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 西周初期,周王室把最重要的宗室成员分封在原殷商统治区域及其同盟者地盘,如召公被分封到燕、周公旦被分封到鲁国,但是西部地区一带没有重要的诸侯国(如图)。这样的分封格局(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A. 为日后西周覆灭埋下隐患 B. 加强了对关中地区的控制C. 为平定殷商叛乱奠定基础 D. 促进了周文化的广泛传播2. 《管子·牧民》记载:“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其出发点是( )A. 弘扬民本 B. 巩固君本 C. 传承文明 D. 天下大同3. 公元前128年,谋士徐乐与汉武帝谈论为政之道时说:“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偏袒大呼,天下从风。……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为避免出现“土崩”之势,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颁布推恩令 B. 任用布衣将相 C. 设河西四郡 D. 开渠引黄溉田4. 如图为两个时期浙江与福建境内所设县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 源于北方持续动荡分裂 B. 带来世家大族迅速崛起C. 增强区域赋税承担潜力 D. 造成中央集权不断削弱5. 薛元超为唐初大臣薛收之子,好学善文。高宗时他身居宰相高位,甚得重用,所荐之士如郭正一、崔融等皆为名士。然而他犹以自己不是进士出身,不得娶王氏大姓之女,以及不得参与编修国史为平生三恨。这反映了当时( )A. 选官方式仍受传统影响 B. 社会观念的过渡性C. 权力世袭现象依然存在 D. 文官政治色彩浓厚6. 如表南宋史籍中关于开封和杭州都城词类使用频率表。据此可知( )时代 书名 京师 京城 京都 行都 行在汴 杭 汴 杭 汴 杭宋孝宗 乾道临安志 2 1宋宁宗 夷坚志 108 8 6宋理宗 淳祐临安志 3 2 1 3 2宋理宗 都城纪胜 13 5宋度宗 咸淳临安志 16 35 5 5 1 2 17 45宋末元初 宋季三朝政要 3 1 7 5宋末元初 梦粱录 8 1 1 6 1宋末元初 武林旧事 1 5总计 151 40 14 13 2 3 31 65A. 经济重心南移 B. 京畿地区扩大 C. 中央集权加强 D. 正统意识强烈7. 如图为中外物种交流过程中某一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该作物是( )A. 棉花 B. 葡萄 C. 小麦 D. 玉米8. 以下两幅地图是宋、元时期主要中外交通路线图。由宋到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元朝陆上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B. 战争重塑了欧亚的政治格局C. 边疆管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 D.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活跃9. 书院重心是指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各地区的书院数量为权重而求得的空间质心。如图是唐朝至清朝中国书院重心移动路径图。影响其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 科举制发展影响地方教育 B. 长江中游地区社会相对稳定C. 江南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变化10. 清朝时期,牛病学得到较大发展。清乾隆朝,太仆寺正卿李南晖编写的《活兽慈舟》以黄牛、水牛病为核心;清代嘉庆初年,著名中兽医傅述凤编著的《养耕集》问世,对牛体针灸术有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这反映出( )A.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B.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C. 土地兼并的不断加剧 D. 抑商政策的不断强化11. 如表是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情况。这些学堂主要服务于(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主要专业设置 创办者1862年 京师同文馆 北京 英文、法文、德文、算学等 奕 等1866年 福建船政学堂 福州 制造、驾驶、管轮、绘图 左宗棠1884年 广东黄埔鱼雷学堂 广州 驾驶、鱼雷 张之洞1887年 新疆俄文馆 乌鲁木齐 俄文 刘锦棠1893年 北洋医学堂 天津 医学 李鸿章A. 太平天国运动镇压 B. 近代教育体制的重建 C. 外交国防建设的需要 D. 列强经济侵略的抵制12. 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主要人口迁移流动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C.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3. 《赫梯法典》有关于马的规定。此规定意在( )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 第六十四条: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其案件也如此(即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A. 推动农耕经济发展 B. 服务国家发展需要 C. 维护贵族统治秩序 D. 推动文化交流交融14. 中世纪,欧洲人对胡椒的喜爱到了偏执的程度,胡椒成为财富的象征。16世纪以来,胡椒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进入普通人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新旧大陆之间联系加强 B. 欧洲人推崇东方生活方式C. 欧洲百姓生活状况改善 D. 东西方商品贸易不断发展15. 如表是新加坡建国以来发展文化教育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意在( )时间 举措1965年 新加坡共和国独立,确定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1981年 进一步实行语言平等政策,推行双语教育,规定除英语全民皆学外,各种族人都要学习自己的母语。1982年 总理李光耀提出将“八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的“治国之纲”。1991年 政府发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A.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B. 强化国家认同 C. 倡导多元文化共存 D. 传播儒家文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良渚古城材料一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良渚古城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5300~4300年。外围水利系统的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千米,由谷口高坝、平原堤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以及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内城中部有人工堆筑的高台,即莫角山遗迹,是良渚人从事公共活动的核心区。莫角山附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据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摘编材料二 良渚古城部分考古发现: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壁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玉琮 玉钺——据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摘编材料三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进入文明社会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据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摘编结合良渚古城的考古成果,分析说明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胡旋舞胡旋舞起源于中亚康国,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属于健舞,以快速旋转为特点,伴奏以打击乐为主,在唐代宫廷和民间盛行。