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B、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C、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接触面,能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进行分析。D、根据四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12.(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图象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 一定质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应该为一条平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燃烧结束冷却后,装置内还有越4/5的气体体积,图像应该从0开始下降到1个刻度保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拐点靠前,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两条线的平台是一样高,故C不符合题意;D、一定质量的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不断增大,木炭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达到最高点,随后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应为4/5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增加,最后反应结束保持不变进行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3.(2024九上·光明月考)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若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 。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观察到 开始收集。(3)甲,乙两兴趣小组分别用C、D装置收集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观察到:铁丝在氧气(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 。但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的集气瓶发生炸裂,你认为 (甲、乙)组的集气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答案】(1)长颈漏斗(2);分解反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3)黑;;化合反应;甲;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A;b;难溶于水【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①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若用A、D装置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则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的集气瓶发生炸裂,甲组的集气瓶可能发生爆炸,因为甲,乙两兴趣小组分别用C、D装置收集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则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分解反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3)黑;;化合反应;甲; 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A;b;难溶于水。【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分解反应的特点;为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化合反应的特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需要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万能瓶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短进长出进行分析解答。(1)①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若用A、D装置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则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的集气瓶发生炸裂,甲组的集气瓶可能发生爆炸,因为甲,乙两兴趣小组分别用C、D装置收集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则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14.(2024九上·光明月考)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实验装置改进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跟随小组一起来完成吧。【查阅资料】硫酸铜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步骤一 如图装置,放好药品,点燃蜡烛,将大烧杯倒扣,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步骤二 如图,用倒置的漏斗将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聚拢,在漏斗口处,用火柴点燃白烟 发现熄灭的蜡烛再次燃烧 证明白烟具有 (填写化学性质),所以白烟的成分为 。【讨论】(2)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答案】蓝色;变浑浊;可燃性;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c【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步骤一:如图装置,放好药品,点燃蜡烛,将大烧杯倒扣,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根据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观察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二:如图,用倒置的漏斗将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聚拢,在漏斗口处,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熄灭的蜡烛再次燃烧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所以白烟的成分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2)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量减少,则曲线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蓝色;浑浊;可燃性;石蜡蒸气凝结呈的石蜡固体小颗粒;(2)c。【分析】(1)根据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蜡烛 燃烧消耗氧气,氧气质量不断减小进行分析解答。15.(2024九上·光明月考)小圳同学使用双氧水时,不小心将双氧水滴落到地面的红色砖块上,他发现双氧水接触红色砖块后,快速产生气泡,针对这个现象,小圳同学和他的实验兴趣小组组员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处。【问题】红色砖块是否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将红色砖头研磨成粉末,待用(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一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10mL于试管A中,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实验二 称取5g红砖粉末,加入试管B,再向其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 mL,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三 充分反应后,将试管B中的固体过滤、烘干,称质量 固体质量为5g【实验结论】(2)①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②请写出该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反思总结】(3)①在实验步骤中,实验一的作用是 ;②小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不能完全得出结论,因为还缺少对红砖粉末 性质的验证。【答案】10;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比(或对照);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1)对比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探究红色砖块是否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则应该保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一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10mL,则实验二:称取5g红砖粉末,加入试管B,再向其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10mL,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根据实验结论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则可观察到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②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3)①在实验步骤中,实验一没有加入红砖粉末,作用是空白对照;②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实验一、二对比说明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三说明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小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不能完全得出结论,因为还缺少对红砖粉末反应前后化学性质的验证。故答案为:(1)10;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②;(3) ① 对比; ② 化学。【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解答;(2) ② 根据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3)①根据实验一是对照组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6.(2024九上·光明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图Ⅰ中结果偏小则有哪些原因 。A.红磷量不足B.燃烧匙伸入缓慢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装置漏气(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 ;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的现象是 (选填“先往左后往右”或“先往右后往左”)。(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图Ⅰ所示装置的红磷换成镁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则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 。