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编写说明: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条目编写【核心概念】浙教版九上专题三 盐 参考答案及解析【内容要求】了解某些常见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1.农产品种植需要化肥,下列属于氮肥的是A. B. C. D.KCl【答案】C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某同学发现自家种植的小麦叶子发黄,还倒伏了一些,则应当施加下列哪种化肥( )A.NH4Cl B.KNO3 C.Ca3(PO4)2 D.K2CO3【答案】B【解析】氮肥可以改善小麦叶子发黄,钾肥可以使小麦抗倒伏,需要同时补充氮元素和钾元素,需要复合肥。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答案】A【解析】A、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D、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4.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东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这是典型的缺乏钾元素的症状,他应该施下列肥料中的(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C.尿素[CO(NH2)2] D.碳酸氢铵(NH4HCO3)【答案】A【解析】A、氯化钾(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正确。B、硝酸铵(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C、尿素[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D、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错。5.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施肥情况 CO(NH2)2 KH2PO4 NH4H2PO4 (NH4)2SO4 不施肥小麦收获 55.56 67.26 55.88 55.44 55.11据表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钾 B.氮 C.磷 D.硫【答案】A【解析】植物生活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当土壤中缺乏某种无机盐时,植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小麦收获最好的是乙,所以,该农田缺少的元素是钾元素。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B.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答案】A【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组成,属于盐类,故A错误;B.小苏打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B正确;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故C正确;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故D正确。7.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故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可以促进植物茎秆强壮C.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D.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答案】C【解析】A、将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又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故A正确;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可以促进植物茎秆强壮,故B正确;C、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故C错误;D、尿素,碳酸氢铵中都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都属于氮肥,故D正确。故选:C。8.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酸、碱、盐的性质时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A.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B.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铁C.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钠D.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氢【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都是无色,且三者之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符合题意;B、三者之间虽然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在水溶液中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检验Cl﹣的方法是向被检测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pH>7【答案】D【解析】A、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显缄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含有银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检验Cl﹣的方法是向被检测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可知,每98份质量的硫酸和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pH>7,故选项说法正确;10.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Fe3+、Na+、OH﹣ B.K+、、Cu2+、C.Cl﹣、K+、、Na+ D.Ca2+、Cl﹣、、Na+【答案】C【解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H+、OH﹣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也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B、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C、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D、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11.下列试剂不能一次性鉴别稀HCl、NaCl溶液、Ca(OH)2溶液的是( )A.Na2CO3 B.紫色石蕊 C.pH试纸 D.无色酚酞【答案】D【解析】A、Na2CO3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OH)2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Cl溶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HCl、NaCl溶液、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稀HCl、NaCl溶液、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用pH试纸分别测定pH,大于7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小于7的是稀盐酸,等于7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HCl、NaCl溶液、Ca(OH)2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无色、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12.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Na+ CO32﹣ Cl﹣ B.Na+ K+ OH﹣ Cl﹣C.Cu2+ K+ Cl﹣ NO3﹣ D.H+ Na+ OH﹣ SO42﹣【答案】B【解析】A、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 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13.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有少量NaOH、Na2SO4;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 )A.MgSO4 NaCl B.H2SO4 Ba(NO3)2 C.BaCl2 HCl D.H2SO4 MgCl2【答案】C【解析】在a处的水中有NaOH、Na2SO4,即含有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而到c处的水中含有氯离子、钠离子,pH=7,而没有其他的离子,说明没有了氢氧根离子,要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b处就需要引入钡离子和氢离子,由于后来对应氯化钠,所以b处的阴离子应该有氯离子。