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矛盾一、教学说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矛盾的观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意义,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2.能力目标理解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分析法,正确认识自我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矛盾,培养学生乐观进取、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矛盾发展对自身成才的作用,正确认识国家社会发展条件和职业素质对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向职业道德模范学习。(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四)学时安排 2学时二、教学内容(一)课前任务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预习课本第6课第二框内容,了解本节课知识要点。2.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自己近期任务进行安排,并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安排。3.线上平台学习关于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胜利以及独龙江乡脱贫的资料。(二)课中环节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学生展示】请学生展示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依据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安排近期任务,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入课题】依据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我们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在不同的象限中,我们采取不同行动。这样的划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提高效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纠缠在一起的情况,若不懂得按照轻重缓急处理事情,会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导致效率低下。从哲学上说,这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情境创设】播放视频《独龙江畔,一跃千年》,结合教材第49页 “阅读与思考”,了解独龙江乡是如何开展脱贫工作的。独龙江乡存在的问题: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电、 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落后;文化教育较落后;贫困度深且面广等。独龙江乡脱贫中的“六大工程”:安居温饱、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独龙江乡教育情况: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江乡没有一所学校;1952年,独龙江乡开办了第一所小学;如今独龙江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学生思考: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独龙江乡在脱贫过程中为什么特别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教师解析】脱贫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共同推进、协调发展,但对某一地区、某一阶段来说,某方面的工作会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需要重点发展。习近平多次讲道,“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可见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性。独龙江乡重点抓教育事业,找到了系统脱贫的抓手。通过发展教育提升人口素质,独龙江乡脱贫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巩固了脱贫成果,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抓住了事情的重点和关键。【教师总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辩证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体会和认识矛盾有主次之分;同时了解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情境创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两害相较取其轻。是药三分毒。带刺的玫瑰。学生思考:从哲学上看,以上语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共同点?【教师解析】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一个人再优秀,也会有缺点,也会犯错误;没有一个选择是没有缺陷的,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总是经过权衡,选择对自己不利处较小的一方;虽然药对人体有副作用,但不治病影响更大;玫瑰的刺会扎伤人,但掩盖不了它的美丽动人。这体现出事物的矛盾中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拓展学习】阅读教材第50页“相关链接”,思考:习近平在延安插队时心路历程的转变体现了什么哲理?【教师解析】插队生活虽然很苦,但由于自己的努力,习近平逐步克服困难,通过为乡亲们谋福利,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这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乐观向上、攻坚克难,努力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教师总结】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每对矛盾中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从属状态的一方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双方的地位相互转化。【设疑引思】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事物的各种矛盾中,要抓住主要矛盾,面对具体矛盾时,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否就不重要了呢?独龙江乡除了优先发展了教育,还做了什么?如果只发展教育会怎么样?【归纳总结】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重点论:要着重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着重把握某一矛盾中的主要方面。(3)坚持二者相统一:既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又要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关键和主流,学会“牵牛鼻子”。【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思,回顾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说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具体内容和要求。3.新课讲授——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小组活动】小组展示课前布置的实践活动成绩整理情况,从以下方面进行分享:(1)我们班在实践活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2)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什么因素有关?(3)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教师解析】从一年级入学至今,我们参加了军训、专业技能比赛、每周的班风评比、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我们班集体和各位同学个人在这些活动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同学们的分享也都提到了,在活动中,学校提供了实践平台,班集体和个人都积极参与,勤奋努力,同时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家长支持和配合等。一件事情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从哲学上看,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因与外因。【教师总结】事物发展是由多种矛盾推动的,其中既有事物内部的矛盾,也有事物外部的矛盾,即内因和外因。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外因:事物外部的矛盾,是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内因引起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拓展学习】阅读教材第51页的两个“相关链接”,了解国家出台政策助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和技术工人裴先峰的成长故事。学生分享:举例说明,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要走好技能成长之路,需要依靠哪些因素。【教师解析】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为我们个人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只有良好的外部条件还不够,个人还要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长。同时,还需要家长的支持、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等。【教师总结】人生发展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正确处理好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个人的成长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提高自身能力是关键因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外部条件的作用,要积极争取和创造有利于自己进步的外部条件。【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学生自身实践活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介绍职业教育有关政策和先进模范人物裴先峰的经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内因和外因。4.新课讲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境创设】阅读教材第53页“相关链接”,思考问题:针对子路和冉有相同的提问,为什么孔子给予了完全相反的指导?【教师解析】这是《论语·先进》中“闻斯行诸”的经典故事,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由于子路和冉有的性格不同,虽然他们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孔子给他们以不同的建议。从哲学上说,孔子看到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拓展学习】结合教材第52页“相关链接”,体会习近平的科学工作方法。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他带头下基层,考察宁德的地理、经济、民生等各方面的状况,根据各村特点制定具体政策,带领当地人民脱贫,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教师解析】30多年前,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推广“一村一品” 的脱贫方案,和后来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从哲学上说,都是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归纳总结】(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依据: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①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设计意图】通过孔子因材施教的典故和习近平的扶贫事迹,帮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和意义;同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政治认同。5.课堂小结(略)6.作业布置完成配套学生学习用书练习。继续思考自己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可以提升的自身素养有哪些,书面列出。7.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