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永康期中)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B.洗手后应及时关闭水龙头
C.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D.宁波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不用节约用水
2.(2024八上·永康期中)溶液种类繁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3.(2024八上·永康期中)我国是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势西高东低 D.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
4.(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各种植物的感应性运动中,其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
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
5.(2024八上·永康期中)我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将世界深海下潜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模型,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当油囊收缩时滑翔机下潜,当油囊膨胀时滑翔机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翔机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B.油囊收缩过程中滑翔机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
C.油囊膨胀时滑翔机所受的浮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
D.滑翔机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大于上浮时排开水的重力
6.(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B.吸管吸饮料
C.吸尘器
D.医生给病人拔火罐
7.(2024八上·永康期中) 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亢是由于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B.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C.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性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D.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2024八上·永康期中)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氯化钾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9.(2024八上·永康期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
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
10.(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有关分泌唾液行为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先天性行为
D.流唾液不是一种本能,需要经过训练
11.(2024八上·永康期中)小科观看了《溶解度曲线》科学视频后,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12.(2024八上·永康期中)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各种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
D.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
13.(2024八上·永康期中)杭州亚运会的帆船项目在象山举行.帆船迎风行驶仍能前进的原理与飞机升空原理相同.若在帆船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由东边吹向西边,俯视如图所示),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运动员应调整船帆方向为(  )
A. B.
C. D.
14.(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神经中枢 脑 脊髓 视觉中枢
B 人体的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C 反射 向地性 望梅止渴 杯弓蛇影
D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A.A B.B C.C D.D
15.(2024八上·永康期中)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三容器的液面处于同一深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甲中受到浮力最小,在乙中受到浮力最大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16.(2024八上·永康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水循环中的   (填环节名称)。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    ,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
17.(2024八上·永康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上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18.(2024八上·永康期中)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加大了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力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及时踩刹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后再启动车辆。请回答: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9.(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20.(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表为相对湿度表局部,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0.0℃ 82% 65% 47% 31%
5.0℃ 86% 71% 58% 45%
10.0℃ 88% 76% 65% 54%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1)干湿差相同时,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
(2)当一位同学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测得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那么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
21.(2024八上·永康期中)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恒定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患病初期,人体   (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2)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2.(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23.(2024八上·永康期中)“海中断崖”是指因为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海水处于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潜艇在水下下潜过程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潜艇受到的浮力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迅速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使潜艇的   减小,有效地避免发生危险。
24.(2024八上·永康期中)央视“大风车”栏目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柯家住30楼,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B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不变”);将此瓶放在家中某一位置,当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化为   天气(选填“阴雨”或“晴燥”)。
25.(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请回答: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选填“C”或“D”)
26.(2024八上·永康期中)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7.(2024八上·永康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压汁→熬制→结晶等。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
(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置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   。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   。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28.(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小东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示意图,步骤如下:
①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带刻度的长度,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计算活塞的面积;
④推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1)步骤1中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的目的是   ;
(2)用测得的科学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写出表达式);
(3)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①是减小   ;②是活塞的密封性好;
(4)实验室有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A注射器,不选用B注射器的理由是   。
29.(2024八上·永康期中)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
1 不作处理 68 216
2 A 36 93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30.(2024八上·永康期中)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
(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31.(2024八上·永康期中)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   (选填“感到痛”、“缩回手”“同时感到痛和缩手”)。
(2)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   (填序号)。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   (填字母)。
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伸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4)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32.(2024八上·永康期中)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2)质量分数9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若用3升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多少克。
33.(2024八上·永康期中)浮力式水面垃圾清理器是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自动收集小面垃圾的装置(如图甲)。项目化学习小组研究制作了一个水面垃圾清理器模型,其主要结构如图乙所示。工作原理为:垃圾清理器静止在水中,打开水泵后,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垃圾会留在滤网内,水从排水口流出,从而达到自动清理垃圾的目的。
(1)请你结合压强相关知识对打开底部水泵后水会从入水口进入清理器内进行解释。
(2)项目小组制作的垃圾清理器模型漂浮在水面上时入水口恰好与水面相平,试验时却发现水面上的垃圾无法顺利进入收集器,小明想通过增加配重的方式使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请通过计算说明需要增加的配重质量为多少 (浮条规格为2厘米×2厘米×10厘米,配重放置在收集器主体内部不产生浮力)
34.(2024八上·永康期中)高压锅是家庭据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象。(标准气压取p=1.01×105Pa)。
(1)说出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
(2)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2mm2,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水的沸点可以达到115℃,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多少?