A、镁离子只会将氢氧根离子除去,而不会除去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B、虽然会将氢氧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除去,但是还会引入硝酸根离子,故B错误;C、钡离子会将硫酸根离子沉淀,氢离子会中和氢氧根离子,同时阴离子为氯离子。故C正确;D、镁离子会将氢氧根离子除去,不能将硫酸根离子除去,故D错误;14.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A.蔗糖——甜味剂 B.食盐——调味剂C.小苏打——烘焙糕点 D.亚硝酸钠——腌制蔬菜【答案】D【解析】A、蔗糖是一种常见糖类物质,可用作甜味剂,说法正确;B、食盐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剂,说法正确;C、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烘焙糕点,说法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腌制蔬菜,说法错误。15.《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1)《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①水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③“加热”时,银朱 (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④制备过程中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答案】(1)(2) 金属 石亭脂(或硫;或S) 升华 鼓入充足的氧气(答案合理者均可)【解析】(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①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即汞和硫在研磨的作用下反应生成Hg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汞和硫的质量比为201:32,故一斤水银和二斤石亭脂反应,石亭脂过量有剩余;③“加热”时,银朱会由固态变为气态,会升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④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鼓入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16.钙片中的化学Ⅰ、科学食用钙片某品牌钙片标签上部分内容如图所示(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含钙)。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 【主要原料】碳酸钙 维生素D 【功效及成分】补钙 每片碳酸钙的含量为80% 【规格】1.25g/片 【服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1片(1)若按标签服用,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g。(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咀嚼服用可增大钙片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请设计实验证明(仪器自选)。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Ⅱ、动手制作“钙片”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天然的钙源。小林用图所示装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通过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约为1.96g/L)。(4)为确保实验成功,该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检查方法是 。(5)小林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其他仪器自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6)确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后,小林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碳酸钙粉末,并将其与淀粉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模具中,烘干,制得了简易“钙片”(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溶液X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 (有几种情况写几种)。【答案】(1)0.8(2)(3) 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4)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刻度(5)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6) NaOH;NaOH、;NaOH、【详解】(1)根据表中内容,若按标签服用,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2)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若想证明咀嚼服用可增大钙片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则在室温下,取2片钙片,将其中一片研碎(模拟咀嚼后的钙片),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体积5%(或10%)的稀盐酸,观察现象;观察到研碎的钙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快,则说明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拉动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刻度,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5)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称量一定质量的鸡蛋壳加入锥形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打开活塞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关闭活塞,记录注射器读数,根据注射器移动的体积则可知道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6)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溶液X中的溶质为Ca(OH)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为NaOH;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为NaOH、Ca(OH)2;若碳酸钠过量,则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为NaOH、Na2CO3。17.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1)“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 (填化学式);(2)操作a的名称是 ;(3)请写出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 ;(4)在该模拟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答案】(1)Na2CO3;(2)过滤;(3)CaCO3 CaO+CO2↑;(4)二氧化碳。【解答】解:(1)“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纯碱,化学式为 Na2CO3;(2)操作a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名称是 过滤;(3)反应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4)在该模拟流程中,二氧化碳与饱和食盐水、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18.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为:①NH3+H2O+CO2=NH4HCO3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③2NaHCO3Na2CO3+CO2↑+H2O(1)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B.“侯氏制碱法”制的不是碱而是盐C.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溶液溶质只有NH4Cl(2)侯氏制碱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写出步骤Ⅲ的名称: ;为了提升制“碱”的效率,步骤Ⅰ和Ⅱ的气体分别是 (填“A为NH3,B为CO2”或“A为CO2,B为NH3”)。【答案】(1)C;(2)过滤;A为NH3,B为CO2。【解析】(1)A.反应①是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反应②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故正确;B.“侯氏制碱法”制的是纯碱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故正确;C.反应②析出固体后,剩余的溶液为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除了NH4Cl,还有NaHCO3,故错误。