【答案】(1)大量白烟;;ACD(2)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6;先往右后往左(3)氮气【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 (1)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A、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消耗完全,则测定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燃烧匙伸入缓慢,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剩余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装置漏气,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2)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6mL刻度处才停止,这是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五分之一,故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为:45mL×=9mL;待氧气完全消耗后,活塞移动到15mL-9mL=6mL处;若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注射器活塞右移,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左移;(3)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其它气体的含量都少于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故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氮气。故答案为:(1)大量白烟;;ACD;(2) ① 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6;先往右后往左;(3)氮气。【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会使实验结果偏小,燃烧匙伸入缓慢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进行分析解答;(2) ① 根据推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恢复到原理的刻度,则气密性良好进行分析解答;② 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集气瓶内氧气体积为 :45mL×=9mL;待氧气完全消耗后,活塞移动到15mL-9mL=6mL处,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活塞先右移,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左移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镁条燃烧冷却之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瓶容积的70%,说明镁条燃烧除了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进行分析解答。(1)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A、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消耗完全,则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B、燃烧匙伸入缓慢,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剩余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D、装置漏气,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故选:ACD;(2)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6mL刻度处才停止,这是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五分之一,故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为:45mL×=9mL;待氧气完全消耗后,活塞移动到15mL-9mL=6mL处;若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注射器活塞右移,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左移;(3)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其它气体的含量都少于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故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氮气。1 / 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8题每题1.5分,9-12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4九上·光明月考)古诗词是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最独具特色的方式。下列诗句所描述的过程明显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2.(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化学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的编制——阿伏加德罗B.青蒿素的发现与提取——屠呦呦C.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拉瓦锡D.原子论的提出——道尔顿3.(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 D.称量固体4.(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舞台布景 B.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C.石墨用作电极 D.氧气用于气焊5.(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净的空气 B.干净的自来水C.光洁的青铜镜 D.冰水混合物6.(2024九上·光明月考)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7.(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8.(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铝+氧气氧化铝D.生石灰+水熟石灰9.(2024九上·光明月考)氢氧化钾俗称苛性钾、钾灰等,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类似,有极强的碱性和腐蚀性,主要应用在皮革、造纸、印染、污水处理等各个领域、医药中间体、消毒等领域,装有氢氧化钾的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A.爆炸性物质 B.易燃气体C.毒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10.(2024九上·光明月考)如图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气压不变是红磷没有开始燃烧B.B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燃烧放热C.CD段气压减小是因为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增大11.(2024九上·光明月考)如图是硫和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是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甲中观察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实验乙中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实验甲和实验乙中生成物相同,但是实验丙和实验丁的生成物不同C.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可以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D.四个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12.(2024九上·光明月考)下列图象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C. 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 D. 一定质量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3.(2024九上·光明月考)请结合图1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若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 。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观察到 开始收集。(3)甲,乙两兴趣小组分别用C、D装置收集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观察到:铁丝在氧气(O2)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 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 。但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的集气瓶发生炸裂,你认为 (甲、乙)组的集气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字母)装置,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14.(2024九上·光明月考)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实验装置改进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跟随小组一起来完成吧。【查阅资料】硫酸铜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步骤一 如图装置,放好药品,点燃蜡烛,将大烧杯倒扣,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 ,澄清石灰水变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步骤二 如图,用倒置的漏斗将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聚拢,在漏斗口处,用火柴点燃白烟 发现熄灭的蜡烛再次燃烧 证明白烟具有 (填写化学性质),所以白烟的成分为 。【讨论】(2)该小组同学还用数字化传感器监测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得到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则曲线 (填“a”、“b”或“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15.(2024九上·光明月考)小圳同学使用双氧水时,不小心将双氧水滴落到地面的红色砖块上,他发现双氧水接触红色砖块后,快速产生气泡,针对这个现象,小圳同学和他的实验兴趣小组组员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处。【问题】红色砖块是否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将红色砖头研磨成粉末,待用(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一 取5%的过氧化氢溶液10mL于试管A中,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出现少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实验二 称取5g红砖粉末,加入试管B,再向其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 mL,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三 充分反应后,将试管B中的固体过滤、烘干,称质量 固体质量为5g【实验结论】(2)①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②请写出该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反思总结】(3)①在实验步骤中,实验一的作用是 ;②小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不能完全得出结论,因为还缺少对红砖粉末 性质的验证。16.(2024九上·光明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图Ⅰ中结果偏小则有哪些原因 。A.红磷量不足B.