35.(2024八上·永康期中)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厘米3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如图甲所示。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直至鸡蛋漂浮如图乙所示。
(1)求图甲状态时,鸡蛋所受的浮力;
(2)请在丙图中画出鸡蛋所受浮力大小变化的大致图像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错误;
B.洗手后应及时关闭水龙头,做到节约用水,故B正确;
C.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适度使用,但是不能杜绝使用,故C错误;
D.宁波地区水资源充足,但是放眼全国,水资源依然匮乏,必须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BC.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组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和溶液的浓稀的关系判断。
【解答】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A正确;
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B错误;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溶液是否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
【解析】【分析】季风是一年中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
【解答】季风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洋的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中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成为夏季风;冬季风相反;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感震性和感温性。
【解答】A、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触碰含羞草的叶,是植物的感震性;
B、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温;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是植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属于应激性;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是植物的感光性。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油囊的作用分析滑翔机实现浮沉的原理;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
(3)物体上浮时,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力;
(4)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解答】A、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则油馕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能实现浮沉,故A错误;
B、油囊收缩时,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水的密度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减小,故B正确;
C、油囊膨胀时,滑翔机会上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滑翔机所受的浮力大于滑翔机的重力,故C错误;
D、滑翔机本身的重力不变,上浮时滑翔机排开水的重力大于滑翔机的重力,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所以上浮时滑翔机排开水的重力大于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利用了大气压强,注射药液利用的力外力。【解答】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时,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将药液注入的,与大气压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吸尘器吸尘土时,吸出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尘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尘器中,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生给病人拔火罐,燃烧使罐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而逸出,使罐内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达到目的,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等。
(3)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幼年时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幼年时分泌不足患侏儒症,成年时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
(4)胰岛素:由胰岛分泌,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解答】A、甲亢是由于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该选项正确。
B、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不属于内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该选项错误。
C、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不是性激素,该选项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质量分数不会随着溶液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解答】A、该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标签上注明的是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6%,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浸泡热水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
B、加热煎制是给物质加热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
C、液渣分离是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选项正确;
D、装袋保存是保存物质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不需要后天学习就具有,天生就会,后天学习行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对应的能力。
【解答】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故A错误;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故B正确;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故C错误;
D、流唾液是一种本能,不需要经过训练,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固体的溶解度:某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
【解答】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A错误;
B、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比较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错误;
C、没有确定饱和溶液质量,不能判断析出固体质量大小,故C错误;
D、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水和析出的晶体能形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1)生长素类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a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b促进果实发育;c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和图像进行判断。
【解答】A、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激素共同调节的作用,如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故A正确;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激素共同调节的作用,如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并不是只有生长激素,故B错误;
C.从上图可知,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故C错误;
D.从上图可知,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的浓度相对较高,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很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3)图中甲包含乙、丙和丁,乙、丙和丁是并列关系。
【解答】A、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A错误。
B、人体内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而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
C、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如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而向地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物体漂浮时,说明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下沉时,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解答】AD、小球在甲中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小球在乙中漂浮,在丙中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因此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乙=F丙>F甲,即甲的浮力最小,而乙和丙的浮力相等,故A错误,D正确;;
BC、小球在甲中下沉,则ρ甲<ρ,小球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小球在丙中悬浮,则ρ丙=ρ,
那么三者的密度关系ρ乙>ρ丙>ρ甲,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p乙>p丙>p甲,故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答案】(1)水汽输送
(2)比热容大;海拔高、气温低
【知识点】比热容;水循环;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水从海洋水称为陆地水的过程称为水汽输送。
(2)海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一定时,海水温度变化量小,所以白天海边温度低,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所以海边温差小。
【解答】(1)图中的箭头是从海洋到陆地的气流运动,可表示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炎热的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在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在对流层每上升1000米,气温大约下将6℃。
(1)图中的箭头是从海洋到陆地的气流运动,可表示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炎热的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在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在对流层每上升1000米,气温大约下将6℃。
17.【答案】;下部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进行判断。
(2)结合(1)中热空气上升可知,取暖设备应安装在下部。【解答】(1)暖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上升;冷空气收缩密度变大,所以下降。所以空气的运动方向如图:

(2)室内的取暖装置是给空气加热的,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为了能使空气对流起来,应该将取暖装置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18.【答案】(1)条件
(2)D→C→B→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2)题图中:A是神经末梢,B是轴突,C是细胞体(含有细胞核),D是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具有方向性,由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传递到轴突。
【解答】(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这一行为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路径:从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由细胞体通过轴突、神经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根据题目中的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D(树突)→C(细胞体)→B(轴突)→(神经末梢)。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这一行为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路径:从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由细胞体通过轴突、神经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根据题目中的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D(树突)→C(细胞体)→B(轴突)→(神经末梢)。
