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1章 第6节 基础性评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学习评价】浙教版科学九上 第1章 第6节 基础性评价(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性评价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 (1) (2)
17.(1) (2) (3)
18.(1)    (2)    。
(3)    。
19.(1)   。
(2)   
(3)   ;
   。
20.(1)
(2) ;
(3)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22.(1)
23.(1)   。
(2)   。
(3)   。
四、综合题(共3小题,24小题5分,25小题6分,26小题9分,共20分)
24.(1) 。
(2) 。
(3)
(4)
(5)
25.(1)   
(2)
(1)

(2)
(3)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
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
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
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
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
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
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
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
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
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产士三
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
0307766/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性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一种盐 B.氯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答案】A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不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于生活调味
B.亚硝酸钠可用于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工业
【答案】B
【解答】解:A、氯化钠可用于生活调味,故A说法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代替食盐腌渍食品,故B说法错误;
C、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用于焙制糕点,故C说法正确;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工业,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是碱 B.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的pH减小
【答案】A
【解答】解:A、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故选项说法正确。
D、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的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
A.烧碱 B.食盐 C.硫酸铜 D.熟石灰
【答案】C
【解析】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硫酸铜,硫酸铜的水溶液显蓝色,属于重金属盐,是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
5.热水壶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列厨房物品中可以清除水垢的是(  )
A.白醋 B.清水 C.食盐水 D.纯碱溶液
【答案】A
【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一种碱性物质,碳酸钙和这种碱性物质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则可以帮助我们除去水垢的是白醋。
6.下列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的是(  )
A.纯碱 B.白糖 C.食盐 D.食醋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故A正确;
B、白糖不与酸反应,除不去酸,故B错误;
C、食盐不与酸反应,除不去酸,故C错误;
D、食醋属于酸性物质,除不去酸,故D错误。
7.现有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和碳酸钠四种溶液。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进行鉴别,则图中物质乙是(  )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钠 D.碳酸钠
【答案】B
【解析】由检索表中信息可知,乙物质滴入盐酸无气体产生,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乙一定不是碳酸钠;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乙溶液显碱性,稀硫酸显酸性,澄清石灰水显碱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则乙是澄清石灰水。
8.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ZnCl2、KNO3、CuS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答案】D
【解析】pH为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SO4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K2SO4、BaCl2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9.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氯化钾含N、P、K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B、硝酸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尿素含N、P、K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10.技术员测定了某块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如表,请你判断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g/kg) 0.40 0.38 13.6
A.KNO3 B.(NH4)2SO4 C.K2CO3 D.Ca3(PO4)2
【答案】A
【解析】某块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的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表可知,土壤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
A、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B、(NH4)2SO4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C、K2C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D、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
1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农作物出现倒伏症状时,说明缺钾
B.NH4H2PO4属于复合肥
C.从图中得知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D.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答案】D
【解析】A、能抗倒伏的化肥为钾肥,故A说法正确;
B、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说法正确;
C、避免雨天和高温天气使用,说明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故C说法正确;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能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2.Na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后溶液的 pH 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红色
【答案】C
【解析】
A、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在水中会水解出OH﹣,而不是电离出OH﹣,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往碳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后,对碳酸钠的水解没有影响,溶液体积也不变,溶液的pH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在水中会水解出OH﹣,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13.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钠是白色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1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酸、碱、盐的性质时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
A.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B.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铁
C.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钠
D.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氢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都是无色,且三者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符合题意;
B、三者之间虽然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15.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Na2CO3溶液后锥形瓶内出现气泡
B.反应至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NaCl
C.反应至D点时,溶液的pH=7
D.反应至E点时,CaCl2和HCl已被完全反应,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答案】D
【解析】A、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滴入Na2CO3溶液后锥形瓶内出现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至B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至D点时,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D、D点之后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至E点时,CaCl2和HCl已被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Na2CO3,故选项说法错误。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用下列物质前的序号填空。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稀盐酸 ④小苏打
(1)日常饮食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
(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解答】(1)食盐是日常饮食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故答案为:①;
(2)小苏打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因此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答案为:④。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我国科学家 (填字母序号)利用食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侯德榜 B.张青莲 C.屠呦呦
(2)纯碱的水溶液呈 性(填“酸”“碱”“盐”)。