燃烧匙伸入缓慢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装置漏气(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 ;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的现象是 (选填“先往左后往右”或“先往右后往左”)。(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图Ⅰ所示装置的红磷换成镁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则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深山开采回来的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过程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C、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描述一个静谧的夜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闻到香气是分子在不断运动,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2.【答案】A【知识点】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解析】【解答】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元素周期表的编制是门捷列夫,故A错误;B、 青蒿素的发现与提取是屠呦呦,为全球疟疾防治提供了关键药物,故B正确;C、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是拉瓦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故C正确;D、 原子论的提出是道尔顿,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常见化学家及其在化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3.【答案】C【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解析】【解答】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酒精失火引发事故,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稍微倾斜,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图中瓶塞倒放,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 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故B错误;C、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D、称量固体药品时,左右放一张白纸(氢氧化钠易潮解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砝码放在右盘,物品放在左盘,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倾倒法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操作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量筒量取液体的正确读数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称量固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4.【答案】D【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解析】【解答】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水雾,可用于舞台云雾的制造。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气焊,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没有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5.【答案】D【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解析】【解答】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纯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干净的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C、光洁的青铜镜是铜的合金,合金都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叫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曾的叫纯净物进行分析解答。6.【答案】C【知识点】空气的组成【解析】【解答】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7.【答案】A【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正确;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以白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故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而不是白雾,故B错误;C、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A、根据木炭燃烧的产物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的产物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名称,出现名称的是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分析解答。8.【答案】C【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属于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C、铝+氧气氧化铝有氧气参加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又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所以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D、 生石灰+水熟石灰,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是没有氧气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该反应只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该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该反应只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9.【答案】D【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燃烧和爆炸实验【解析】【解答】A、氢氧化钾没有可燃性,不会发生爆炸,不能张贴爆炸性物质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没有可燃性,也不是气体,不能张贴易燃气体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没有毒性,不能张贴毒性物质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需张贴腐蚀性物质的标志,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氢氧化钾具有强烈腐蚀性,需张贴腐蚀性物质标志进行分析解答。10.【答案】D【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需要点燃的条件,AB段气压不变是因为温度还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没有开始燃烧,故A正确;B、红磷燃烧放出热量,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所以BC段气压增大,故B正确;C、C点之后红磷熄灭,CD段是装置冷却的过程,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慢慢冷却,装置内的气体慢慢减小,故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故C正确;D、DE段气压增大,是因为装置冷却之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压缩,压强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AB段气压不变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还未燃烧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气体压缩,压强增大进行分析解答。11.【答案】C【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解析】【解答】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错误;B.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错误;C. 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而纳米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纳米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从四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物接触面,能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故正确;D. 实验甲和实验乙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有毒,能溶于水,防止空气污染,实验丙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集气瓶炸裂,实验丁中水的作用是作为反应物,故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B、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C、根据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接触面,能使反应更充分更剧烈,进行分析。D、根据四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分析。12.【答案】D【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应该为一条平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B、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燃烧结束冷却后,装置内还有越4/5的气体体积,图像应该从0开始下降到1个刻度保持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用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拐点靠前,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两条线的平台是一样高,故C不符合题意;D、一定质量的红热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从0开始不断增大,木炭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质量达到最高点,随后保持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A、根据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红磷燃烧消耗的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1/5,剩余气体应为4/5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增加,最后反应结束保持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3.