19.【答案】(1)不饱和
(2)丙=丁乙>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可知若为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同。
(2)根据(1)可知,甲乙为不饱和溶液,可知质量分数小于饱和的丙和丁,从甲到乙,溶剂质量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解答】(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1g固体,则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2.5g固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1g=1.5g,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2.5g固体。乙中的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g,说明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2)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乙中溶剂的质量比甲中少,则乙中溶质质量分数比甲中大;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达到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 = 丁 > 乙 >甲。
(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1g固体,则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2.5g固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1g=1.5g,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2.5g固体。乙中的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g,说明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乙中溶剂的质量比甲中少,则乙中溶质质量分数比甲中大;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达到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 = 丁 > 乙 >甲。
20.【答案】(1)大
(2)92%
【知识点】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从上到下,干球的温度逐渐升高,湿度越大。
(2)干湿球温度差为1℃,结合表中数据读出温度差为1℃、干球温度为25℃的对应的数据即为当地空气的相对湿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时,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空气相对湿度越来越大,由此得出结论:干湿差相同时,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2)当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干湿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干球的温度为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为92%。
(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时,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空气相对湿度越来越大,由此得出结论:干湿差相同时,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2)当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干湿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干球的温度为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为92%。
21.【答案】(1)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等于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调节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
【解答】(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2.【答案】变浑浊;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故选B。
23.【答案】变小;自身重力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潜艇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潜艇自身重力的变化。
【解答】(1)潜艇始终浸没在海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海水密度减小时,它受到的浮力会减小。
(2)由于浮力小于重力,潜艇会迅速下沉。为了防止发生危险,必须迅速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排出部分海水,使潜艇的自身重力减小。
24.【答案】下降;晴燥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该装置利用的是压强差,高度越高,外界气压越小,内部压强大于外界时,液体从球内被压向A中。同理,若外界压强变大,则液体从A被压向B。
【解答】拿着该装置乘坐电梯上升到30层楼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外界的气压越来越小,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所以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玻璃球内液面下降,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玻璃球B的液面将下降。
天气不同,气压不同,一般来说,晴天的天气大气压比阴天高,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压升高,所以天气会转为晴燥。
25.【答案】(1)胰岛素分泌不足
(2)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不能有效被调节降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
(2)血糖平衡调节中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即胰岛素浓度变化与血糖浓度变化相关,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 。
【解答】(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26.【答案】过滤;蒸发皿;A;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将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式称为过滤。
(2)根据流程图可知,⑤将液体转化为固体,可知是蒸发结晶,需要用蒸发皿。
(3)泥沙只能接触三层滤纸的一层和一层滤纸,且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可知展开后如A所示。
(4)结果偏大,可能是因为水分没有蒸发完或者食盐中仍混有杂质。
【解答】(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是蒸发,蒸发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3)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所以如果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此A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此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此C符合题意;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答案】蒸发溶剂;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最初配置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④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熬制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可知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得到饱和溶液。
(2)晾干,即降温,可知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3)稍作搅拌,有固体残留,可能是因为固体还未还得及溶解,此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要加快析出速度,可以降低溶液的温度,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可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解答】(1)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所以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配置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的。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溶液可能会变得不饱和,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降低,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④。
28.【答案】排尽针筒内空气,防止空气进入;;摩擦力;作用在B注射器上的大气压力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排尽空气注射器内的空气,使里面成为真空;
(2)注射器的有效长度应从有刻度的位置测算,而不是全部长度;本实验的原理是:先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往外拉活塞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要拉动活塞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F=P大气S,故测出注射器的有效长度,利用读出的体积V求出活塞横截面积S和拉动时的拉力F,就可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3)涂抹凡士林的好处:一是减小摩擦,二是密封性好;
(4)根据拉动AB两个注射器的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计算出标准大气压所需要的拉力即可选择。
【解答】(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会把注射器的空气排掉,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是防止注射器外的空气从小孔进入,所以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
(2)注射器的体积是活塞的面积和注射器有效长度的乘积,有效长度是指注射器带刻度的部分;注射器活塞的面积为;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
所以;
(3)涂抹凡士林的好处:①减小摩擦,②活塞的密封性好;
(4)因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当大气压约为105Pa,当面积为2cm2,即0.0002m2时,由 知道;
因为已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所以实验时应选用A注射器。
故答案为:(1)排尽针筒内空气,防止空气进入;(2);(3)摩擦力;(4)作用在B注射器上的大气压力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
29.【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2)对照组
(3)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或适量)生理盐水
(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 4 组,每组 10 只而不是 1 只,是因为如果只用 1 只幼鼠,其个体差异、特殊情况等偶然因素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多只幼鼠可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
(2)、(3)第1组是不作处理,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卵巢重量减轻,但是由于注射雌性激素,故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第4组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促性腺激素,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和对照相差不大.第2组的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相应减轻,可见没有激素释放到卵巢和子宫中,而第3和第4组都是切除垂体,而且都分别注射了适量的雌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A处切除垂体,并且不注射任何激素。
(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所以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
30.【答案】0.6;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的规律进行解题,每次实验拉力减小0.1N,浮力增大0.1N。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在液面下的体积,所以金属块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受到支持力,导致数据异常。
(4)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能产生的浮力越大,所以可通过增大液体的密度来增大产生的最大浮力,从而增大浮力秤的测量范围。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子秤的示数F拉减小0.1N,浮力增大0.1N,第4次电子秤示数比第3次电子秤示数减小0.1N,第4次浮力比第3次浮力增大0.1N,第4次浮力的大小为0.5N+0.1N=0.6N
(2)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需要金属块都需要浸没。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第6次电子秤的示数变化量较大,可能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秤盘上物体重力一定时,小筒浸入液体的体积会减小,故可以增大该浮力秤的量程。