(2)步骤Ⅲ是将固体a与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先通入氨气可以使溶液显碱性,从而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提高制“碱”的效率;步骤Ⅰ通入的气体是氨气(NH3),步骤Ⅱ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O2),即A为NH3,B为CO2。19.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2)白色沉淀A为 ;(3)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 B.NaOH C.NaCl【答案】(1)BaCO3、CuSO4;(2)BaSO4;(3)NaOH、NaCl、BaCl2;(4)AB。【解析】(1)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碳酸钡、硫酸铜,所以(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BaCO3、CuSO4;(2)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故白色沉淀为硫酸钡;(3)加入的氯化钡是过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OH、NaCl、BaCl2;(4)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OH,可能含有NaCl,故选:AB。20.在探究酸碱盐性质的实验课中,有同学偶然将溶液滴入新配制的溶液中,发现产生白色沉淀。老师鼓励同学们围绕该现象开展探究。探究一:白色沉淀是什么?【查阅资料】①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物质溶解性 NaCl NaOH易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微溶 难溶②溶液呈中性,溶液呈碱性;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进行实验】取少量用热水洗涤2~3次后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分别进行如图操作,观察到:试管①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试管②中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及分析】(1)滴加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2)上述操作中,用热水洗涤的目的是 。完成上述实验后,老师提供一瓶久置的溶液,让同学们围绕该溶液的溶质成分继续探究。探究二: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I: 猜想Ⅱ:和 猜想Ⅲ:【实验方案】针对上述猜想,有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步骤 现象①取样,加入过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②取步骤①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3)步骤①中加入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反思与评价】(4)通过上述实验,该同学认为猜想Ⅱ成立。经讨论,大家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与结论均不严谨,理由是 。(5)选用下列试剂优化实验,你的方案是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可选试剂: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同学们分享实验体会: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我们要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答案】(1)(2)降低的溶解度,减少溶解损耗,并溶解其他物质,避免干扰后续实验(合理即可)(3)完全除去碳酸钠,避免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合理即可)(4)加入溶液,也可能与产生微溶的白色沉淀,不能直接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合理即可)(5)取久置的溶液,加入足量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原溶液中有(合理即可)【详解】(1)试管①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该白色沉淀的溶液呈碱性;试管②中该白色沉淀的溶液与碳酸钠反应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白色沉淀能溶,且含有,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两个实验可知,滴加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微溶的氢氧化钙;(2)在上述操作中,用热水洗涤次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钙,根据题目中资料可知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采用热水洗涤可以降低的溶解度,减少溶解损耗,并溶解其他物质,避免干扰后续实验;(3)加入过量溶液,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完全除去碳酸钠,避免对氢氧化钠检验造成干扰;(4)加入溶液,也可能与产生微溶的白色沉淀,不能直接说明原溶液中含有;(5)取久置的溶液,加入足量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原溶液中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0)/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编写说明: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相关条目编写【核心概念】浙教版九上专题三 盐 参考答案及解析【内容要求】了解某些常见盐(如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1.农产品种植需要化肥,下列属于氮肥的是A. B. C. D.KCl2.“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某同学发现自家种植的小麦叶子发黄,还倒伏了一些,则应当施加下列哪种化肥( )A.NH4Cl B.KNO3 C.Ca3(PO4)2 D.K2CO3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H2PO4 B.K2SO4 C.KCl D.NH4NO34.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东在实践基地劳动时,发现蔬菜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这是典型的缺乏钾元素的症状,他应该施下列肥料中的(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C.尿素[CO(NH2)2] D.碳酸氢铵(NH4HCO3)5.某农民种植的一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施肥情况 CO(NH2)2 KH2PO4 NH4H2PO4 (NH4)2SO4 不施肥小麦收获 55.56 67.26 55.88 55.44 55.11据表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钾 B.氮 C.磷 D.硫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属于碱类,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B.小苏打是制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还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C.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D.胃酸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帮助消化,增加食欲7.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故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施用B.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可以促进植物茎秆强壮C.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D.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8.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酸、碱、盐的性质时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A.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B.硝酸钾、氯化钠、氯化铁C.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钠D.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氢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检验Cl﹣的方法是向被检测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Cl﹣D.