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乐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乐东县八年级历史科期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特别提醒:
1.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其余答案一律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题及有关说明。
3.请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民日报》曾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香港和澳门回归
2、1950年10月,彭德怀司令员率领“最可爱的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他们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 )
A.井冈山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战精神 D.抗美援朝精神
3、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重要的史料和研究资源。下图是拍摄于1950年的一张照片,该事件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 )
A.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B.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确立(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础群众自治制度
5、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其中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①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玉门油田一闯将,大庆会战树榜样”“为摘贫油落后帽,身拌泥浆永留芳。”这些诗句是盛赞奋战在新中国建设一线的英雄人物(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钱学森
7、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下图空白处应填写( )
A.“两个凡是”方针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改革开放 D.南方谈话
8、1984年,北京某国营纺织厂门口贴出新标语:“打破铁饭碗,工资看贡献!”这一变化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经济特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下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5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陆地边境城市
C.开放了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0、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该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1、下面是同学们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某一个专题做的梳理。对该专题主线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探索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D.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伟大成就
12、宁夏回族自治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818元,增加到2020年的11450元,年均增长11%;青海省贫困群众收入从2015年的2196元增加到2020年的10504元,年均增长36.8%。这些变化主要缘于( )
A.脱贫攻坚战的有效实施 B.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C.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繁荣 D.中国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13、《邓小平文选》中指出:“用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总要各方都能接受,香港问题就要中国和英国,加上香港居民都能接受。”“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14、张华在整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大事年表转化成了年代尺示意图。他整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台湾对大陆政策的调整 B.大陆对台湾政策的调整
C.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交往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5、2025年4月,为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两栖攻击舰海南舰首次在内地组织舰艇开放活动。它满载排水量达4万吨,具备立体登陆作战能力,搭载30余架直升机及气垫登陆艇,是当前全球第二大两栖攻击舰。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表明我国( )
A.科技创新赋能国防建设 B.教兴国战略初显成效
C.军事水平领先世界各国 D.对外开放促进思想解放
16、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改变会议航向的原因是(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7、下面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年代尺中的“破冰之旅”是指( )
A.中国与苏联等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香港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1964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报》关于下图社论:“此试验成功标志着亚洲事务的主导权开始转移,发展中国家有了抗衡核讹诈的实力”。据材料分析,此实验( )
A.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B.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D.确立了我国在亚洲事务中的主导权
1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衣着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娱乐方式的转变 B.消费结构的优化 C.人民生活的改善 D.居住条件的改进
20、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5年海南将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被划为经济特区是在( )
A.1978年 B.1980年 C.1988年 D.1992年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0分,共40分)
21、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逐梦之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为题目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请参与完成。(16分)
【逐梦·探索】
(1)第一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处补充完整。(2分)②的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分)
【逐梦·创新】
(2)第二组同学搜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科技领域里取得重大成就的图片。请同学们从上述图片中任选一幅加以介绍。(3分)
【逐梦·奋进】
材料一 1984年7月,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正式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第三组同学搜集了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材料。材料一内容与哪次会议紧密相关 (1分)该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
材料二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海南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封关运作准备全面铺开。截至2025年,海南自贸港31个封关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海南依托“三度一色”(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生态绿色)优势,布局南繁种业、深海科技、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实践地;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首次火箭发射,崖州湾科技城集聚超2800家企业。2024年海南外贸进出口增速达20%,自贸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大众、雀巢等国际企业落户。
(4)据材料二,概括海南自贸港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3分)
【逐梦·复兴】
材料三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5)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1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的认识。(2分)
22、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材料一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2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分)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举出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两例重大外交成就。(2分)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4)材料四“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2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从我国外交的发展,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2分)
2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4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規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及其意义,(4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创新之处。(2分)
(2)根据所学知识,除内蒙古自治区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民族自治区,请列举2个。(2分)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摘自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
乐东县八年级历史科期末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C B A B C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A A B A C C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21题16分,22题14分,23题10分,共40分)
21、(1)①一五计划 ②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图1: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图2: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图3: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图4:20世纪70年代初,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成功发现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成绩:未来产业得到发展;成为新质生产力实践基地;高新科技取得重要发展;外贸实现高速增长;吸引国外大量投资。
(5)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2、(1)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2)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3)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4)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后盾;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为转移等
23、(1)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创新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立法保障;坚持民族平等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共同抵御外部势力,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间相互理解、尊重与包容,减少矛盾冲突,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推动社会发展,汇聚各民族智慧力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实现伟大复兴,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国梦团结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