初唐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壁画《胡旋舞》 《胡旋女》 唐·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圆转。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据《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材料反映了唐朝怎样历史面相。(2)你认为宋代的舞蹈会有怎样的风格?说明理由。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丝绸之路”命名“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第一个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这一名称。“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的名称表朝代 主要名称 功能侧重汉朝 西域道、南北二道 军事、外交唐朝 安西道、碛(沙石)路 贸易、宗教元朝 畏兀儿路① 宗教、文化明清 嘉峪关路、天山南北路 边疆控制①注释:“畏兀儿路”是元代对高昌回鹘(西州回鹘)故地的行政建置,属元廷直接管辖的边疆行政区。对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命名予以解释。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魏氏庄园魏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惠民县绅商魏肇庆所建,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其砖雕、木刻工艺精湛,体现了晚清鲁北地区建筑艺术与民间智慧的结晶,被誉为“晚清北方民居建筑活化石”。1996年,魏氏庄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陶斌等《山东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庄园建筑特色探析》等摘编说明魏氏庄园的文物价值。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印刷与时代材料一 庆历中(1041~1048年),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先设一铁版……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熔化)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磨刀石)。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摘编材料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据《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等编绘材料三 约15世纪中叶,德国金匠谷登堡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采用金属活字印刷,实现了批量复制字模,这比手工抄录快100多倍。早期的印刷商仍主要服务于神职人员和大学师生。16世纪以后,欧洲部分国家的宗教书籍开始采用本土语言出版,大众也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的权力受到挑战。1631年,《公报》在路易十三的支持下于巴黎创刊,成为官方的喉舌,专门兜售公报的小贩被称作“公报员”。——据【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摘编材料四——据杨永钊《印刷技术的演化史诗(一):印刷术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摘编以“印刷与时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16题答案】【答案】从生产发展等看:良渚古城有大规模水利系统,还有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说明农业生产有发展,能养活较多人口,且出现古城,符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 。从社会分工等看:贵族墓地随葬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玉器,有祭祀和军事指挥权象征的玉器,表明社会有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符合“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 。从王权国家看:玉琮、玉钺等象征祭祀与军事权力,说明出现王权,结合古城等,可判断已进入文明社会,符合“出现王权和国家” 。综上,良渚古城考古成果符合文明社会的三个标准,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17题答案】【答案】(1)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民族交融加深;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丝绸之路文化交流频繁);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唐朝由盛而衰,社会动荡。(2)风格及理由风格1:雅致内敛;理由:理学兴起,艺术更加注重意境。风格2:世俗化、大众化、商业化(更多融合民间技艺、更多瓦市表演):理由: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表演场所多元。风格3:综合性、情节性(融合音乐、诗歌、表演);理由:重视文教,文人阶层壮大,文学新体裁(宋词)出现发展,城市生活丰富多彩。【18题答案】【答案】西域道、安西道、畏兀儿路,反映出命名依据是中央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划或机构,体现了中央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南北二道、碛(沙石)路、嘉峪关路、天山南北路,反映出命名依据是地形地貌,体现出地理因素影响命名。命名更关注军事、朝贡,而非商品贸易本身,反映出中国古代重政治、轻商业。不同时期的名称及功能的不同,体现出不同朝代的发展状况和时代特征。命名的范围是在政府管辖统治区域以内,没有跨国界、洲界的整体视角。【19题答案】【答案】历史价值:经济方面:魏肇庆作晚清绅商,通过商业积累财富修筑庄园,对研究晚清时期乡村经济有重要价值。政治方面:庄园设置的武器库、城墙、门卫房、角楼、吊桥等防御设施,反映了晚清社会动荡的现实,对研究晚清社会环境与宗族自治有重要价值。思想方面:庄园布局及装饰等,具有“聚族而居”“礼制秩序”的特点,体现了儒家伦理的影响,对研究晚清思想文化有重要价值。民俗方面:厢房等庄园的房屋布局、生活设施等,是研究晚清鲁北民俗的重要史料。教育方面:私塾院、北书院等,反映了宗族重视教育,对研究晚清基层教化与教育有重要价值。艺术方面:其砖雕、木刻工艺精湛,体现了晚清鲁北地区建筑艺术与民间智慧的结晶,对研究鲁北地域文化艺术有重要价值。现实价值:魏氏庄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了国家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价值)魏氏庄园成为景点,对外开放,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价值)【20题答案】【答案】印刷与时代北宋时期中国经济和科举制发展,推动了印刷技术进步和活字印刷术出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外传,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与发展。14—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文艺复兴运动),推动印刷术的革新。印刷术进步促进了欧洲新思想的传播(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印刷技术的不断演进与传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推动文明发展与时代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