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科质量检测 七年级 历史 试卷 10.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1.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 1到图 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A.封建制度的完善 11.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命主持变法的人物是( )B.社会习俗的变化 A.司马光 B.王安石 C.范仲淹 D.辛弃疾C.君臣关系的融洽 12.某课题小组收集了“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等资料,据此推断其研究主题最有可能D.专制皇权的强化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土地兼并的加剧2.央视《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天然和人 13.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以下与该“大动脉”有关的诗句是( )历史人物等的评价。下列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A.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A.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B.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对社会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 C.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创立。该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的( ) D.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世袭制 14.宋代时期商贸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国力空前强大,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宋前期,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这一封建盛世是( ) A.刀币 B. 五铢钱 C. 交子 D. 会子A.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15.《草原帝国》中评价道:“成吉思汗平息了无休止的内战……他的札撒在整个蒙古和突厥斯坦建立了一5.隋唐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图片能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块“成吉思汗和平碑”。由此可知,成吉思汗的最大贡献是( )A.统一蒙古 B.创制文字 C.灭亡北宋 D.学习汉制16.“这是一个结束分裂割据实行统一的封建王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形成回族的朝代;为了便于南粮北运,它开辟了规模空前的航运……”材料所指朝代的建立者是谁( )A.成吉思汗 B.隋文帝 C.唐太宗 D.隋炀帝17.“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元朝( )A.中外交通发达 B.文字规范 C.机构制度完善 D.人口稀少18.《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博、6.唐朝时期,曲辕犁和筒车被用于农业生产,这些生产工具可用于农业生产,说明当时( )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据此可知,瓦子是( )A.棉花种植的普及 B.生产技术的改进 C.铁器牛耕的出现 D.玉米甘薯的推广 A.官员办公场所 B.体育运动场所 C.市民住宅场所 D.娱乐商业场所7.1861年,欧洲学者根据高僧玄奘口述的著作记载及附近出土的碑铭,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拉贡附近发现 19.这部书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 )了那烂陀寺遗址,并进行了初步发掘。该著作最有可能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资治通鉴》A.《桂苑笔耕》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西游记》 20.“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舟舶8.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唐太宗时嫁入吐蕃,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往来的公主是( )来往”依靠的是( )A.文成公主 B. 金城公主 C. 金平公主 D. 和硕公主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方向盘 D.火药9.杜甫的诗因深刻反映唐朝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他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 21.“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 )第 1 页,共 2 页{#{QQABQYSpwwgYkBZACY6bQUF8CEoQsIMSJQoGgVCcuAxKCBNIFCA=}#}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材料三 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期都曾采取鼓励垦荒的措A.休养生息政策 B. 开明民族政策 C. 崇文抑武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 施。同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传统的粮食作物中生产发22.明末清初,出现了很多的商业市镇,如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等。这表明当时( ) 展最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广的双季稻等。此外,明清时期从A.手工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业会帮资本雄厚 D.民族关系和谐 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使得原先许多无法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种植23.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农民起义是( ) 粮食的耕地面积,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比稻麦高得多,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A.李自成起义 B.黄巢起义 C.宋江起义 D.朱元璋起义 ——摘编自赵晓玲等《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24.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内涵。农历五月份的传统节日及其代表性的习俗是( ) 材料四 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要素+产业)错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A.清明节踏青 B.端午节赛龙舟 C.重阳节登高 D.中秋节赏月 ——王羽《新质生产力理论公式构建和思考》25.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 (1)根据材料一、归纳统治者们对经济发展的共同态度。并分析这种态度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4分)管辖的(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图中农业工具的名称。(6分)A.背景 B. 措施 C. 作用 D. 目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A. 二、材料解析题( 本题共 3个小题,共 50 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16 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真挚情感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史实资料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②据记载,它“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 经济和文化交流。 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 ③北宋毕昇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④元朝时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比突火枪威力更大的火药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要推动作用。 武器。——摘编自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⑤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⑥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材料二 ——整理自《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 烽火台等组成。 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践》 (1)以上史料属于工程类的是______;属于医学类的是______。(写序号即可)材料三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 (2)史料①中大运河是哪一朝代开通的?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 (3)史料③中“北宋毕昇的发明”指的是什么?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4)史料④中“元朝发明的火药武器”与中国古代的哪项发明有关?——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5)史料⑤中“明代长城”的西部端点是哪里?(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再举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实。(4分) 29.(8分)根据下列史实,请选择 2~3 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 80~ 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2)材料二中示意图反映出这一时期地方治理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4分) 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自己的观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历代王朝朝为管理边疆所采取的措施。(4分)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曲辕犁、筒车、秧(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内在联系。(4分)27.(14 分)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关乎政权稳定和民生福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因此他在位期间,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以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代表性的发明。——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2 页,共 2 页{#{QQABQYSpwwgYkBZACY6bQUF8CEoQsIMSJQoGgVCcuAxKCBNIF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