31.【答案】缩回手;①;D;脊髓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控制脊髓中的较低级神经中枢。
(3)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⑤下行传导纤维、⑥上行传导纤维。
【解答】(1)人体的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手部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给上肢与缩手反射有关的肌肉,人体发生缩手反射。与此同时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形成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的路径较长,需要时间的较长。因此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我们的反应是先缩回手,后感到痛。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①效应器。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传出神经受损断开,反射弧不完整,因此缩手反射不能发生,但是神经冲动还能通过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还能感受到疼痛,可见D符合题意。
(4)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了救人,会用手托起遇到的高温物体,并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也能控制脊髓中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32.【答案】(1)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大于
(3)3升=3000毫升,90%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g/mL,3升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质量=1.80g/mL ×3000mL=5400g。
设: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y。
溶质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有30%×y=5400g×90%
解得:y=16200g。
答: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6200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从左到右,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溶液的密度也逐渐变大。
(2)两种液体混合后,总质量不变,分别计算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3)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2)设体积都是x,混合后溶质质量=x×1.8g/mL×90%+x×1.22g/mL×30%,溶液质量=x×1.8g/mL+x×1.22g/mL,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大于。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设体积都是x,混合后溶质质量=x×1.8g/mL×90%+x×1.22g/mL×30%,溶液质量=x×1.8g/mL+x×1.22g/mL,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大于;
(3)3升=3000毫升,90%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g/mL,见答案。
33.【答案】(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
(2)由图可知垃圾清理器模型的上方有4根浮条,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时,浮条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量为
V=2cm×2cm×2cm×4=32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2×10-6m3=0.32N
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
G=F浮=0.32N
增加的配重的质量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进行计算。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变化量,即为配重的重力,再由重力计算公式计算配重的质量。
【解答】(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
(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
(2)由图可知垃圾清理器模型的上方有4根浮条,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时,浮条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量为
V=2cm×2cm×2cm×4=32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2×10-6m3=0.32N
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
G=F浮=0.32N
增加的配重的质量
34.【答案】(1)高压锅内气体压强大,沸点高,水的沸点高于100℃
(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受力面积
S=12mm2=1.2×10-5m2
由图乙可知,高压锅内温度t=115℃时,锅内气压为1.6×105Pa,则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
p=p -p0=1.6×105Pa-1.01×105Pa=5.9×104Pa
由得,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等于安全阀的重力至少为
G=F=pS=5.9×104Pa×1.2×10-5m2=0.708N
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且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锅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限压阀产生的压强,根据图乙读出锅内压强,结合压强公式计算限压阀的重力。
【解答】(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大于1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所以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
(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大于1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所以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
(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受力面积
S=12mm2=1.2×10-5m2
由图乙可知,高压锅内温度t=115℃时,锅内气压为1.6×105Pa,则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
p=p -p0=1.6×105Pa-1.01×105Pa=5.9×104Pa
由得,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等于安全阀的重力至少为
G=F=pS=5.9×104Pa×1.2×10-5m2=0.708N
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
答:(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
(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70.8g。
35.【答案】(1)图甲中,鸡蛋受到的浮力(2)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FG);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此时鸡蛋的浮力和重力相等(F=G),所以浮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不变,鸡蛋所受的浮力F随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1)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由阿基米德原理,其中,解得
(2)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FG);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此时鸡蛋的浮力和重力相等(F=G),所以浮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不变,鸡蛋所受的浮力F随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甲中鸡蛋下沉,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鸡蛋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沉浮状态进行判断,鸡蛋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1)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由阿基米德原理,其中,解得。
(2)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FG);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此时鸡蛋的浮力和重力相等(F=G),所以浮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不变,鸡蛋所受的浮力F随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1 / 1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1.(2024八上·永康期中)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B.洗手后应及时关闭水龙头
C.严禁使用一切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D.宁波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不用节约用水
【答案】B
【知识点】水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水资源的保护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错误;
B.洗手后应及时关闭水龙头,做到节约用水,故B正确;
C.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可以适度使用,但是不能杜绝使用,故C错误;
D.宁波地区水资源充足,但是放眼全国,水资源依然匮乏,必须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2.(2024八上·永康期中)溶液种类繁多,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ABC.根据溶液的特点和组成判断;
D.根据饱和溶液和溶液的浓稀的关系判断。
【解答】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故A正确;
B.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B错误;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溶液是否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A。
3.(2024八上·永康期中)我国是受季风影响较为显著的国家之一,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地形复杂多样
C.地势西高东低 D.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季风
【解析】【分析】季风是一年中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的;
【解答】季风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海洋和陆地性质的差异;夏季,海水的比热容大,海洋的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中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成为夏季风;冬季风相反;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各种植物的感应性运动中,其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触碰含羞草,羽状复叶闭合下垂
B.郁金香在温度升高时开放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方向生长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感震性和感温性。
【解答】A、含羞草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触碰含羞草的叶,是植物的感震性;
B、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属于感温;
C、植物的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是植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属于应激性;
D、蒲公英花序夜晚或阴天关闭是植物的感光性。
故答案为:C
5.(2024八上·永康期中)我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海燕—X”,将世界深海下潜最大深度“刷新”到了10619米.如图所示是水下滑翔机的模型,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当油囊收缩时滑翔机下潜,当油囊膨胀时滑翔机上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翔机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
B.油囊收缩过程中滑翔机所受的浮力逐渐减小
C.油囊膨胀时滑翔机所受的浮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
D.滑翔机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大于上浮时排开水的重力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油囊的作用分析滑翔机实现浮沉的原理;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的变化;
(3)物体上浮时,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力;
