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2.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要求)1.(2.5分)“当时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一条沟通南北的新河道的。”此论断反映了隋大运河( )A.连接了东西水系 B.耗费了大量劳动力C.促进了民族交流 D.符合时代发展需要2.(2.5分)唐太宗君臣皆亲历隋末战乱,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采取了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政策,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这表明唐太宗君臣善于( )A.吸取历史教训 B.整治社会风气C.发展商业经济 D.完善法律制度3.(2.5分)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这些史实说明唐与新罗的文化交流是( )A.双向的 B.单向的 C.互斥的 D.对立的4.(2.5分)据如表两则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出( )在吐鲁番等地发现少数民族12岁小学生卜天寿于景龙四年(710年)抄写的《论语郑氏注》,以及《史记》《汉书》《神农本草》等书的残纸。 考古工作者在吉林省敦化近郊发现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国的《贞惠公主墓碑》,从碑制形式到碑文文体,完全与中原地区相同。A.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C.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唐文化对周边各族富有吸引力5.(2.5分)唐朝中后期,从边地到中原出现诸多大小藩镇,“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些藩镇名义上从属于中央,实际上导致“土地、民赋非天子有”。这一局面开始出现于( )A.平定突厥后 B.五代十国时C.黄巢起义后 D.安史之乱后6.(2.5分)宋太宗在位期间,开科举8次,录取进士1487人,平均每榜进士达186人,是五代和宋太祖朝每榜进士的10多倍。这一做法有利于( )A.营造重文风气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宋朝实现统一 D.促进宋代经济发展7.(2.5分)比较如图三张图片,与当时宋人相比,契丹人和女真人的社会生活特点是( )A.掠夺、抢劫为生 B.农耕生活C.游牧、狩猎生活 D.商业为生8.(2.5分)根据考古发现,南宋古船“南海一号”有利用大容量器物套装多件小型器物的现象,尽量做到不浪费每一个空间。这样做是因为( )A.海外贸易利润丰厚 B.造船技术相对落后C.海上丝路航线单一 D.必须保障货物安全9.(2.5分)学者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除非版图特别狭小,必然要将国土分成有层级的区域—一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划,并在相应各级区域中设置地方政府,才能对国民进行施政治理。由此,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行省制度 B.澎湖巡检司C.北庭都护府 D.三省六部制10.(2.5分)北宋的雅词,多写风花雪月、风光见闻等,南宋的壮词题材上涉家国之事、人生感慨等。这一词风变化反映了,当时( )A.社会安定的环境 B.重文轻武的政策C.抵御外侮的决心 D.社会政局的变动11.(2.5分)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来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目的在于( )A.理论创新 B.服务生产 C.巩固统治 D.方便祭祀12.(2.5分)军机处官员将皇帝口谕拟写成文并下发,事关重大的机密性上谕在加盖军机处印章后,不经过任何其他机构、官员,直接驰驿发送到受谕人手中。军机处的创建体现的封建政治发展趋势是( )A.文字狱加强 B.科举制度的发展C.君权的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13.(2.5分)乾隆六年(1741年),人均占有土地约6.2亩;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人均占地约3.56亩;至道光元年(1821年),人均土地面积大约只有2.23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 B.商品经济发达C.人口快速增长 D.生产技术革新14.(2.5分)徐光启在为父亲居丧期间,亲自下田垦殖,进行农业实验,并结合西方先进灌溉技术,改造中国水利设施,这为他日后编撰享誉世界的《农政全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徐光启( )A.作品领先世界 B.深受儒学影响C.推崇中体西用 D.注重实践创新15.(2.5分)如图的史料可共同说明元朝中央政府( )A.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驿站B.加强对西藏的管辖C.加强对东南沿海的管辖D.在全国推行分封制16.(2.5分)“京朝派的皮黄,音律有点昆之雅味,雅人喜之。其词句近于语体,入耳无障,故俗人喜之,于是‘雅俗共赏’,其道大行矣。”这描述的剧种是( )A.元曲 B.昆曲 C.汉调 D.京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7.(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根据图1概述唐三彩的艺术价值和所反映的社会风貌。(2)(2分)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制瓷的特点。(3)(1分)根据以上图片归纳唐、宋两朝陶瓷业发展的相同点。18.(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2分)根据材料,指出两个示意图分别代表的朝代。(2)(2分)对比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二中央机构设置发生的变化。(3)(1分)观察两幅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A A D D A C A A D B题号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D B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17.答案:(1)艺术价值:造型丰富,色彩绚丽,艺术欣赏价值高;社会风貌:反映唐朝社会生活丰富,阶层多样,对外交流频繁,畜牧业发展。(2)特点:种类繁多;工艺精湛;分布广泛。(3)相同点:技术高超;种类丰富;艺术价值高。18.答案:(1)材料一代表元朝;材料二代表明朝。(2)变化: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