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pH>710.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Fe3+、Na+、OH﹣ B.K+、、Cu2+、C.Cl﹣、K+、、Na+ D.Ca2+、Cl﹣、、Na+11.下列试剂不能一次性鉴别稀HCl、NaCl溶液、Ca(OH)2溶液的是( )A.Na2CO3 B.紫色石蕊 C.pH试纸 D.无色酚酞12.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Na+ CO32﹣ Cl﹣ B.Na+ K+ OH﹣ Cl﹣C.Cu2+ K+ Cl﹣ NO3﹣ D.H+ Na+ OH﹣ SO42﹣13.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如果在a处取水样检测,水中含有少量NaOH、Na2SO4;在c处取水样检测,pH=7且水中只含有少量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一组物质是( )A.MgSO4 NaCl B.H2SO4 Ba(NO3)2 C.BaCl2 HCl D.H2SO4 MgCl214.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成就美食,维护健康。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作用不相符的是( )A.蔗糖——甜味剂 B.食盐——调味剂C.小苏打——烘焙糕点 D.亚硝酸钠——腌制蔬菜15.《天工开物》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想。(1)《天工开物》记载:“煤饼烧石成灰”。“石”主要成分是,“灰”指CaO,“烧石成灰”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银朱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①水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②“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 ,有剩余的反应物是 。③“加热”时,银朱 (填“升华”或“凝华”),再经“蘸水擦盏”形成粉末贴于泥罐内壁,达到银朱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的目的。④制备过程中为使燃烧更充分,可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点即可)16.钙片中的化学Ⅰ、科学食用钙片某品牌钙片标签上部分内容如图所示(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含钙)。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 【主要原料】碳酸钙 维生素D 【功效及成分】补钙 每片碳酸钙的含量为80% 【规格】1.25g/片 【服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1片(1)若按标签服用,每日可为人体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 g。(2)碳酸钙与胃酸反应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咀嚼服用可增大钙片与胃酸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请设计实验证明(仪器自选)。药品:钙片(若干片)、5%的稀盐酸、10%的稀盐酸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钙片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Ⅱ、动手制作“钙片”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一种天然的钙源。小林用图所示装置和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通过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达到实验目的(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约为1.96g/L)。(4)为确保实验成功,该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检查方法是 。(5)小林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其他仪器自选),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6)确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后,小林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碳酸钙粉末,并将其与淀粉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倒入模具中,烘干,制得了简易“钙片”(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溶液X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废液Y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 (有几种情况写几种)。17.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联合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图:(1)“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 (填化学式);(2)操作a的名称是 ;(3)请写出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 ;(4)在该模拟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18.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为:①NH3+H2O+CO2=NH4HCO3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③2NaHCO3Na2CO3+CO2↑+H2O(1)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B.“侯氏制碱法”制的不是碱而是盐C.反应②析出NaHCO3固体后,溶液溶质只有NH4Cl(2)侯氏制碱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写出步骤Ⅲ的名称: ;为了提升制“碱”的效率,步骤Ⅰ和Ⅱ的气体分别是 (填“A为NH3,B为CO2”或“A为CO2,B为NH3”)。19.某科学探究小组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BaCO3、NaCl、Na2CO3、CuSO4、Na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试回答:(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2)白色沉淀A为 ;(3)无色溶液D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A.Na2CO3 B.NaOH C.NaCl20.在探究酸碱盐性质的实验课中,有同学偶然将溶液滴入新配制的溶液中,发现产生白色沉淀。老师鼓励同学们围绕该现象开展探究。探究一:白色沉淀是什么?【查阅资料】①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物质溶解性 NaCl NaOH易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微溶 难溶②溶液呈中性,溶液呈碱性;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进行实验】取少量用热水洗涤2~3次后的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振荡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分别进行如图操作,观察到:试管①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试管②中出现白色沉淀。【结论及分析】(1)滴加溶液后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2)上述操作中,用热水洗涤的目的是 。完成上述实验后,老师提供一瓶久置的溶液,让同学们围绕该溶液的溶质成分继续探究。探究二: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I: 猜想Ⅱ:和 猜想Ⅲ:【实验方案】针对上述猜想,有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步骤 现象①取样,加入过量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②取步骤①中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3)步骤①中加入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反思与评价】(4)通过上述实验,该同学认为猜想Ⅱ成立。经讨论,大家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与结论均不严谨,理由是 。(5)选用下列试剂优化实验,你的方案是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可选试剂: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同学们分享实验体会: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我们要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概念】浙教版九上专题3 盐(学生版).docx 【核心概念】浙教版九上专题3 盐(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