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所示的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站立起来了”是指A.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政权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 B.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洗雪了中国的百年耻辱3.出现下图历史现象的原因是(四川金堂贫农分到了土地)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5.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A.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C.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C.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7.右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A.打土豪,分田地B.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D.《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习近平总书记嘱咐青年学生要多学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的交汇点是A.1921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78年10.右图是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乡镇企业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经济体制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11.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2.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全国党代会的主题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演进。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共同主题是A.建设经济特区问题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就是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B.完成“一带一路”建设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14.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主集中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收集部分图片资料做一期黑板报。据如下图判断,本期黑板报标题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辽宁舰 歼—20战机) (地空导弹部队在演习中进行实弹发射)A.祖国统一两岸互通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C.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D.社会生活便捷文明16.1949年,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据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外交政策是A.独立自主 B.互利互惠 C.求同存异 D.全方位外交17.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来表达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看法。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C.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D.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18.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于1955年冲破层层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下图中的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屠呦呦19.20世纪50年代,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文化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C.“科教兴国”战略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以下示意图根据上海一个普通家庭的账本制作,从一个视角反映了当代中国百姓生活的变迁。促使这一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生活方式的变化C.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D.城市化进程加速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23题10分,共30分。21.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第二次建交高峰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哪些?(2分)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十九大报告(2)结合所学谈谈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贡献了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分)材料三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右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3)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 (如右图)(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写出右图科学家的姓名及突出贡献,(2分)并请你谈谈从这些科学家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优秀品质?(2分)22.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见证了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奋进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956年7月13日,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如右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2分)材料二 中国汽车工业大事记(部分)发展阶段 事件起步 (1949—1978年) 195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企业(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诞生。1958年,中国生产出的红旗牌轿车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用车。此后,上海汽车制造厂先后制造出走平民化路线的凤凰牌和上海牌轿车,丰富了民用汽车产品领域。引进合资(1978—2001年) 198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此后,众多合资公司纷纷成立,中国开始接触到国际汽车企业,在学习先进汽车技术的同时,还借鉴其管理制度、法律体系和组织程序。市场化发展(2001—2009年) 丰田、奔驰等世界汽车巨头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吉利、长城等部分民营企业也进入汽车市场,与合资企业相互竞争,逐渐成长。人民群众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了更好的产品,极大地满足和提升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摘编自马符讯《中国汽车工业70年的成就、经验与未来展望》(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发展阶段的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第三个发展阶段形成的历史原因。(2分)材料三 多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推动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50万辆,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除了在市场规模领跑全球,在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链带动上也是可圈可点。刚刚结束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北汽福田的515辆氢燃料电池大客车投入使用,产值接近三四十个亿。截至目前,国家先后推出60余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各地政府结合实际出台500多项配套政策。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范围最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能源汽车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的理由。(2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从 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不” 政策,到 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 “九二共识”,再到 2015 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但近年来,“台独” 势力猖獗,严重阻碍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以“祖国统一” 为主题,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0分)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 BCAAC 6-10 DBCDC 11-15 ADCBB 16-20 ADCAA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21.(10分)(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等。(任答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共建“一带一路”等等。(任答两条即可,每条1分,共2分)(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意思相近即可,2分)(4)袁隆平(1分) 突出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分)优秀品质:胸怀祖国;勇于探索;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22.(10分)(1)历史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2分)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答出意思相近的一点即可,2分)(2)特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表述意思相近即可,2分)历史原因: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意思相近即可,2分)(3)理由:①市场规模领跑全球推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②带动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③产业链逐渐成熟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④促进汽车工业政策体系的更新和完善;等。(任答其中一点即可,2分)23.(10分)示例祖国统一,大势所趋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任何阻碍统一的行为都将遭到人民的唾弃。 香港和澳门在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指引下,分别于 1997 年和 1999 年顺利回归祖国。这不仅洗雪了百年国耻,更彰显了 “一国两制” 的强大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尽管目前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都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体中华儿女都在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奋斗,我们应坚决反对 “台独”,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答应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合理拟定题目,可得2分。阐述:总分不超过6分。①围绕自拟题目,合理组织材料或史实进行阐释(2分)。②准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③形成符合唯物史观的结论,或深化主题、感悟启发(2分)。形式:语言规范条理且表述成文,可得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