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即“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教育
2. 1985年,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办厂开店,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劳务输出。1992-1995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年输出人数由857.8万人上升到1198万人,出现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潮。由此可见,当时四川( )
A. 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主因 B. 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C. 农村改革推动了经济转型 D.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瓦解
3. 据不完全统计,自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地区贸易值从1997年的4208.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3万亿元,贸易规模增长3.8倍;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已吸引香港青年创业团队约360个,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港珠澳大桥年均通行货物量达300万吨。据此可知( )
A. 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不断深化 B. 香港经济结构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C. “一国两制”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 D. 国家加大对香港经济发展的支持
4. 2024年以来,我国举办了包括中非合作论坛在内的多次主场外交,在这些主场外交活动中,没有冷战思维,没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零和博弈与赢者通吃,有的是世界各国决策者和领导者平等讨论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现象。由此可知,中国主场外交( )
A. 瓦解了单边主义存在的政治基础 B. 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的多边外交
C. 构建了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框架 D. 彰显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治理观
5. 下图是古代波斯帝国建筑风格情况示意图。据图可知,古波斯( )
A. 带有浓厚君主专制色彩 B. 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C. 延续了古埃及政治传统 D. 推动亚非文明互动交往
6. 6世纪,拜占庭帝国囿于罗马共和国传统框架,军队在皇位更迭中并无主导地位。7世纪末期,军队频繁干预皇位更迭,成为政治制度传统的颠覆者。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A. 帝国发展遭遇生存危机 B. 宗教神权取代世俗皇权
C. 罗马法制体系遭受破坏 D. 古罗马政制传统的异化
7. 13世纪英格兰的一份封建契约文书中记载:“我,约翰·德·维尔,向诺福克伯爵效忠,我将以我的土地为担保,每年为伯爵提供40天骑兵役,并在伯爵法庭履行陪审义务。伯爵承诺保护我的土地所有权,并在战争时提供装备支持。”这说明中古西欧封建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封建领主对附庸的绝对化控制 B.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部族联盟
C. 基于土地权利义务双向契约 D. 宗教神权对世俗王权的支配
8.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发现美洲拓展了新的全球性视野;随着世界各地人口大规模迁徙,推动了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物种以及各种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传播、交流。这些变化( )
A. 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 B. 促进美洲社会的近代化
C. 中断了美洲原有社会进程 D. 证实了地圆学说正确
9. 下图为15世纪末西、葡势力范围分界线,其中1493年子午线是在罗马教皇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作为西、葡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4年西葡缔约时,将此线向西移动270里格,巴西部分地区划入葡萄牙势力范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葡萄牙霸权已经确立 B. 列强殖民竞争的加剧 C. 西班牙处于战争劣势 D. 教皇的权威日渐巩固
10. 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其撰写的抒情诗集《歌集》中,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酣畅淋漓地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表明彼特拉克( )
A. 引领宗教改革 B. 渴求民主自由 C. 否定教皇统治 D. 推崇人文主义
11. 在英国内阁制中,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这段话体现了英国制度构建上( )
A. 完善民主共和体制 B. 全面落实启蒙思想 C. 凸显权力相互制衡 D. 践行三权分立原则
12. 19世纪中期,英国工厂主普遍穿着简洁的毛料西装和便帽,摒弃了18世纪贵族繁复的刺绣礼服与假发。工人则流行穿耐磨的粗布工装裤和皮质工作靴。这一服饰变迁主要反映了工业革命( )
A. 促进了自由主义的传播 B. 消除了工人与贵族的差异
C. 降低了服装的生产成本 D. 推广了实用主义生活方式
1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段话( )
A. 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 B.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 深刻影响巴黎公社革命 D.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4. 对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史学界观点不一(见下表)。这说明( )
类型 观点简介
一 启蒙思想或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运动影响的结果
二 拿破仑的军事干涉使西葡宗主国内部发生混乱,为拉美殖民地爆发独立运动创造了机会
三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生是国际和殖民地内部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卡洛斯三世的改革不仅促进了拉美殖民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引发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与冲突
A 历史研究受到时代影响 B. 历史事实难以正确发掘
C. 视角差异影响史学研究 D. 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15. 尤里·拉林(苏俄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的言论很有代表性。他说:“我们之所以退却,并不是因为我们突然爱上了贸易、货币、承租人以及其他这类迷人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新经济政策不是进步,而是难以避免的不幸,是一种退却的行动。”上述言论( )
A. 反映苏俄政府内部对新经济政策缺乏信心
