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夏州2024-2025学年度春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为古代世界的某一帝国。该帝国( )
A. 公民掌握国家主权 B. 兴起于伊朗高原 C. 积极推广希腊文化 D. 开辟了丝绸之路
2. 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提出:“宇宙的创造者在天空中安放了两个发光体,光度较大的一个管白昼,光度较小的一个管黑夜,在以天上之城见称的普适性教会的天空同样如此,他设立了两大尊位,较大的那个管灵魂,较次的那个管肉体。”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欧( )
A. 教皇不满教权过小 B. 教会实力占优 C. 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D. 国王权力巨大
3. 751年,阿拉伯人将虏获的唐朝造纸工匠带到撒马尔罕,从而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第一座造纸厂——撒马尔罕造纸厂。大马士革、特里波利、哈马、埃及、西班牙等地纷纷效仿建起了一批造纸厂。造纸业迅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工业支柱之一。由此可推知古代阿拉伯( )
A. 充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 主要通过战争掠夺他国技术
C. 造纸术革新速度超越了中国 D. 造纸术直接促成其文明繁荣
4. 虽然新航路开辟得到了专制政府的支持,例如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给予远洋船队以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但并不是每一次远洋航行都能得到支持。遭到专制王权拒绝给予财力支持的航队,只得求助于遍布大西洋沿岸的银行。这表明( )
A. 商业资本是航海的唯一资金来源 B. 王权垄断了全部的航海活动
C. 银行完全取代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D. 航海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特征
5. 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1535—1615年)说,跟金刚石摩擦过的铁能指向北方,就像它在磁石上摩擦过一样。《论磁石》的作者威廉·吉尔伯特随即用金刚石和一些铁棒、铁丝当众做了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当用软木塞托住跟金刚石摩擦过的铁棒使它浮在水面上的时候,根本就不发生波尔塔所讲的效应。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 B.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的思维方式
C. 《论磁石》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 D. 该实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基础
6. 1688年6月30日,在托利党人的支持下,辉格党人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出兵讨伐詹姆士二世。11月,威廉三世率军在德文郡登陆。12月,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威廉三世和其妻子玛丽二世共同统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A. 最高权力再次落入国王手中 B. 社会性质发生剧烈变化
C. 国家主权彻底为荷兰所攫取 D. 民主共和政体得以建立
7.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助推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第一国际的成立 D. 《资本论》的出版
8. 1886年11月27日,受雇于欧洲的英裔美籍探险家亨利·斯坦利演说道:“我已经穿过了非洲大陆最大河流所流经的区域,这块土地没有主人。对富于智慧的人来说,寥寥数语就足够了。你们有布匹、金属器皿、玻璃器具和火药,而成千上万的土著人有象牙、树胶、橡胶和染料,易货贸易的利润一定看好。”结合时代背景,该演说折射出( )
A. 新航路开辟时代的科学探索精神 B. 欧洲与非洲间的互利共赢贸易
C. 工业革命推动下的殖民掠夺逻辑 D. 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意愿
9. 在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下,伊朗爆发革命,民众迫使国王颁布宪法、建立议会。革命组织“恩楚明”(民选委员会)和“穆扎希德”(为正义和革命斗争的战士)与国王多次较量,终于恢复宪政。1911年,在英俄的武装干涉下,革命失败。由此可知,1905—1911年伊朗革命( )
A. 得到了沙皇政府鼎力支持 B.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
C. 遏制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D. 旨在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10. 国内战争开始后,苏俄政府决定在土地国有化的基础上推行“共耕制”(公有农业),引起了农民不满。1922年10月,《土地法典》在确认土地国有的同时,重申农民有选择合作社、公社、独家农田等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允许农民在遭灾或劳动力不足时临时转让土地使用权。这一变化( )
A. 保证了前线粮食供应 B. 奠定了强大国家的物质基础
C.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主义认同
11. 虽然被当时的美国政府描绘为一名匪徒,但是他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最终他成为拉丁美洲诸国反抗美国控制的标志性英雄人物之一。“他”是( )
A. 圣马丁 B. 苏加诺 C. 扎格鲁尔 D. 桑地诺
12. 阅读下面漫画《如此“冷战”》:左侧代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右侧代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底部为蓝色的地球,中间孤岛代表第三世界。该漫画可读出( )
A. 两大阵营间的热战不断 B. 第三世界已被遗弃 C. 两极格局具有不完全性 D. 苏联居于优势地位
13. 美国通胀率从1972年的3.2%升至1974年的11%,GDP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失业率攀升至9%。为解决此困境,美国( )
A. 减少经济干预 B. 加强计划指导 C. 成立世界银行 D. 建立福利国家
14.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轨运行了92天,绕地球飞行约1400圈,运转了6000万千米,最后于1958年1月4日脱离轨道坠入大气层烧毁,从此宣告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和关注。这颗卫星发射于( )
A 列宁时期 B. 斯大林时期 C. 赫鲁晓夫时期 D. 勃列日涅夫时期
15. 2024年12月4日,遥远的巴拉圭亚松森,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中国国界,近二十个国家将中国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这彰显了( )
A. 中国的文化扩张的显著成效 B. 中国成为多极格局的主导力量
C. 中国春节已成为各国的节日 D. 中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16. 下表展示了二战以来全球最富人群和最穷人群的收入对比情况。
时间(年) 全球最富20%的人群收入:全球最穷20%的人群收入
1946 46:1
1990 60:1
