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一、单选题1.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 )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失主发现自己的遗失物在另一人之手,持物者不能找到卖者和买此物时的证人,而失主能找出知其遗失物之证人,则持物者为窃贼,应处死;失主得收回其所失之物。此规定( )A.规范契约行为 B.保护私人物权C.维护司法公正 D.形式主义明显3.《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A.埃及的法老制度 B.印度的种姓制度C.雅典的民主制度 D.西欧的封建制度4.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5.有学者指出:“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学者旨在强调( )A.阿拉伯的地理位置优越 B.阿拉伯的文化发展非常迅猛C.阿拉伯的文化中心地位 D.阿拉伯人汲取与创新的意义6.下列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中,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B.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7.葡萄牙的亨利王子热衷航海,于15世纪早期创办水手学校,用来培养优秀的水手,并把他们一批批送到海上,每批海员的任务就是向南多推进一段距离。材料可以说明新航路开辟(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满足了寻求财富的欲望C.得到王室成员的支持 D.达成了传播宗教的目的8.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 )A.人口流动推动疾病的传播 B.美洲人与大洋洲人身体素质最弱C.新航路开辟缺乏有利条件 D.所有欧洲人都已经接种相关疫苗9.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开始了约250年的大帆船贸易.在此期间,大量生丝及丝绸流入美洲,美洲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大帆船贸易( )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B.促进了印度洋地区贸易发展C.造成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凋敝 D.有利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10.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就把欧洲经济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远转移到了大西洋。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 D.三角贸易11.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的代表。他创造了大量的圣母像,在他的作品当中,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其作品( )A.构建理性王国 B.宣扬禁欲主义 C.反对宗教信仰 D.体现人文主义12.马丁·路德指出,“免罪权属于上帝,赎罪券只能增加对钱财的贪欲”“上帝和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所有信徒都是牧师”。这表明路德( )A.反对教会的中介作用 B.鼓励人们通过致富实现救赎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否定了基督教宗教信仰权威13.16世纪的笛卡尔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这可用于说明( )A.启蒙运动促使欧洲人文主义的复兴 B.文艺复兴使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C.人文主义思想被欧洲社会普遍接受 D.科学发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思想内涵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和国王之间尽管有矛盾冲突,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因此王权无论如何强大都无法与议会分离,且王权如何限制也在议会中进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有独特的议会传统B.议会和国王关系密切C.阶级矛盾十分尖锐D.已确立议会至上原则15.7世纪,日本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19世纪中期日本推行“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殖产兴业”三大政策。这两次变革都( )A.确立了幕府政治体制 B.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C.源于严重的民族危机 D.缘于对外来文明的鉴别取舍16.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这表明( )A.科学期刊成为主要读物 B.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D.科学研究孕育工业革命17.19世纪初,英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型态发生了改变,很多妇女不再能很好地照顾幼儿,不少幼儿无人照顾、流落街头,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化 B.妇女维权意识的增强C.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 D.国家教育投入的降低18.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经普遍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它同时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既负责公社各项法令的制定工作,同时也是各项决策的执行者,还负责执行并监督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这一体制( )A.反映了工农联盟政权性质 B.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C.保障了政权的统一和稳定 D.旨在提升政府行政效率19.16世纪,西属拉丁美洲的波托西成为世界重要的银矿开采中心,其人口高达12万人,比西班牙任何城市都多,印第安矿工艰难劳动生产的银锭和劳工生产的银子流入世界各地。导致波托西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A.种植园制的盛行 B.奴隶贸易的兴盛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掠夺的疯狂20.一般而言国界线的形成,要么以自然地貌为划分,如山川、河流或者海峡;要么以人文地理为主,如民族、信仰和文化。近代以来非洲国家分界线都比较平直,有的近乎直线。非洲国界线反映的时代印记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列强瓜分世界 D.美苏两极格局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压迫与剥削下,亚洲各国人民陷入极度的苦境。另一方面,在古老社会毁坏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非亚洲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理论等因素。这些“因素”( )A.使亚洲快速走上了民主道路 B.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依附C.加剧了亚洲各国局势的动荡 D.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觉醒2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这一体系被称为(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德意日轴心国集团C.雅尔塔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3.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这使得( )A.中国顺利收回了山东主权 B.协约国胜利有了根本保障C.中国的国际声誉有所提高 D.北洋军阀消除了派系斗争24.1943年,英国海外宣传规划委员会发布《对华宣传计划》,重视做好英国国内关于中国抗战的宣传,让英国人民了解中国和远东;同时,强调任何涉及中国的宣传,必须要以能够促进中国抗日为准则。英国的上述做法A.利于维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意图构建远东国际新秩序C.尊重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D.结束了在远东的绥靖政策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5世纪,欧洲经济蓬勃发展,商业活动频繁。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征收高额赋税,导致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飞涨。《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传播,书中描绘的东方繁荣景象,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西班牙、葡萄牙王室为增强国力、获取财富,大力支持海上探险活动。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封建地主阶级经济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世纪的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观念日益不满。当时,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学者们对这些典籍进行研究,从中发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此外,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让人们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对教会的权威产生了质疑。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进步思想。伏尔泰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认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些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为欧美等国家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1)依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阐述启蒙运动的影响。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圈地运动持续进行,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英国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积累了巨额的资本。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使英国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同时,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手工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对商品的大量需求,迫切需要生产技术的革新。材料二 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经济得到极大发展,工厂制度确立。随着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参考答案1.A2.B3.B4.B5.D6.A7.C8.A9.D10.B11.D12.A13.D14.A15.D16.D17.A18.B19.D20.C21.D22.A23.C24.A25.(1)欧洲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奥斯曼帝国崛起使得传统商路受阻;欧洲各国对东方商品需求大;《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2)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和物种交流;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6.(1)原因:14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市民阶层的世俗需求增强,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黑死病在欧洲蔓延,对教会的权威产生质疑,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思想统治。(2)影响:打破了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些思想为欧美等国家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发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全球范围内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27.(1)原因: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海外殖民扩张积累资本;工场手工业的技术积累;广阔海外市场的需求。(2)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联系加强。消极影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工人阶级状况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