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池市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是根据约公元前1500年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还原的尼普尔城遗址平面图。图的中心为尼普尔城,西南及西北部有河流、河渠,运河贯穿城市中心,三面有城墙,城中绘有神庙、宫殿、公园等。据此可知,当时该城( )
A. 阶级分化明显 B. 奴隶制度成熟 C. 城市功能完善 D. 宗教信仰单一
2. 安第斯山脉孕育出了“美洲的罗马帝国”——印加。这一帝国将中央集权制发挥到了极致,按等级划分地方行政机构,并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印加帝国的这些做法( )
A. 创造了美洲最早的文明 B. 维护了帝国的统治秩序
C. 保障了国家行政效率 D.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到来
3. 中古西欧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影响。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例如,14世纪,法国国王为对抗教皇,召开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这反映了中古西欧( )
A. 教权与王权力量的消长 B. 王权地位始终高于教权
C. 封君封臣制度走向衰落 D. 市民阶层壮大削弱王权
4. 1566年,西班牙经营的“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菲律宾马尼拉,开辟了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该航线每两年一次,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 促进大西洋贸易的发展 B. 阻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 源于西欧价格革命影响 D. 适应资本原始积累需求
5. 18世纪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在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时曾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该观点意在强调( )
A. 启蒙运动提升工业地位 B. 科学革命推动理性思维发展
C. 自然科学重构人神关系 D. 人文主义促进近代科学兴起
6.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主要内容有: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国会由选举产生,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席位,参议院每州一席(后改为两席);保留奴隶制,以3/5的比例将奴隶计算在州人口的总数中。这表明该宪法( )
A. 导致了州权主义观念盛行 B. 解决了美国的南北矛盾
C. 蕴含各方利益妥协的智慧 D. 旨在维护美国公民权利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许多欧洲国家已逐步摒弃自由贸易原则,转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并在社会政策领域也强化了政府干预力度。这些政策( )
A. 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B. 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出现颓势
C. 导致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D. 是生产与资本集中的必然结果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
A.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宣告了无产阶级伟大使命 D. 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
9. 1884年柏林会议后,欧洲列强以“有效占领”名义瓜分刚果河流域。比利时国王以“慈善”名义建立刚果自由邦,实则纵容私人公司通过砍手酷刑强迫当地人采集橡胶。据统计,1885~1908年刚果人口锐减约1000万。这一事件体现了( )
A. 文明伪装下野蛮掠夺 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血腥性
C. 欧洲协商促进非洲开发 D. 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代价巨大
10. 1917年,德国宣布重启无限制潜艇战,声称“任何驶向协约国港口的船只都将被击沉”。这一疯狂且极具挑衅性的决策在国际舞台上引发了强烈震荡,直接导致了美国参战。这表明美国参加一战主要源于( )
A. 德国破坏国际法规则 B. 美国维护盟友利益 C. 德国威胁了美国安全 D. 美国利益受到损害
11. 1921年,在俄共(布)十大会议上,列宁强调:“我们必须通过粮食税和市场交换来巩固工农联盟。”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却在小组讨论中反驳:“这是对资本主义原则的妥协!”这场争论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路径分歧 B. 党内权力斗争的表面化
C.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激烈冲突 D. 农业集体化的思路差异
12. 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私人日记中写道:“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问题不值得让整个欧洲卷入战争”。这一言论体现出( )
A. 错估德国扩张企图 B. 国际联盟集体安全机制的失效
C. 绥靖政策的妥协本质 D. 英国企图维护欧洲大陆的和平
13. 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在《全球政治经济学》中指出:“关贸总协定(GATT)通过多轮谈判削减关税,但其‘互惠原则’实际有利于工业强国。”这一评价说明战后贸易体系( )
A. 推动全球贸易均衡发展 B. 存在不公平的贸易规则
C. 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 D. 促进了各国经济持续增长
14. 1962年10月,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随即对古巴实施海上封锁。经过13天的紧张对峙,苏联同意拆除并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设施,美国则以官方声明形式承诺永不入侵古巴。事件的最终解决反映出( )
A. 全面对抗已经不可避免 B. 美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C. 紧张对抗中的危机管控 D. 苏联主动放弃战略利益
15. 阿尔及利亚2023年全国教育评估显示,法语授课学校毕业生平均起薪比阿拉伯语学校高37%,但60%受访家长支持“去法语化”改革。奥兰大学访谈录记载:“一位阿拉伯语教授坦言,自己用法语撰写学术论文,却用阿拉伯语教学生批判法国殖民主义。”此现象说明( )
A. 法语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B. 家长全盘否定法语教育地位