(4)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
【解答】A、机身上搭载的油囊可在油泵的控制下进行收缩或膨胀,则油馕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同,受到的浮力不同,所以能实现浮沉,故A错误;
B、油囊收缩时,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小,水的密度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滑翔机受到的浮力减小,故B正确;
C、油囊膨胀时,滑翔机会上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滑翔机所受的浮力大于滑翔机的重力,故C错误;
D、滑翔机本身的重力不变,上浮时滑翔机排开水的重力大于滑翔机的重力,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小于滑翔机的重力,所以上浮时滑翔机排开水的重力大于下潜时排开水的重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
B.吸管吸饮料
C.吸尘器
D.医生给病人拔火罐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利用了大气压强,注射药液利用的力外力。【解答】A、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时,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将药液注入的,与大气压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吸尘器吸尘土时,吸出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尘土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吸尘器中,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医生给病人拔火罐,燃烧使罐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而逸出,使罐内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达到目的,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2024八上·永康期中) 激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作用很大。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亢是由于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B.激素是由垂体、甲状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分泌的
C.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性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
D.胰岛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答案】A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泌过多会患甲亢;幼年时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如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等。
(3)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幼年时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幼年时分泌不足患侏儒症,成年时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
(4)胰岛素:由胰岛分泌,能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等。
【解答】A、甲亢是由于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患者食量大增而身体却逐渐消瘦,情绪易于激动,失眠健忘,心率和呼吸频率偏高,该选项正确。
B、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不属于内分泌腺,不能分泌激素,该选项错误。
C、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不是性激素,该选项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能调节糖代谢,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4八上·永康期中)实验室中存放有如图所示的氯化钾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6g氯化钾
D.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质量分数不会随着溶液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解答】A、该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溶质是氯化钾,溶剂是水,说法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标签上注明的是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故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说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该溶液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具有均一性,该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6%,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4八上·永康期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浸泡热水 B.加热煎制
C.液渣分离 D.装袋保存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浸泡热水是物质溶解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
B、加热煎制是给物质加热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
C、液渣分离是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选项正确;
D、装袋保存是保存物质的过程,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不相同,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有关分泌唾液行为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后天性行为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先天性行为
D.流唾液不是一种本能,需要经过训练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
【解析】【分析】先天性行为不需要后天学习就具有,天生就会,后天学习行为要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对应的能力。
【解答】A、人吃到酸梅流唾液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故A错误;
B、听到别人讲“酸梅”就流唾液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故B正确;
C、看到“酸梅”两字就流唾液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故C错误;
D、流唾液是一种本能,不需要经过训练,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上·永康期中)小科观看了《溶解度曲线》科学视频后,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固体的溶解度:某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该物质的质量。
【解答】A、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故A错误;
B、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没有指明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比较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错误;
C、没有确定饱和溶液质量,不能判断析出固体质量大小,故C错误;
D、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水和析出的晶体能形成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上·永康期中)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各种果实生长发育等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的描述中合理的是(  )
A.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
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
D.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较高
【答案】A
【知识点】植物激素
【解析】【分析】常见植物激素的作用:(1)生长素类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a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b促进果实发育;c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和图像进行判断。
【解答】A、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激素共同调节的作用,如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故A正确;
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激素共同调节的作用,如生长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并不是只有生长激素,故B错误;
C.从上图可知,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故C错误;
D.从上图可知,在果实的细胞伸长期,生长素的浓度相对较高,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很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4八上·永康期中)杭州亚运会的帆船项目在象山举行.帆船迎风行驶仍能前进的原理与飞机升空原理相同.若在帆船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由东边吹向西边,俯视如图所示),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运动员应调整船帆方向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的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解答】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上·永康期中)下列选项中,甲、乙、丙和丁之间的关系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A 神经中枢 脑 脊髓 视觉中枢
B 人体的激素 生长素 胰岛素 甲状腺激素
C 反射 向地性 望梅止渴 杯弓蛇影
D 脑 大脑 小脑 脑干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3)图中甲包含乙、丙和丁,乙、丙和丁是并列关系。
【解答】A、在脑和脊髓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A错误。
B、人体内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等,而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
C、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如杯弓蛇影、望梅止渴等;而向地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D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4八上·永康期中)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三容器的液面处于同一深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甲中受到浮力最小,在乙中受到浮力最大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答案】D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物体漂浮时,说明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下沉时,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解答】AD、小球在甲中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小球在乙中漂浮,在丙中悬浮,则浮力等于重力,因此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乙=F丙>F甲,即甲的浮力最小,而乙和丙的浮力相等,故A错误,D正确;;
BC、小球在甲中下沉,则ρ甲<ρ,小球在乙中漂浮,则ρ乙>ρ,小球在丙中悬浮,则ρ丙=ρ,
那么三者的密度关系ρ乙>ρ丙>ρ甲,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p乙>p丙>p甲,故B、C错误。
故答案为:D。
16.(2024八上·永康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箭头表示气流运动的方向,也可表示水循环中的   (填环节名称)。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    ,使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所以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以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   。
【答案】(1)水汽输送
(2)比热容大;海拔高、气温低
【知识点】比热容;水循环;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1)水从海洋水称为陆地水的过程称为水汽输送。
(2)海水的比热容大,在质量和吸收的热量一定时,海水温度变化量小,所以白天海边温度低,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少,所以海边温差小。
【解答】(1)图中的箭头是从海洋到陆地的气流运动,可表示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炎热的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在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在对流层每上升1000米,气温大约下将6℃。