(3)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用纯碱溶液来洗涤(填“可以”或“不可以”)。
【解答】(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改良了制碱工艺,利用食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2)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纯碱的水溶液碱性。
(3)CaCO3和Mg(OH)2难溶于水,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不可以用纯碱溶液来洗涤。
18.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够发展科学思维。
(1)化学实验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生成沉淀、产生气泡等。如图化学实验中,若按实验现象分类,可将实验A与    (填字母编号)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有气泡产生。
(2)若将实验A、B、D分为一类,则其分类依据是     。
(3)请写出实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
(2)发生的都为复分解反应;
(3)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1)实验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与C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有气泡产生;
(2)A、B、D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均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19.如图,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
含有   (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
其理由是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有沉淀或有水生成),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会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CaCO3沉淀为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白色沉淀
(2)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2H++CO32﹣═H2O+CO2↑;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CO32﹣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有沉淀或有水生成),因硫酸铜与氯化钠是两种盐,若能反应交换成分必须有沉淀,否则不能;故答案为:没有沉淀生成
20.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
(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解答】(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碳酸钾溶液也显碱性,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红。
(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K2CO3+Ca(OH)2═CaCO3↓+2KOH。
故答案为:K2CO3+Ca(OH)2═CaCO3↓+2KOH。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盐酸,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KCl。
故答案为:KCl。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钙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氢氧化钙。
②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B.全部是氧化钙;C. 。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液体变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②另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实验结论】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 (选填“A”“B”或“C”)。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②中产生的气体是 。
【答案】(1)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2) 红 碳酸钙/CaCO3(3)C (4)二氧化碳/CO2
【解析】(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只是加热了一段时间,可能并未完全分解,故剩余固体还可能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由结论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3)实验结论:有氧化钙和碳酸钙,所以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C。
(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所以气体是二氧化碳。
22.碳酸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遂宁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碳酸钠性质后,做了如下2个实验:
(1)
实验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1) 碳酸钠溶液+盐酸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2) 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再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2)现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显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上层清液变红,下层产生白色沉淀,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方法是在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使废液呈中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1) 有气泡产生 (2) H+、Ca2+
【解析】(1)实验编号(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填:有气泡产生;
实验编号(2):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加入足量氯化钡,产生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且碳酸钠被完全除去,因此钙离子不存在。加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说明呈碱性,因此说明有氢氧化钠,因此不存在HCl,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H+、Ca2+,故填:H+、Ca2+。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
(2)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由实验Ⅰ、Ⅱ、Ⅲ可得出结论:   。
(3)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    。
【答案】(1)探究Na 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碳酸根离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3)Na CO 与H 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合理即可)。
【解析】(1)氯化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实验Ⅰ是为了探究Na 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探究Na 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由实验Ⅰ、Ⅱ、Ⅲ可得出结论:碳酸根离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碳酸根离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3)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Na CO 与H 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故答案为:Na CO 与H O发生反应,使溶液中产生了OH (合理即可)。
四、综合题(共3小题,24小题5分,25小题6分,26小题9分,共20分)
24.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石灰石中含少量,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1)煅烧石灰石时,通常要将石灰石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石灰石在“煅烧”时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固体甲加水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是因为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放出热量。
(4)实际生产中,煅烧生成的气体X可用于与滤液发生反应,这样做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5)下列有关该工艺流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固体甲、不溶性固体乙的主要成分均为氧化物
B.操作Ⅰ和操作Ⅱ均为过滤
C.实验室可以利用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1)使石灰石充分反应(2)分解反应(3)
(4)可节约资源/可循环利用 (5)C
【解析】(1)将石灰石粉碎可以增加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反应面积,所以目的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甲加水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煅烧生成的气体X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用于与滤液发生反应,这样做的优点是可节约资源或可循环利用;
(5)A、固体甲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不溶性固体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气体X是二氧化碳,都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均为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操作I为过滤,操作Ⅱ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是蒸发,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较高温度,实验室不易达到,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
25.某同学帮父亲去一家生产资料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肥售价(单位:元/吨)如下表.
化肥 尿素 CO(NH2)2 磷矿粉 Ca3(PO4)2 硝酸铵 NH4NO3 碳酸氢铵 NH4HCO3 过磷酸钙Ca(H2PO4)2 和CaSO4的混合物 硫酸钾 K2SO4 氯化钾 KCl
价格 1200 150 1000 350 250 800 650
他知道自己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状况.能供买花肥的只有300元,该同学稍作思考便选择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总的含量最多,试问:
(1)该同学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   (填“N”“P”“K”或“微量元素”).
(2)该同学买了碳酸氢铵化肥,则他买的另一种化肥是  (请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说明缺少氮元素;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情况说明缺少钾元素.故填:N、K.
(2)1吨硫酸钾、氯化钾中含有的钾元素的质量分别为:
1吨××100%=0.448吨,1吨××100%=0.523吨.
单位质量的钾元素的价格分别为:
800元÷0.448吨=1785.7元/吨,650元÷0.523吨=1242.8元/吨.
由以上计算可知,应该购买氯化钾.故填:KCl.