B. 表明新经济政策实施有其特殊历史背景
C. 暗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将走向失败
D. 有助于理解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
16. 1814年,除奥斯曼帝国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维也纳会议,但一切重要事宜都是由俄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四国秘密商定。此后,美、英、法、日、意五国主导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1945年雅尔塔会议则主要是美苏妥协的产物。这说明( )
A. 欧洲均势成为国际协调原则 B. “大国一致”原则得到不断践行
C. 大国关系影响国际政治的走向 D. 谈判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大题共3题,其中17小题25分,18小题12分,19小题1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流·联系·发展
材料一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直接促使城市形成,商业扩张和城市发展一致,如商业发轫的意大利和尼德兰。城市沿着商业传播所经过的一切天然道路出现在海边和河岸。随着商业渗透面扩大,联系商业活动中心的很多道路建立起来。城市里出现新的生产方式,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成分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城市兴起改变政治格局,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城市兴起过程中,工业者和商人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往往要形成一个集体,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进行规范,这就是“行会”。城市兴起后,生产力大幅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生活日渐丰富。
——摘编自刘浩《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及意义分析》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国家\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兴起蕴含的近代社会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各主要国家现代能源消耗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哥伦布)知道,我的事业所取得的圆满成功会让您高兴,因此,我决定给您写这封信,将此次航行中的行为和发现的各种情况向您报告。
在离开加的斯的第33天,我进入印度洋,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有众多居民的岛屿。我发布公告、展开国王的旗帜,为我们最吉祥的国王占领了所有这些岛屿。其间没有人抵抗。
我们获得的第一座岛屿,我以我们救世主的名字为之命名。我就沿着它的海岸向西航行了相当远的距离,发现这座岛屿太大了,望不到尽头。我相信它不是岛屿,而是大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他们用棉花和黄金来交换铁箍、水壶、罐子和陶盆,就像野兽一样。我禁止这样做,因为这显然不公平。我给了他们许多漂亮和让人喜爱的东西,为了赢得他们的好感,我没有要任何回报。他们可能会成为基督教徒,并且有意爱戴我们的国王、王后、王子和所有的西班牙民众;他们可能渴望寻找、收集和向我们赠送他们大量拥有而我们非常需要的东西……
——摘编自西蒙·蒙蒂菲奥里《书信中的世界史》
上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航路的开辟”时搜集到的史料,请说明其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史料的价值做出评估和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逻辑清晰,解释合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978年 2017年
经济总量 3679亿元 827122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617元 59660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132亿元 172567亿元
经济规模 世界第11位 世界第2位
外汇储备 1.67亿美元(世界第38位) 31399亿美元(世界第1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共二十大报告(2022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突破,并简要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大题共3题,其中17小题25分,18小题12分,19小题15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承袭希腊传统,与东方文化交融;具有一体多元的文化特征;文化中心发生转移;文化融合具有军事征服性质。
(2)因素:经济上,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政治上,改变政治格局,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上 ,带来新的世俗观念和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或人们精神生活日渐丰富)。
影响:开始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使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推动了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变化:整体快速增长;国家间差异明显。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工业化程度的差异;新兴工业的需求;国家的投入与重视。
【18题答案】
【答案】史料类型:文献史料(或一手史料)。
史料价值:书信信息量丰富,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过程,对研究“新航路的开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这封书信是哥伦布对西班牙国王的私人书信,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只能反映发现美洲和开辟新航路的部分过程。研究“美洲的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还须补充更多不同阶层、不同时代和不同族群的史料。
史料中“我发布公告、展开国王的旗帜,为我们最吉祥的国王占领了所有这些岛屿”,这揭示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过程带有浓厚的殖民开拓色彩;史料中“我们获得的第一座岛屿,我以我们救世主的名字为之命名”这表明哥伦布带有传播天主教的主观目的;史料中“我相信它不是岛屿,而是大陆,是中国的一个省份”这表明哥伦布当时深受错误的地理观念的影响;史料中“我进入印度洋,在那里发现了许多有众多居民的岛屿”,实际上并不是印度洋,表明哥伦布地理知识的有限性。
【19题答案】
【答案】(1)原因:坚持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西方现代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中国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破了西方强调物质文明,以生态破坏为代价;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而西方依靠殖民扩张和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
意义: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或重塑现代化内涵);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