(1)图中的箭头是从海洋到陆地的气流运动,可表示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2)炎热的夏天,人们常选择甲处避暑,因为沿海地区的周围主要是水,海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炎热的夏天海边比较凉爽;也可选择乙处避暑,原因是在对流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对流层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在对流层每上升1000米,气温大约下将6℃。
17.(2024八上·永康期中)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使得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请在上面的“空气对流运动”模型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运动方向。   
(2)根据对流原理,室内的取暖装置应安装在房间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效果更好。
【答案】;下部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进行判断。
(2)结合(1)中热空气上升可知,取暖设备应安装在下部。【解答】(1)暖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上升;冷空气收缩密度变大,所以下降。所以空气的运动方向如图:

(2)室内的取暖装置是给空气加热的,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所以为了能使空气对流起来,应该将取暖装置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18.(2024八上·永康期中)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加大了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力度,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过马路时都会及时踩刹车,等待行人安全通过路口后再启动车辆。请回答: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2)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的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1)条件
(2)D→C→B→A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
(2)题图中:A是神经末梢,B是轴突,C是细胞体(含有细胞核),D是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具有方向性,由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传递到轴突。
【解答】(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这一行为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路径:从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由细胞体通过轴突、神经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根据题目中的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D(树突)→C(细胞体)→B(轴突)→(神经末梢)。
(1)驾驶员看到有行人要过马路时及时踩刹车,这一行为是在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来说,细胞体有一条长面分支少的轴突,有较多短面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路径:从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由细胞体通过轴突、神经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根据题目中的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递的路径是:D(树突)→C(细胞体)→B(轴突)→(神经末梢)。
19.(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回答:
(1)乙中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不饱和
(2)丙=丁乙>甲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可知若为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同。
(2)根据(1)可知,甲乙为不饱和溶液,可知质量分数小于饱和的丙和丁,从甲到乙,溶剂质量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
【解答】(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1g固体,则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2.5g固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1g=1.5g,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2.5g固体。乙中的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g,说明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2)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乙中溶剂的质量比甲中少,则乙中溶质质量分数比甲中大;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达到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 = 丁 > 乙 >甲。
(1)第一次蒸发10g水,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1g固体,则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共析出2.5g固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g-1g=1.5g,即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会析出2.5g固体。乙中的溶液蒸发掉10克水,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g,说明乙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甲、乙中溶质质量相等,但乙中溶剂的质量比甲中少,则乙中溶质质量分数比甲中大;丙烧杯和丁烧杯中都含有不溶解的固体,说明溶液都达到了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丙 = 丁 > 乙 >甲。
20.(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表为相对湿度表局部,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干球温度 干湿差
1.0℃ 2.0℃ 3.0℃ 4.0℃
0.0℃ 82% 65% 47% 31%
5.0℃ 86% 71% 58% 45%
10.0℃ 88% 76% 65% 54%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1)干湿差相同时,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   。
(2)当一位同学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测得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那么当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   。
【答案】(1)大
(2)92%
【知识点】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从上到下,干球的温度逐渐升高,湿度越大。
(2)干湿球温度差为1℃,结合表中数据读出温度差为1℃、干球温度为25℃的对应的数据即为当地空气的相对湿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时,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空气相对湿度越来越大,由此得出结论:干湿差相同时,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2)当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干湿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干球的温度为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为92%。
(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时,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空气相对湿度越来越大,由此得出结论:干湿差相同时,干球的温度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
(2)当干球的温度为25℃,而湿球的温度为24℃,干湿差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干湿差为1℃,干球的温度为25℃时,空气相对湿度为92%。
21.(2024八上·永康期中)人体患病毒性感冒容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调节体温恒定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患病初期,人体   (填图中某生理过程)而形成“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2)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答案】(1)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2)等于
【知识点】体温的控制
【解析】【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调节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
【解答】(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患病初期,由于病毒入侵等原因,人体的体温会开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发挥作用,通过调节骨骼肌的收缩等生理过程,使人体产生“寒战”。寒战能够增加产热量,从而有助于体温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如38.5℃。因此,患病初期,人体通过骨骼肌收缩(或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而形成“寒战”。
(2)当体温上升到38.5℃并进入高温持续期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进行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就是说,虽然体温高于正常水平,但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会相等,从而使体温保持在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因此,38.5℃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22.(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答案】变浑浊;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结合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故选B。
23.(2024八上·永康期中)“海中断崖”是指因为某水文要素在竖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海水处于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潜艇在水下下潜过程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潜艇受到的浮力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迅速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使潜艇的   减小,有效地避免发生危险。
【答案】变小;自身重力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潜艇受到浮力的变化,根据浮沉条件分析潜艇自身重力的变化。
【解答】(1)潜艇始终浸没在海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海水密度减小时,它受到的浮力会减小。
(2)由于浮力小于重力,潜艇会迅速下沉。为了防止发生危险,必须迅速向潜艇内的水舱供气,排出部分海水,使潜艇的自身重力减小。
24.(2024八上·永康期中)央视“大风车”栏目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柯家住30楼,他将此装置带回家中,在电梯上升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玻璃球B的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不变”);将此瓶放在家中某一位置,当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往往转化为   天气(选填“阴雨”或“晴燥”)。
【答案】下降;晴燥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该装置利用的是压强差,高度越高,外界气压越小,内部压强大于外界时,液体从球内被压向A中。同理,若外界压强变大,则液体从A被压向B。
【解答】拿着该装置乘坐电梯上升到30层楼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外界的气压越来越小,瓶内的气压大于瓶外的气压,所以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使得玻璃球内液面下降,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玻璃球B的液面将下降。
天气不同,气压不同,一般来说,晴天的天气大气压比阴天高,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压升高,所以天气会转为晴燥。
25.(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甲为正常人体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和血糖调节过程部分示意图,图乙是在同一坐标图上绘制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请回答: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   ;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图乙中,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选填“C”或“D”)