C. 学术研究依赖法语体系 D. 殖民影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16. 在“全球数字治理”模拟联合国会议上,南非代表援引ITU数据:全球92%的AI算力集中在美中两国,非洲国家仅占0.4%。会间流出的美国科技公司内部备忘录显示:“向发展中国家开放云服务API时,保留核心算法接口的访问权限。”巴西代表愤慨指出:“我们连数据主权都难以保障!”此争议表明( )
A. 全球数字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B. 美中两国掌控全球数字权
C. 算法共享机制缺乏国际标准 D. 算法开放可消弭数字鸿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初,葡萄牙占领摩洛哥休达地区,建立殖民据点。此后,葡萄牙致力于开辟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8年到达印度卡里库特。1492年,哥伦布受命西班牙国王,横渡大西洋,在西印度群岛登陆,掀开了殖民主义扩张的序幕。早期殖民扩张时常引起国际纠纷,它们借助教会力量,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1494年西葡签订条约,以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格为分界线,以东属葡萄牙,以西属西班牙,这便是“教皇子午线”,世界第一次被西方殖民者瓜分。
——摘编自高岱《论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与构成》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后260余年的西欧对海外的殖民掠夺,也培养了发财的狂热及唯利是图的精神。这种心态,是触发工业革命的精神上的动因。当英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的时候……同时掠夺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原料。加之在交通运输方面,英国依靠其迅速发展起来的铁路和汽船,使它的商品流通比任何国家都快。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文明的交流”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叶,旅游业——以消遣和学习为目的的旅行——已经成为西欧和美国的一项日益发展的产业。在19世纪初,富人度假,通常是长期的,在欧洲成为时尚。在这个世纪的末期,工薪阶层开始模仿富人的这一时尚。在假期,工人阶级家庭离开满是污垢的苦差事,呼吸海边的新鲜空气。到20世纪,休闲旅游呈现出更多的象征价值,旅行者会炫耀旅行时的特殊服装,如滑雪衣或比基尼泳装。二战后,一些公司创造了包办旅游,这种旅游使数百万人口成群结队地从世界的这一边来到另一边。今天,中产阶级游客、新时代的游客和生态型游客——通常被免税商品压弯了腰——忙着在这个行星上走来走去,寻找很少被游览的地方。据统计,1996年,可归于旅游业的商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是3.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值的10.6%,并为2.55亿人提供了工作,这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企业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强有力动力。
——摘编自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0~2020年间,全球国际游客数量增长744%,旅游业就业人数达33亿(占全球就业10.6%)。泰国通过开发文化遗产旅游,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从1970年的2%升至2020年的20%,普吉岛酒店数量同期增长150倍。迪拜依托航空枢纽战略,将过境旅客转化率提升至58%,带动零售业增长年均17%。但过度旅游也引发威尼斯日均游客超载400%、巴塞罗那居民抗议等矛盾,促使UNWTO于2018年发布《可持续旅游发展指南》。
——摘编自彭顺生《世界旅游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旅游业在19世纪的西方成为一项重要产业的背景,并概括20世纪旅游业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旅游业的迅猛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阿登纳政府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坚持自由竞争的同时,强调社会公正和保障。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调节经济,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德国积极与欧洲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等组织,逐步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诺曼·戴维斯[英]《欧洲史》
材料二
图说: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德国经济发展模式特点。
(2)分别指出两则材料的史学研究价值。
河池市2025年春季学期高一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以建立殖民据点为开端;通过开辟新航路进行扩张;借助教会力量;以条约形式瓜分世界。
(2)联系: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资金、原料和市场;殖民扩张培养的商业精神是工业革命的精神动因;工业革命后列强更需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推动殖民扩张进一步发展。
【18题答案】
【答案】论题:文明交流推动人类进步,但也面临挑战。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非拉交流,促进物种交换和文化传播,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但也带来殖民掠夺,阻碍落后地区发展。工业革命后,西方文明传播,推动全球现代化,但也引发文化冲突。
综上,文明交流是进步动力,需平等互利。
【19题答案】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交通发展;资产阶级财富增长;休闲观念流行。
新变化:工薪阶层参与;休闲旅游象征化;包办旅游出现;规模扩大,经济影响增强。
(2)贡献: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促进文化遗产开发;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各国经济重要支柱。
【20题答案】
【答案】(1)特点: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兼顾自由竞争与社会公正;完善社会保障;融入欧洲一体化。
(2)材料一:研究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和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史料;材料二:研究德国反思二战罪行和国际关系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