【答案】(1)长颈漏斗(2);分解反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3)黑;;化合反应;甲;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A;b;难溶于水【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解析】【解答】(1)由图示可知①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若用A、D装置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则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的集气瓶发生炸裂,甲组的集气瓶可能发生爆炸,因为甲,乙两兴趣小组分别用C、D装置收集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则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分解反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3)黑;;化合反应;甲; 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4)A;b;难溶于水。【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分解反应的特点;为防止加热时粉末进入导管,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化合反应的特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需要预先在集气瓶底留少量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难溶于水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万能瓶进行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短进长出进行分析解答。(1)①是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若用A、D装置制取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用D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排出的装置中的空气,为了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则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3)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实验过程中有一组的集气瓶发生炸裂,甲组的集气瓶可能发生爆炸,因为甲,乙两兴趣小组分别用C、D装置收集氧气并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甲组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集气瓶底没有预留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而乙组用D排水法收集氧气,方便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4)实验室需少量甲烷(密度小于空气)气体,可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得,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则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若选用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管口通入,由此推断甲烷气具有难溶于水的物理性质。14.【答案】蓝色;变浑浊;可燃性;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c【知识点】蜡烛燃烧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解析】【解答】(1)步骤一:如图装置,放好药品,点燃蜡烛,将大烧杯倒扣,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根据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观察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二:如图,用倒置的漏斗将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聚拢,在漏斗口处,用火柴点燃白烟发现熄灭的蜡烛再次燃烧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所以白烟的成分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2)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量减少,则曲线c代表的是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蓝色;浑浊;可燃性;石蜡蒸气凝结呈的石蜡固体小颗粒;(2)c。【分析】(1)根据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蜡烛 燃烧消耗氧气,氧气质量不断减小进行分析解答。15.【答案】10;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比(或对照);化学【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解析】【解答】(1)对比实验中,根据控制变量唯一的原则,该实验探究红色砖块是否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则应该保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一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10mL,则实验二:称取5g红砖粉末,加入试管B,再向其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10mL,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根据实验结论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则可观察到出现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②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文字表达式为:;(3)①在实验步骤中,实验一没有加入红砖粉末,作用是空白对照;②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实验一、二对比说明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三说明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小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不能完全得出结论,因为还缺少对红砖粉末反应前后化学性质的验证。故答案为:(1)10;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②;(3) ① 对比; ② 化学。【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需控制单一变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解答;(2) ② 根据过氧化氢在红砖粉末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3)①根据实验一是对照组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进行分析解答。16.【答案】(1)大量白烟;;ACD(2)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6;先往右后往左(3)氮气【知识点】空气的组成;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解答】 (1)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A、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消耗完全,则测定结果偏小,故A符合题意;B、燃烧匙伸入缓慢,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剩余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C符合题意;D、装置漏气,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D;(2)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6mL刻度处才停止,这是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五分之一,故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为:45mL×=9mL;待氧气完全消耗后,活塞移动到15mL-9mL=6mL处;若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注射器活塞右移,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左移;(3)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其它气体的含量都少于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故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氮气。故答案为:(1)大量白烟;;ACD;(2) ① 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6;先往右后往左;(3)氮气。【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都会使实验结果偏小,燃烧匙伸入缓慢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进行分析解答;(2) ① 根据推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恢复到原理的刻度,则气密性良好进行分析解答;② 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集气瓶内氧气体积为 :45mL×=9mL;待氧气完全消耗后,活塞移动到15mL-9mL=6mL处,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注射器活塞先右移,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左移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镁条燃烧冷却之后,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瓶容积的70%,说明镁条燃烧除了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进行分析解答。(1)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A、红磷量不足,氧气不能消耗完全,则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B、燃烧匙伸入缓慢,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不符合题意;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剩余气体受热膨胀,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D、装置漏气,燃烧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有部分空气进入瓶中弥补了消耗的氧气,水倒流入集气瓶的体积不足五分之一,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符合题意;故选:ACD;(2)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注射器活塞返回到20mL刻度处;②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6mL刻度处才停止,这是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五分之一,故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为:45mL×=9mL;待氧气完全消耗后,活塞移动到15mL-9mL=6mL处;若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故注射器活塞右移,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活塞左移;(3)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21%,其它气体的含量都少于氧气,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故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氮气。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