【答案】(1)胰岛素分泌不足
(2)D
【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不能有效被调节降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
(2)血糖平衡调节中血糖与胰岛素的关系: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即胰岛素浓度变化与血糖浓度变化相关,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 。
【解答】(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1)糖尿病患者B点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往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的合成和分解作用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会随之增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维持血糖平衡。在图乙中,随着血糖浓度(曲线C)的升高,胰岛素浓度(曲线D)也随之升高,因此代表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D。
26.(2024八上·永康期中)粗盐的精制一般要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④的名称是   ,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   等仪器(写一种)。
(3)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称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过滤;蒸发皿;A;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将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式称为过滤。
(2)根据流程图可知,⑤将液体转化为固体,可知是蒸发结晶,需要用蒸发皿。
(3)泥沙只能接触三层滤纸的一层和一层滤纸,且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可知展开后如A所示。
(4)结果偏大,可能是因为水分没有蒸发完或者食盐中仍混有杂质。
【解答】(1)通过过滤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所以操作④的名称是过滤。
(2)操作⑤是蒸发,蒸发中除用到三脚架、玻璃棒、酒精灯外, 还需要用到蒸发皿等仪器。
(3)滤纸是对折再对折,所以只有两个面会有泥沙,由于过滤时液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所以如果操作正确,操作④后展开滤纸, 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A。
(4)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此A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此B不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此C符合题意;
D、蒸发皿内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此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7.(2024八上·永康期中)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蔗糖”的项目化学习,步骤分成甘蔗擦成渣→压汁→熬制→结晶等。小明在制作过程中取了少量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来做测试,过程如下:
(1)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通过   的方法配置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   的方法结晶的。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请分析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   。
(4)小明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后,进行了更改如图所示,为了加快制作棒棒糖的速度,让烧杯中的蔗糖快速析出,他是如何操作。   。
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
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答案】蒸发溶剂;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最初配置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④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熬制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可知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式得到饱和溶液。
(2)晾干,即降温,可知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3)稍作搅拌,有固体残留,可能是因为固体还未还得及溶解,此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要加快析出速度,可以降低溶液的温度,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可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
【解答】(1)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入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所以小明用熬制中的蔗糖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可配置热的蔗糖饱和溶液。
(2)用筷子蘸取的是热的蔗糖饱和溶液,“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的。
(3)小明用得到的蔗糖想制作一个棒棒糖,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等待几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①试管内加入适量水,溶液可能会变得不饱和,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②烧杯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不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烧杯内加入适量食盐,对试管中的溶液几乎没有影响,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④烧杯内加入适量硝酸铵固体,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降低,有利于试管中的蔗糖快速析出,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④。
28.(2024八上·永康期中)如图是小东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示意图,步骤如下:
①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带刻度的长度,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计算活塞的面积;
④推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1)步骤1中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的目的是   ;
(2)用测得的科学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写出表达式);
(3)实验时,可先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入针筒中,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①是减小   ;②是活塞的密封性好;
(4)实验室有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10N,实验时应选用A注射器,不选用B注射器的理由是   。
【答案】排尽针筒内空气,防止空气进入;;摩擦力;作用在B注射器上的大气压力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排尽空气注射器内的空气,使里面成为真空;
(2)注射器的有效长度应从有刻度的位置测算,而不是全部长度;本实验的原理是:先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往外拉活塞时,由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要拉动活塞需要很大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为F=P大气S,故测出注射器的有效长度,利用读出的体积V求出活塞横截面积S和拉动时的拉力F,就可求出大气压强的值;
(3)涂抹凡士林的好处:一是减小摩擦,二是密封性好;
(4)根据拉动AB两个注射器的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计算出标准大气压所需要的拉力即可选择。
【解答】(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会把注射器的空气排掉,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是防止注射器外的空气从小孔进入,所以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的目的是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
(2)注射器的体积是活塞的面积和注射器有效长度的乘积,有效长度是指注射器带刻度的部分;注射器活塞的面积为;
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
所以;
(3)涂抹凡士林的好处:①减小摩擦,②活塞的密封性好;
(4)因AB两个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分别为0.5cm2和2cm2,当大气压约为105Pa,当面积为2cm2,即0.0002m2时,由 知道;
因为已知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N,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所以实验时应选用A注射器。
故答案为:(1)排尽针筒内空气,防止空气进入;(2);(3)摩擦力;(4)作用在B注射器上的大气压力超过了测力计的量程。
29.(2024八上·永康期中)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
1 不作处理 68 216
2 A 36 93
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
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
(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填“对照组”或“实验组”)
(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
【答案】(1)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2)对照组
(3)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或适量)生理盐水
(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1)分组时将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 4 组,每组 10 只而不是 1 只,是因为如果只用 1 只幼鼠,其个体差异、特殊情况等偶然因素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多只幼鼠可避免实验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程度 。
(2)、(3)第1组是不作处理,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第3组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卵巢重量减轻,但是由于注射雌性激素,故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第4组是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促性腺激素,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和对照相差不大.第2组的卵巢和子宫的平均重量都相应减轻,可见没有激素释放到卵巢和子宫中,而第3和第4组都是切除垂体,而且都分别注射了适量的雌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则A处切除垂体,并且不注射任何激素。
(4)第3组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所以子宫平均重量变化不大。
30.(2024八上·永康期中)某校“制作浮力秤”项目研究小组,制成如图所示浮力秤。使用过程中,发现称量范围较小,有待提升改造。
【原理分析】浮力秤是利用物体漂浮时,F浮=G物的原理工作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问题提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方案设计】
器材:悬挂式电子秤、金属块(4.0N)、大烧杯、水以及各种不同密度的溶液等。
步骤:①将金属块挂在电子秤下,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烧杯中,读取电子秤示数并记录,然后取出金属块擦干;
③按照步骤②的操作,换用不同密度的溶液,多次重复试验。
【数据处理】
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液体密度ρ液(g/cm3) — 0.8 1.0 1.2 1.4 1.9 2.0
电子秤示数F拉(N) 0.4 3.6 3.5 3.4 3.3 2.6 3.0
浮力大小F浮(N) — 0.4 0.5 X 0.7 1.4 1.0
【交流分析】
(1)表格中x的数据是   ;
(2)实验过程中,除步骤①外,其余每一次测量,金属块都需要浸没,其目的是   ;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若电子秤正常工作、电子秤读数和表中数据记录均无误。则造成此次实验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   ;
【得出结论】……
【知识应用】
(4)根据以上探究,写出一种增大浮力秤称量范围的方法   。
【答案】0.6;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的规律进行解题,每次实验拉力减小0.1N,浮力增大0.1N。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在液面下的体积,所以金属块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3)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受到支持力,导致数据异常。
