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学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中古欧洲?
黑暗时代?
愚昧时代?
停滞时代?
中世纪是野蛮、专制、愚昧的黑暗时代。——布克哈特
没有哪个时代比中世纪更令人兴奋、惊叹。这是半梦半醒的一千年。
——威廉·曼彻斯特
1453年
古代史
395年
476年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
东罗马帝国灭亡
中古时期(中世纪史))
读图:还有什么原因导致西罗马的灭亡?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成为了其基本特征
中古西欧初期……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采邑),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
(1)原因:
(2)目的:
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维护统治
(3)内容: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忠诚”已被撤回
①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共同组成统治阶级
(4)实质:
是契约关系,是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
(5)评价:
②各级封建主都是事实上的土地占有者,独立行使权力,容易出现割据局面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思考】比较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何异同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形态
纽带
统治
相同点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土地
血缘
不可越级管理
天下共主
①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②等级秩序森严;
③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世纪谚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大。
——《欧洲中世纪史》
④都容易造成了分裂割据。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
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
自给自足,封闭性强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思考】庄园经济有何特征?
自给自足,封闭性强
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土地类型 权利或义务 领主 自营地 ①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 ②主持审理庄园法庭,维护秩序 农民 份地 自由民 法律上自由,缴纳租税,服劳役
农奴 ①缴纳租税,服劳役
②自备工具为领主耕作
【任务】根据教材梳理庄园经济的结构
农奴通常一辈子都被拴在土地上,不允许离开他们出生的采邑。…对奴隶来说,成为农奴是一种进步…农奴不是财产,一般来说,不会被人从自己的土地和家庭里卖掉。
——《欧洲中世纪史》
不论任何时候,洛里斯居民的财产都不允许受到侵害,除非该居民对我们或我们的宾客犯下罪行。
——《洛里斯宪章》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农奴VS奴隶
材料: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 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欧农奴制与古代奴隶制的异同,并说明这一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
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相对较少。
实际上反映了中世纪生产关系的进步,即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
(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
一、西欧的封建社会
(一)政治:王权强化
任务:阅读教材,概括中古西欧王权发展的趋势和表现(过程)。
趋势:
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的王权得到加强。
表现:
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以及葡萄牙。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卡诺莎之辱
《至尊法案》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王权<教权
王权>教权
王权的强化,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二)经济: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任务:阅读教材17页,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城市兴起的原因?
问题2:城市居民主要是哪些人?他们以什么为生?
问题3:市民是如何获得自治权的?
问题1:社会稳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复兴和繁荣。
问题2:居民多是手工业者和工商业者,以工商业为生。
问题3::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任务: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和课本17页的历史纵横,思考:城市的兴起与市民自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二)经济: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材料四:国王更将商人视作重要的筹款工具,他们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国王成为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五: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交通便利、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拥有自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
推动大学的兴起,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
市民阶层的崛起,也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近代化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希望农奴固着于土地上
流动经商
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封建主
市民阶层
国王
结盟
市民阶层的需求与封建主的控制有什么矛盾?
获取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核心:争取自治权)
政治: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后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经济:城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思想文化:城市发展推动大学出现,为日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
总之:城市复兴和自治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三)思想: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材料三: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了顶点。他建立了教阶制度……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本身还是最大的封建主。它除了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以外,无论何人,都还得向教会缴纳其收入的十分之一,称为“什一税”。谁触犯教规……他在社会上就没有容身之地。 ——刘景华 《人类六千年》
政治上,利用教阶制度,成为当时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
经济上,拥有大量教会地产,并通过什一税的征收获取巨额财富
思想上,基督徒从生到死都在教会的管理之下,严重束缚人性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黑暗
曙光(变化)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
分裂混战
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思想
基督教神权至上,
束缚人性
大学兴起,
促进思想解放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
这是什么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
《查士丁尼法典》的诞生,使得罗马法的法统得以延续。尽管罗马帝国在政治上历经变迁,但罗马法的精神和规则在这部法典中得以保存和传承,为后世法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法统的延续
法典的编纂
它为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奠定了基础,如法国的《拿破仑法典》就借鉴了其中诸多原则和理念。
民法体系的传承
罗马法的重生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
(二)俄罗斯的崛起
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概括俄罗斯的崛起过程。
发端于___世纪的_________
____世纪被_________征服
____世纪初,建立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____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
△俄罗斯帝国扩张示意图
9
基辅罗斯
13
蒙古
16
莫斯科公国
17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伊凡四世,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或者伊凡大帝、恐怖的伊凡,是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在其统治时期实行特辖领地制,严厉打击大贵族,加强沙皇专制。
把全国领土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普通区指其余远离中央的边陲地区,由贵族组成“杜马”管理,特辖区没收的贵族领地可在普通区获得土地作为补偿。)成立特辖军团,残酷镇压反对特辖领地制的大贵族。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伊凡四世
(二)俄罗斯的崛起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伊凡四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领域 内容
政 治 颁行新法典,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分权
确立政厅制度,健全中央机关,增设一部分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
实行县制改革,推行地方自治制度,地方大贵族仍然控制自治机关建立
设立沙皇特辖区
军 事 颁布《兵役条例》,采邑分封是新军的物质基础,新军来源主要依靠中小贵族
对外扩张
(二)俄罗斯的崛起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课堂总结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庄园
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
拜占庭与俄罗斯
前提 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内容、义务和权力
庄园与农奴制度: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庄园法庭
西欧新兴的王权集中国家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政治、经济、思想
中世纪的城市:兴起条件、自治城市、背景
拜占庭
俄罗斯
建立与发展
《罗马民法大全》
走向衰亡
伊凡四世 改革
扩张
我以主的名义在此圣坛宣誓:我将依从上帝的法则和人世的秩序,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1.“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古代日本幕府制度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森严,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受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答案:C
课堂练习
我以主的名义在此圣坛宣誓:我将依从上帝的法则和人世的秩序,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古西欧庄园的状况,庄园内有各种各样的行业,基本能满足需要,因此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C正确。
课堂练习
我以主的名义在此圣坛宣誓:我将依从上帝的法则和人世的秩序,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3.“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解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促进了市民阶层和城市文学的产生,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也打击了封建制度,故D正确。答案:D
课堂练习
我以主的名义在此圣坛宣誓:我将依从上帝的法则和人世的秩序,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4.《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解析:材料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可以看出其实质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故D正确。
课堂练习
我以主的名义在此圣坛宣誓:我将依从上帝的法则和人世的秩序,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5.伊凡四世继位前后,俄罗斯各地封建王公仍世袭领地,割据势力依然强大;国家官僚机构不完善,难以有效控制地方;各地民众反抗风潮渐兴。材料反映了(  )
A.俄罗斯尚未实现统一
B.改革具有必要性
C.俄罗斯并未建立专制体制,民主色彩浓厚
D.对外扩张无法稳定国家的统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继位前后,俄罗斯已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伊凡四世继位前后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改革具有必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伊凡四世继位前后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但此时俄罗斯并非民主制,故C项错误;材料与对外扩张无关,故D项错误。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