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课件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课件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八年级历史·RJ版(上)
一、新课引入
1.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1)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开进,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平型关地形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部平型关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林彪
平型关遗址
国民党政府称:“此为华军在平绥线之空前胜利。它给予在侵华以来横冲直撞的日军沉重的打击,尤其因为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对日军特别沉重,也就特别有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台儿庄大捷 时间
地点
指挥
歼敌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歼灭日军10000多人
(2)台儿庄大捷
想一想: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
从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桂林人,汉族。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对日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于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热烈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3)武汉会战
1938年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江西万家岭战役消灭日军3000余人。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的意义:
(4)枣宜会战: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张自忠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张自忠(1940年5月1日)
(5)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背景
经过
意义
1941年12月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未占领长沙
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缴获的战利品
长沙会战指挥者
薛岳将军
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开展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敌,不畏牺牲,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6)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被俘的中国军人
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战役、晋北忻口战役、徐州和武汉的战役,都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 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斗争方式: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黄土岭伏击战歼灭日伪军9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日本媒体懊丧地说“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2)百团大战
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彭德怀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主要目标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彭德怀领导100多个团
华北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战果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恢复县城
1940年8月至次年1月 1800多次 2.5万多人 2000多千米 四五十座
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重点拆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战法:
日军受到打击后,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疲于奔命。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地位: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在反“扫荡”作战中,血洒疆场的八路军副参谋长 左权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狼牙山峰顶,在子弹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悬崖,三人牺牲,两人重伤。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3.坚持全民族抗战
日军侵华方针的改变
原因: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内容:①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汪精卫在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仪式上
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皖南事变
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伏击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行坚决回击,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今后不再“剿共”。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挽词
·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抗日战争期间,台湾人民通过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斗争、抵制奴化教育等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七七事变后,大批爱国台胞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的“台湾少年团”
活跃于冀中平原的回民抗日武装
七七事变后,回族爱国人士马本斋联合同村青年,在家乡河北献县组织回民义勇队,共同宣誓:“为国为民,雪耻报仇,死而无怨。”他们拿起武器,抗击日军入侵。后来,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进入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1942年初,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在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解救出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轰动世界。5月,中英联军作战失利,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1943年10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对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取得入缅作战胜利。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缅甸),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将军致妻子(1942年3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50%以上,从1943年起开始转入反攻。1944年至1945年,敌后各根据地普遍发起局部反攻,歼灭日伪军48万余人,收复城市70余座,逐渐将日伪军压缩于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附近。
情况统计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4年 1945年
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人) 400000 540000 470000 460000 468900 758700
抗击日军兵力百分比 58.80% 62% 58% 75% 64% 6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抗击日军情况统计表
1943年,随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节节败退,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在北非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对日本的惩处等问题。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归还中国。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捆住日军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
三、课堂小结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1
2
3
4
1. 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 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A.万家岭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3.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C
A
四、巩固练习
B
4.(江苏苏州中考)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5.(内蒙古通辽中考)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C
C
6.(四川泸州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意识得到彻底觉醒。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意识彻底觉醒”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中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工农兵学商以及海内外华夏儿女,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
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