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标要求: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雄鸡一唱东方白,万里山河换锦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政协”)1949年9月,北平1)制定《共同纲领》时间、地点:内容:3)规定国旗、代国歌、首都、国徽等作用: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人民民主主义)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2、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成立中央人民政府。3、举行开国大典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 门礼炮鸣28响毛泽东身后第一排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副主席(民盟)(民革)(民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空 1949年9月;北平参会对象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内容重点探究:一届人民政协任务1:根据图片,概括一届人民政协的主要成果(内容)。任务2:结合“人民”的内涵,提取图表中的有效信息,说明1949年的政协会议为何被称为“人民政协”。民革民革民盟民盟建国纲领、施政纲领临时宪法确定国名、国旗、国徽、代国歌;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为什么说《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材料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3.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点探究:《共同纲领》(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革命意义)(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世界意义)“三座大山”世界格局新状态民族独立新形象人民解放新面貌国家统一新局面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帝任务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封建任务(社会意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守疆何惧鬼魂叫,创业应时胆气隆--人民政权的巩固二、人民政权的巩固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措施领域 严峻形势 措施国内 政治经济国际 军事外交①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②土匪等反革命武装众多,众多领土未解放①新解放区还未完成土地改革②财政经济上严重困难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西方列强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镇压反革命和剿清土匪农村: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一)人民政权的巩固:1、政治上:镇压反革命和剿清土匪北京1949年,和平解放新疆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剿匪部队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49年,解放贵州、四川、云南地区1949年底,解放了闽南、广东大部、广西全境1950年,解放海南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一)人民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1)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2)土地改革,解放生产1950年—1952年底背景目的内容结果意义翻身农民热烈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实施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迫切要求得到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创造条件1950年夏颁布《土地改革法》,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①经济:摧毁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为逐步实现工业化奠基。②政治:摧毁封建统治根基,农民当家作主,巩固工农联盟与新生政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一)人民政权的巩固:2、经济上:(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背景举措影响①新中国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②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巩固人民政权。①“银元之战”(行政、军事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②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①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②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③到1952年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煤炭),就能置上海于死地。”二、人民政权的巩固(一)人民政权的巩固:3、军事上:抗美援朝背景时间概况意义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解放台湾③美国操纵联合国,组成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950-1953年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③为经济建设创建和平稳定的环境①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②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二、人民政权的巩固联苏社会主义阵营美国资本主义阵营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正在谋求民族独立的国家。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二、人民政权的巩固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守疆何惧鬼魂叫,创业应时胆气隆--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应用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第一次建交高潮(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第二次建交高潮(亚非拉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提出→1954准则1949-19501953-19561954日内瓦会议(地位、中国贡献)1955亚非会议(地位、中国贡献)推动推动推动国家利益为主导探究:列举新中国进行的外交活动,并予以评价。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引来第一次建交高潮。2.参加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4.参加亚非会议,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易错提醒】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同: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总结: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对内对外国内条件国际环境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华夏壮图推善策,军民戮力竞雄飞--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特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一化)(三改造)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领域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机床厂无缝钢管厂武汉长江大桥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分布图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政治领域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概念2、形成3、发展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成熟阶段:(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命名毛泽东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以后)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过渡时期:(1949-1956)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3、思想领域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化”“三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国际形势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知识小结】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