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世界
欧洲
亚洲
美洲
非洲
西欧:
(封建社会)
东欧:
庄园与农奴
封君与封臣
教权与王权
城市与大学
拜占庭与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融合东西方文化
控制亚欧商路
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12世纪建立幕府统治
农业、奴隶制
印第安文明、农业
多元面貌
单元结构:
中古时期的欧洲

重要名词
日耳曼人、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农奴制、都铎王朝、拜占庭帝国、《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奥斯曼土耳其、莫斯科公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本课
重点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形成背景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5世纪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
公元前73年,意大利半岛中部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者坚持两年,纵横意大利南北,一度威胁到罗马城。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被镇压,但冲击了奴隶制,深刻影响了罗马历史发展进程。
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
1.形成背景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迁徙后相继建立了一批国家。有法兰克王国、东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苏维汇王国、伦巴德王国、盎格鲁撒克逊等国。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西欧封建社会
1.形成背景
西欧封建社会
的社会基础
政治:封君封臣制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
土地
农民
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1)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2)权利与义务:
①封君: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②封臣:领取土地者,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采邑在刚开始分封时是有条件的,如果附庸死了或者不能履行义务,领主有权力收回。不久,采邑中出现了世袭继承制,变成了可以继承的采邑。……查理曼帝国下得到采邑的大贵族和大地主成为公侯伯子男爵,都是皇帝或国王的臣下。这些人又把自己的采邑分封给小贵族,如骑士、乡间的绅士。这些采邑的面积大至一个郡,小至一个村,围绕着采邑,组成了各级贵族的领主附庸网络。采邑的面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大的贵族会衰弱下去,而有的中、小贵族通过战争、联姻,也可能成为拥有许多采邑土地的大贵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
一、西欧封建社会
(3)特征:①以土地封赐为纽带;②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 ③契约意识;④双向权利义务;⑤严格等级制;⑥王权有限。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
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世界历史读本》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4)影响:
①联系:国王或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区隔: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比较封君封臣制和西周分封制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比较项 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 形态
纽带
统治 不可越级管理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天下共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受中央辖制
大宗只有一个
相同点 ①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②等级秩序森严;③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 ④都造成了分裂割据 土地
血缘
有很大独立性
一个封臣可能有数个封君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2.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庄园和农奴制度
根据书本16页内容结合下图,思考庄园如何组织生产
(1)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庄园和农奴制度
(2)内容:
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权利与义务
领主自营地 领主
农民 份地 自由农份地 自由农
农奴份地 农奴
①提供农民土地;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
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
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②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③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庄园和农奴制度
(3)特征: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②政治上:A.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受田租和劳役剥削;
B.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维持社会秩序。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庄园和农奴制度
根据材料,说一说奴隶和农奴有何区别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
但他们(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
缚更宽松。
一、西欧封建社会
1、政治:王权的强化
在这民生凋敝、暴力肆虐、劫掠横行的时代,地方的力量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地方自治虽然并不意味着王权的丧失,但却意味着国王“声称”拥有的权力通常比他实际拥有的权力更大。
——《欧洲中世纪史》
英格兰国王在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王权,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
最初法国国王的势力非常小,仅有巴黎到奥尔良的狭长地带,号称“法兰两岛”。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到15世纪晚期,法兰西基本完成统一,王权得到强化。
(1)趋势:
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
(2)原因:
①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②城市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3)影响:
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2、经济:城市的兴起
(1)背景:
①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封建经济有所发展,10-11世纪,城市兴起
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影响市民的生产和经营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2)自治方式:
①谈判 ②金钱赎买 ③武装暴动
(3)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欧洲君主们的新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与新兴商人阶层的非正式联盟。市民们向君主们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他们还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等等来提供管理才能。作为回报,新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情理的要求。
——《全球通史》
②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③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世界上古史》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谚语
④冲击了农奴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3、思想:基督教会
神父主持的洗礼
神父主持的婚礼
神父主持的葬礼
(1)地位: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表现:
拥有大量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最大的有组织力量,形成了等级制度
(3)评价:
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丕平献土
◎卡诺莎之辱
◎阿维尼翁之囚
王权加强,力压教权
教权崛起,达到巅峰
相互依存,相互扶持
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
——《教皇敕令》(1075年)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拜占庭帝国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任务:结合《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地图及教材18页,完成填空。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6世纪
_________
在位时占领_________
______世纪
时逐渐衰落
_____年被
________所灭
查士丁尼
北非、意大利
7
1453
奥斯曼土耳其
《查士丁尼法典》
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篡》
《法理概要》
《新法典》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三、东欧的兴衰
——拜占庭、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七和书本18页的史料阅读,思考:与西欧的政治相比,东欧的拜占庭帝国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七:该法(《罗马民法大全)》强调皇权和国家政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化”的理论,并明确指出皇帝拥有的各项权力,其中包括立法权,即皇帝的意旨具有法律效力,只有皇帝才可以颁布法律,还包括国家的最高主权……
——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
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强调法治,体系完备。
(二)俄罗斯的崛起
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概括俄罗斯的崛起过程。
发端于___世纪的_________
____世纪被_________征服
____世纪初,建立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____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
△俄罗斯帝国扩张示意图
9
基辅罗斯
13
蒙古
16
莫斯科公国
17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伊凡四世
雷帝
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制,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俄罗斯崛起
(二)俄罗斯的崛起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区域文明的多元化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化发展)轨道;
东欧继续强化沙皇专制统治与农奴制,并且对外扩张,
固守封建制度,近代化缓慢
发展模式不同,区域文明不同
多元化
课堂小结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东欧
西欧
政治:
封君封臣制
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
思想:
基督教的神权统治
庄园的组成、特点
内容
特点(与分封制的区别)
背景
份地的类型、特点
农奴与奴隶的区别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俄罗斯的崛起
崛起的经过
《查士丁尼法典》
建立与衰败的过程
伊凡四世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多元的区域文明
课后练习
材料:1300年法国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从十四世纪起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而各等级在同意国王要求的同时也常以司法、行政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
——[英]理查·威廉·丘奇《中世纪欧洲》
问题: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阅读课本17页的历史纵横,比较中世纪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意义。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