1997 86:1
为解决表中的问题,世界应当( )
A. 取富济贫、平均财富 B. 相互尊重、自由竞争 C. 发动战争、重建秩序 D. 携手合作、发展共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字塔(图1、图2)在非洲、美洲均有分布,这些巨大的建筑物外形很像汉字“金”字,因此我们称之为“金字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图1的所在国家、核心作用及其建造体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明图2的文明归属、主要功能。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到16世纪,荷兰通过围海造田,引入苜蓿、三叶草等豆科作物来提高土壤肥力;轮作制度和休耕技术的推广使欧洲农业生产恢复、调整并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欧洲餐桌上的面包少了,豆类、黄油、奶酪、肉多了。肉食中,猪肉少了,牛肉多了。商品化农业的比率越来越大。17世纪到18世纪是欧洲农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被称为“农业革命”时期。荷兰和英格兰采用诺福克四圃轮作制和动物肥料,圈地运动逐渐进入高潮,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19世纪,在磷肥、钾肥和氮肥等化学肥料和蒸汽绳索牵引犁、收割机、谷物脱粒机等机械技术的推动下,欧洲农业逐渐从经验农业转向了实验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摘编自刘景华《近代欧洲早期农业革命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农业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近现代欧洲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英国等协约国的壮丁大部分开赴前线,致使后勤空虚,工厂废弛。随着大批华工远渡重洋,李石曾、蔡元培等知识分子意识到“华工招募计划的成果对中国以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都有深远的影响”,华工群体将是引发中国社会变革的火种,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华工的教育问题。1917年1月10日,李石曾在巴黎创办《华工杂志》,该刊的宗旨是“惟普通知识至为切要,亦多及之”。
——摘编自于佩岐、张运君《一战时期〈华工杂志〉的创办及其教育影响》
材料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称霸目标,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1942—1945年,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投入兵力总计约40万人,伤亡约14万人,歼灭了大量日军,保证了中印公路和滇缅公路的安全,使日军从中国西南进攻和封锁中国的美梦破灭,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在东南亚的力量,使日军无法抽调兵力增援太平洋战场。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度评价道:“今天若无中国帮忙,在远东战线上他们将成为一条没有后方的悬弧。”
——摘编自寇琳琳《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华工杂志》创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功绩。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成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材料二
1947年6月,蒙巴顿正式公布关于印度独立的“蒙巴顿方案”(即印度、巴基斯坦分治方案,如上图所示),主要内容是英属印度根据居民及其宗教信仰的不同,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1947年8月14—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相继宣告独立。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根据居民成分划分印巴分界线的做法,使印度教徒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不仅严重破坏了经济地域的统一,还埋下双方长期冲突的隐患。
——摘编自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被血染红的”胡椒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对印巴分治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临夏州2024-2025学年度春季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埃及。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证明了古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2)古代美洲文明(或古代印第安文明)。用于祭祀。
【18题答案】
【答案】(1)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出现“农业革命”;19世纪,欧洲农业发展到实验农业,农业产量增速显著。
(2)近现代欧洲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双向驱动、协同演进;近现代欧洲农业的发展需求刺激了科学技术的投入、发展;科学技术为欧洲农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推动了欧洲农业的现代化。
【19题答案】
【答案】(1)一战爆发后,协约国后勤吃紧;中国用“以工代兵”形式加入协约国作战;华工的文化水平不高,亟须接受教育;大批华工远渡重洋,旅法知识分子重视华工的教育问题。
(2)沉重打击了日军,粉碎了日本的战略企图;保障了滇缅公路的通畅,坚定了中国的抗战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支援了缅甸人民的抗日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题答案】
【答案】(1)胡椒贸易的丰厚利润,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胡椒贸易也伴随着殖民扩张掠夺,打断了被掠夺地区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2)二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实力,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印度人民积极争取独立,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迫于压力,1947年,“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巴基斯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印巴分治以居民成分划分国界的做法,破坏了区域经济的统一发展,导致印巴两国宗教、领土冲突不断,外部势力的介入更加剧了南亚地区的动荡和不安,难民流离失所。印巴两国要敢于超越“分治思维”,承认南亚大陆文明的历史整体性,加强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互动,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逐步化解仇恨与矛盾。大国应尊重印巴两国的主权和利益,加大斡旋力度,推动印巴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南亚地区才会迎来真正的和平与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