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埃布斯托福地图壹重要名词日耳曼人、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庄园制、农奴制、都铎王朝、拜占庭帝国、《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奥斯曼土耳其、莫斯科公国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本课重点一、西欧的封建社会(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王权衰弱,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都互相斗争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国王和一些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地位,往往会养一批武装家丁来进行自卫和攻击别人。起初主人只提供衣食装备,后来还渐渐赏赐给他们一些土地,这种土地就被称为“采邑”。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封君封臣提供土地与保护效忠、服兵役、提供金钱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合起来,成为西欧统治阶级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西欧的封建社会VS相同点 目的 内容(权利与义务) 特点 结果 不同点 西欧 西周维持方式(手段)一、西欧的封建社会(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相同点 目的 内容(权利与义务) 特点 结果 不同点 西欧 西周维持方式(手段)封君封臣制VS分封制维护统治都有一定权利,需要承担义务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一、西欧的封建社会(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由哪几部分组成?有何特点?自给自足,封闭性强一、西欧的封建社会任务:根据书本内容,完成表格土地类型 经营 管理者 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农民 份地领主自营地VS农民份地领主(1)提供农民土地;(2)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3)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自由农农奴(1)交纳地租,服劳役;(2)法律上自由(1)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2)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3)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民的利益,但最终维护的还是封建主的利益。有无人身自由一、西欧的封建社会(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材料一: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结合材料一和课本内容,思考农奴的特点?不自由,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不能擅自离开土地,被迫给领主干活而无报酬,要缴纳各种税,受压迫很深。农奴和奴隶一样吗?一、西欧的封建社会农奴VS奴隶材料二: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美]罗伯特 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欧农奴制与古代奴隶制的异同,并说明这一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相对较少。实际上反映了中世纪生产关系的进步,即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一、西欧的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经济思想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一、西欧的封建社会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材料一:天主教会是中世纪西欧庞大的经济实体,它拥有大量地产,向广大农民征收高额封建地租,甚至收苛捐,如赦罪费、法庭诉讼费,出卖赎罪券。——《世界文化简史》材料二:“西欧各国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王权并不是始终强大的,当他们为大封建主的割据势力所困扰的时候,教皇则正好趁机大肆攫取世俗国王的权利,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之上,成为西欧国际事务的仲裁者。”查理大帝加冕(1) 初期王权软弱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教权以国王为首的世俗王权互相依存 互相斗争(2)中后期王权加强1、王权的加强(1) 初期王权软弱英格兰: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到15世纪晚期逐渐形成较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15世纪晚期,英法百年战争后,基本完成了统一。圣女贞德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英国玫瑰战争(1455年─1485年)都铎王朝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民族国家。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国家的形成)。③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2)中后期王权加强1、王权的加强(1) 初期王权软弱影响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意大利北部 法兰西南部北海南部沿岸从10世纪起,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剩余产品增加;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城市衰落在蛮族征战西欧之时,当年繁华的城市走向衰败。罗马就是当年盛况的一个残影。这座在古代有100万人居住的帝国都城,居民数量仅为2万人左右。有时像座鬼城,其中的宏伟建筑已人去楼空。——《中世纪盛期的欧洲》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特许状”获得自治方式金钱赎买武装暴动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经济:城市的兴起冲击了庄园和农奴制度,使市民阶层形成,利于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城市与王权结盟,强化了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市民参政,推动了议会制度的出现和民主进程的发展。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城市复兴和自治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影响1150年成立,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典范,牛津、剑桥等大学都是按照它的模式创办的。巴黎大学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帝国国徽(双头鹰)(一)拜占庭帝国(1)兴衰:查士丁尼时期6-7世纪11世纪帝国版图达到鼎盛,一度占领北非和意大利受游牧民族冲击和内部矛盾,仅保留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帝国一度复兴,但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东罗马帝国因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在它的(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停泊有密集如林的船舶。——[法]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三、拜占庭与俄罗斯二、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帝国(2)法律:在他的努力之下,罗马法的丰富遗产才被整理成一个和谐的法学体系。…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王权专制的兴起,起到了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的作用。——《欧洲中世纪史》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狄奥多拉的名字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上帝的赠礼”,她出生于一个底层家庭,她的父亲是驯熊师,母亲是舞女。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狄奥多拉早年生活艰辛,曾一度成为舞女和演员,甚至靠卖身为生。后来,狄奥多拉经人介绍认识了时为皇储的查士丁尼。尽管狄奥多拉出身卑微,但她的绝世美颜和机智过人却令查士丁尼神魂颠倒。523年,狄奥多拉与查士丁尼在结婚,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狄奥多拉的出身和过往经历与皇室的高贵形象格格不入。然而,查士丁尼却对狄奥多拉宠爱有加,并在日后册封她为“奥古斯塔”(即女皇),与她一起共治帝国。"如果只有在逃跑中才能寻求安全、而没有其他办法的话,我不选择逃跑的道路。头戴皇冠的人不应该在失败时苟且偷生。我不再被尊为皇后的那一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如果您想逃,陛下,那就祝您走运。您有钱,您的船只已经准备停当,大海正张开怀抱。至于我,我要留下来。我欣赏那句古老的格言:紫袍是最美丽的裹尸布。“——尼卡暴动时期的狄奥多拉(二)俄罗斯(1)兴衰:9世纪基辅罗斯建立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属国13世纪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16世纪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强化中央集权17世纪末1537年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特辖领地制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伊凡雷帝杀子》列宾三、拜占庭与俄罗斯课堂总结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建庄园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拜占庭与俄罗斯前提 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内容、义务和权力庄园与农奴制度: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庄园法庭西欧新兴的王权集中国家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政治、经济、思想中世纪的城市:兴起条件、自治城市、背景拜占庭俄罗斯建立与发展《罗马民法大全》走向衰亡伊凡四世 改革扩张1.“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印度河流城 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2.“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材料反映了庄园大体上是一个( )A.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课堂检测BC3.中世纪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国王只能同国王的贵族封臣直接发生政治、经济与军事关系②国王可以在贵族的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贵族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性④国王可以任意向他的受封贵族征税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4.11世纪西欧城市复兴后的初期,掌握城市领导权的是( )A.自由农民 B.手工业者 C.商人 D.封建领主CD课堂检测5.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地产不能随意变卖,但很多人利用技术上的漏洞,脱离此种束缚。名义上不出售,卖方仍自称“领主”,将土地“封”给买方,约为“陪臣”,得价之后只责成他供奉一点名义上的义务,甚至“每个夏天采办一朵蔷薇花”即可。这说明( )A.当时西欧封建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B.人文主义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关系变化 D.契约制度是维系欧洲发展的根本6.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 ②城市复兴 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学产生 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CD课堂检测7.从罗马法的发展历史来看,《罗马民法大全》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原因涉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众多方面。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培育的法律需求促成了《罗马民法大全》的面世。罗马法始终以一种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并行不悖,而又完全不同的方式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由此可见《罗马民法大全》( )A.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调利益冲突的需要B.反映出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是奴隶主贵族与王权政治斗争的产物D.可以凌驾于现实社会和权力结构之上A课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