26.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选填“—”或“二”),理由是 。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
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 溶液质量/克 0 10 10 10 10 10
C装置中溶液 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解:(1)因为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所以他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是受热分解,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为中有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由题意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5.0g﹣100.0g=5.0g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68 88
x 5.0g
x≈9.55g
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5.5%≠99%,因此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
答: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
(3)根据图中的实验过程。A装置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溶液增加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如果去掉装置B,则水蒸气也进入C装置,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计算所得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增大,测量结果将会偏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1章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性评价
(测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一种盐 B.氯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2.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于生活调味
B.亚硝酸钠可用于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工业
3.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是碱 B.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的pH减小
4.有些游泳池中的水呈蓝色,是因为加入了一种能杀菌消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能是(  )
A.烧碱 B.食盐 C.硫酸铜 D.熟石灰
5.热水壶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列厨房物品中可以清除水垢的是(  )
A.白醋 B.清水 C.食盐水 D.纯碱溶液
6.下列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的是(  )
A.纯碱 B.白糖 C.食盐 D.食醋
7.现有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和碳酸钠四种溶液。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进行鉴别,则图中物质乙是(  )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钠 D.碳酸钠
8.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ZnCl2、KNO3、CuS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9.下列物质均可用于配制无土栽培营养液,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A. B. C. D.
10.技术员测定了某块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测定结果及土壤肥量标准如表,请你判断此块耕地应施用的化肥是(  )
含氮 含磷 含钾
土壤肥量标准(g/kg) 0.62 0.34 17.8
测定结果(g/kg) 0.40 0.38 13.6
A.KNO3 B.(NH4)2SO4 C.K2CO3 D.Ca3(PO4)2
11.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农作物出现倒伏症状时,说明缺钾
B.NH4H2PO4属于复合肥
C.从图中得知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
D.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12.Na2CO3 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氯化钠固体后溶液的 pH 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 ﹣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红色
13.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4.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酸、碱、盐的性质时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
A.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B.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铁
C.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钠
D.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氢
15.锥形瓶内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溶质为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Na2CO3溶液后锥形瓶内出现气泡
B.反应至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和NaCl
C.反应至D点时,溶液的pH=7
D.反应至E点时,CaCl2和HCl已被完全反应,
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6.用下列物质前的序号填空。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稀盐酸 ④小苏打
(1)日常饮食中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
(2)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我国科学家 (填字母序号)利用食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侯德榜 B.张青莲 C.屠呦呦
(2)纯碱的水溶液呈 性(填“酸”“碱”“盐”)。
(3)烧水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用纯碱溶液来洗涤(填“可以”或“不可以”)。
18.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能够发展科学思维。
(1)化学实验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生成沉淀、产生气泡等。如图化学实验中,若按实验现象分类,可将实验A与    (填字母编号)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都有气泡产生。
(2)若将实验A、B、D分为一类,则其分类依据是     。
(3)请写出实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如图,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
含有   (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
其理由是   。
20.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
(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钙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氢氧化钙。
②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猜想与假设】A.全部是碳酸钙;B.全部是氧化钙;C. 。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液体变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氧化钙。
②另取少量固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说明固体成分中一定含有 。
【实验结论】剩余固体成分应为猜想与假设中的 (选填“A”“B”或“C”)。
【交流与反思】实验操作②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2.碳酸钠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遂宁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碳酸钠性质后,做了如下2个实验:
(1)
实验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1) 碳酸钠溶液+盐酸 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
(2) 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发现问题】如何处理上述废液才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思考分析】应先对废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再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2)现将所有废液倒入一洁净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上层清液;取少量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显中性),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上层清液变红,下层产生白色沉淀,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探究,处理上述废液的方法是在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使废液呈中性,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
(2)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由实验Ⅰ、Ⅱ、Ⅲ可得出结论:   。
(3)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    。
四、综合题(共3小题,24小题5分,25小题6分,26小题9分,共20分)
24.在牙膏中可加入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工业上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轻质碳酸钙的工艺如图所示。石灰石中含少量,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1)煅烧石灰石时,通常要将石灰石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 。
(2)石灰石在“煅烧”时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固体甲加水过程中观察到水沸腾,是因为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放出热量。
(4)实际生产中,煅烧生成的气体X可用于与滤液发生反应,这样做的优点是 (写1条即可)。
(5)下列有关该工艺流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固体甲、不溶性固体乙的主要成分均为氧化物
B.操作Ⅰ和操作Ⅱ均为过滤
C.实验室可以利用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25.某同学帮父亲去一家生产资料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肥售价(单位:元/吨)如下表.
化肥 尿素 CO(NH2)2 磷矿粉 Ca3(PO4)2 硝酸铵 NH4NO3 碳酸氢铵 NH4HCO3 过磷酸钙Ca(H2PO4)2 和CaSO4的混合物 硫酸钾 K2SO4 氯化钾 KCl
价格 1200 150 1000 350 250 800 650
他知道自己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状况.能供买花肥的只有300元,该同学稍作思考便选择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总的含量最多,试问:
(1)该同学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   (填“N”“P”“K”或“微量元素”).
(2)该同学买了碳酸氢铵化肥,则他买的另一种化肥是  (请通过计算说明)。
26.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选填“—”或“二”),理由是 。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
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序号 反应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 溶液质量/克 0 10 10 10 10 10
C装置中溶液 总质量/克 100.0 101.1 102.2 103.3 104.4 105.0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10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