(4)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能产生的浮力越大,所以可通过增大液体的密度来增大产生的最大浮力,从而增大浮力秤的测量范围。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子秤的示数F拉减小0.1N,浮力增大0.1N,第4次电子秤示数比第3次电子秤示数减小0.1N,第4次浮力比第3次浮力增大0.1N,第4次浮力的大小为0.5N+0.1N=0.6N
(2)为了保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需要金属块都需要浸没。
(3)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第6次实验数据异常,第6次电子秤的示数变化量较大,可能金属块碰到烧杯底部。
(4)换用密度比水大的液体,秤盘上物体重力一定时,小筒浸入液体的体积会减小,故可以增大该浮力秤的量程。
31.(2024八上·永康期中)人体之所以能适应生活环境,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当我们不小心碰到火焰时会发生缩手反射,我们的反应是先   (选填“感到痛”、“缩回手”“同时感到痛和缩手”)。
(2)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   (填序号)。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受损断开,结果是   (填字母)。
A.无感觉、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
C.无感觉、不能伸手 D.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4)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比如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高温的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说明大脑可以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答案】缩回手;①;D;脊髓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控制脊髓中的较低级神经中枢。
(3)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⑤下行传导纤维、⑥上行传导纤维。
【解答】(1)人体的缩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但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手部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给上肢与缩手反射有关的肌肉,人体发生缩手反射。与此同时脊髓内的缩手反射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形成痛觉的神经冲动传导的路径较长,需要时间的较长。因此当手不小心碰到火焰时,我们的反应是先缩回手,后感到痛。
(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④是感受器。图中表示缩手反射活动中发生具体反应的部分是①效应器。
(3)某人由于意外导致图中的②传出神经受损断开,反射弧不完整,因此缩手反射不能发生,但是神经冲动还能通过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还能感受到疼痛,可见D符合题意。
(4)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了救人,会用手托起遇到的高温物体,并持一段时间,这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也能控制脊髓中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32.(2024八上·永康期中)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
质量分数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密度(g/mL)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0 1.84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密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2)质量分数90%和3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若用3升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配制该稀硫酸时,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多少克。
【答案】(1)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大于
(3)3升=3000毫升,90%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g/mL,3升溶质质量分数为90%的浓硫酸质量=1.80g/mL ×3000mL=5400g。
设: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y。
溶质在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有30%×y=5400g×90%
解得:y=16200g。
答:配得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6200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从左到右,质量分数逐渐变大,溶液的密度也逐渐变大。
(2)两种液体混合后,总质量不变,分别计算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
(3)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2)设体积都是x,混合后溶质质量=x×1.8g/mL×90%+x×1.22g/mL×30%,溶液质量=x×1.8g/mL+x×1.22g/mL,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大于。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
(2)设体积都是x,混合后溶质质量=x×1.8g/mL×90%+x×1.22g/mL×30%,溶液质量=x×1.8g/mL+x×1.22g/mL,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大于;
(3)3升=3000毫升,90%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g/mL,见答案。
33.(2024八上·永康期中)浮力式水面垃圾清理器是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自动收集小面垃圾的装置(如图甲)。项目化学习小组研究制作了一个水面垃圾清理器模型,其主要结构如图乙所示。工作原理为:垃圾清理器静止在水中,打开水泵后,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垃圾会留在滤网内,水从排水口流出,从而达到自动清理垃圾的目的。
(1)请你结合压强相关知识对打开底部水泵后水会从入水口进入清理器内进行解释。
(2)项目小组制作的垃圾清理器模型漂浮在水面上时入水口恰好与水面相平,试验时却发现水面上的垃圾无法顺利进入收集器,小明想通过增加配重的方式使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请通过计算说明需要增加的配重质量为多少 (浮条规格为2厘米×2厘米×10厘米,配重放置在收集器主体内部不产生浮力)
【答案】(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
(2)由图可知垃圾清理器模型的上方有4根浮条,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时,浮条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量为
V=2cm×2cm×2cm×4=32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2×10-6m3=0.32N
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
G=F浮=0.32N
增加的配重的质量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流速大、压强小进行计算。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变化量,即为配重的重力,再由重力计算公式计算配重的质量。
【解答】(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
(1)打开底部水泵后,入水口水的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水面上的落叶会随着水流从入水口自动进入收集器。
(2)由图可知垃圾清理器模型的上方有4根浮条,收集器入水口低于水面2厘米时,浮条浸入水中的体积的变化量为
V=2cm×2cm×2cm×4=32c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收集器受到的浮力变化量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2×10-6m3=0.32N
则增加的配重的重力
G=F浮=0.32N
增加的配重的质量
34.(2024八上·永康期中)高压锅是家庭据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它省时高效,图(甲)为高压锅的构造,图(乙)为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图象。(标准气压取p=1.01×105Pa)。
(1)说出高压锅为什么能将食物加热到100℃以上?
(2)若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2mm2,用这种高压锅烧水时,水的沸点可以达到115℃,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多少?
【答案】(1)高压锅内气体压强大,沸点高,水的沸点高于100℃
(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受力面积
S=12mm2=1.2×10-5m2
由图乙可知,高压锅内温度t=115℃时,锅内气压为1.6×105Pa,则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
p=p -p0=1.6×105Pa-1.01×105Pa=5.9×104Pa
由得,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等于安全阀的重力至少为
G=F=pS=5.9×104Pa×1.2×10-5m2=0.708N
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且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锅内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加上限压阀产生的压强,根据图乙读出锅内压强,结合压强公式计算限压阀的重力。
【解答】(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大于1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所以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
(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大于1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高沸点高,所以水的沸点升高,高于100℃。
(2)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受力面积
S=12mm2=1.2×10-5m2
由图乙可知,高压锅内温度t=115℃时,锅内气压为1.6×105Pa,则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强
p=p -p0=1.6×105Pa-1.01×105Pa=5.9×104Pa
由得,安全阀对出气孔产生的压力等于安全阀的重力至少为
G=F=pS=5.9×104Pa×1.2×10-5m2=0.708N
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
答:(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此时水的沸点高于100℃;
(2)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至少为70.8g。
35.(2024八上·永康期中)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厘米3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如图甲所示。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直至鸡蛋漂浮如图乙所示。
(1)求图甲状态时,鸡蛋所受的浮力;
(2)请在丙图中画出鸡蛋所受浮力大小变化的大致图像并说明理由。
【答案】(1)图甲中,鸡蛋受到的浮力(2)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FG);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此时鸡蛋的浮力和重力相等(F=G),所以浮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不变,鸡蛋所受的浮力F随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1)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由阿基米德原理,其中,解得
(2)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FG);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此时鸡蛋的浮力和重力相等(F=G),所以浮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不变,鸡蛋所受的浮力F随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甲中鸡蛋下沉,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鸡蛋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大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沉浮状态进行判断,鸡蛋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1)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由阿基米德原理,其中,解得。
(2)最初鸡蛋沉入水底,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FG);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此时鸡蛋的浮力和重力相等(F=G),所以浮力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不变,鸡蛋所受的浮力F随加入食盐的质量的大致图像如图所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