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2《推动高质量发展》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并高度认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实施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政策与举措,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信心。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深入剖析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内在逻辑,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关键举措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与判断能力。3.法治意识:明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无论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还是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均需在法治框架内进行,强化依法推动经济发展的意识。4.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关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立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这一宏观背景,深入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维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发展理念的紧密关联,以及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进而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详细介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逻辑与实施要求,包括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结合等要点。通过本框学习,学生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目标与路径形成系统认知,为后续学习经济领域相关知识筑牢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视野与对国家经济政策的深刻理解,增强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认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精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明确其是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 的转变,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具体体现。2. 透彻理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与具体举措。包括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意义,以及如何将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融合,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路径等。3. 清晰掌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与目标,理解发展实体经济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不仅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内部因素分析,还要从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因素综合考量,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意义。2.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在不同经济形势下,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两种手段,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换,避免学生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出现偏差。3. 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理解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系统作用,以及如何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全面贯彻落实这些理念,解决学生在理论应用于实践时面临的困惑。 教学过程 导入:情景:展示 2025 年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新闻报道及相关数据。报道中提及我国某新能源企业成功研发出新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续航里程大幅提升,成本显著降低,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还大量出口到欧美等国家,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 [X]%。同时,该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新闻报道,思考并提问:“从这则新能源领域的新闻中,大家能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有哪些积极影响?” 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注与思考,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 推动高质量发展。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新闻报道,观察数据变化,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回答我国经济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际竞争力提升、就业促进等方面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初步感受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成果。议题式教学:议题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情景:呈现 2025 年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比资料,包括东部发达地区在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发展,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特色产业培育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后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案例。同时,给出相关经济数据,如不同地区 GDP 增长率、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等。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情景资料和教材内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什么阶段,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引导学生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成果共享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深入讲解高质量发展的含义、原因及重要性。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仔细分析情景资料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案例和数据,结合教材知识,深入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小组代表发言,阐述高质量发展是从 “有没有” 转向 “好不好”,是体现新发展理念,能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原因,包括新时代发展环境变化、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国际竞争加剧等,认识到高质量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意义。议学提示:从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提升、人民生活需求满足、发展的平衡性与可持续性等方面,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探讨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议学总结: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它意味着经济发展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是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模式。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应对国内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议题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情景:播放 2025 年我国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的精彩片段,展示来自全球各国的高端产品、先进技术和创新服务在进博会上的集中展示,以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进博会上达成的一系列合作协议。同时,给出我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数据,以及我国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投资合作不断深化的相关资料。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进博会的举办、国内消费市场变化以及 “一带一路” 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与具体路径。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容,结合情景材料进行分析。教师结合学生讨论,详细讲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及关键举措。学生活动:观看进博会视频,研读国内消费市场和 “一带一路” 合作的资料,分析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认识到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升级潜力巨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国际合作能够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总结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议学提示:从国内市场潜力挖掘、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国际资源利用等方面,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议学总结: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扩大内需,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持续健康发展。情景:给出 2025 年我国某传统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的案例。该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展示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数据,以及国家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探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着力点和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国家在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和个人应如何积极参与。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深入讲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学生活动:分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情景案例,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认识到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对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作用。思考企业应加大创新投入、提升管理水平,个人应提升自身素质、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议学提示:从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实体经济支撑等方面,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点与意义。从国家、企业、个人不同主体角度,探讨参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途径。议学总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等。通过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国家、企业和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产业体系向现代化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展开了深入学习。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理解了其内涵是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体现新发展理念。知晓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需坚持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同时,认识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态,积极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课后练习 1.(2024广东)随着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影视航拍、山地救援等领域,“联飞快送”“空中观光”等“无人机技术+”业务涌现,低空经济成为发展新引擎。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重视发展低空经济的原因是( )①低空运输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小②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具有成本优势③低空经济的关联产业多,有利于技术集成创新④低空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分工协作,打造完整产业链,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汽车“大脑”,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整车组装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是( )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②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③以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④消除行政壁垒,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山东)2023年,山东省搭建黄河大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的模式,推动优质农产品上网直播销售,以补贴优惠的方式促进品牌产品下乡,让一个个黄河大集“集”得更远、“聚”得更多。搭建黄河大集平台可以( )①拓展农村市场边界,增强生产动力②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增加商品供给③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融合④形成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制度成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汽车、家电家居、手机等产品以旧换新销售量达到860万台(套),销售额超过310亿元,家电、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66%、182%。以旧换新活动的开展( )①能够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②旨在引导居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促进绿色消费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内经济的循环发展④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DAA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