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复习旧知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相关历史信息
3.禅让制的含义?
4.禹的功绩和精神?
导入新课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的传说可信吗?
我们怎么才能证实?
考古证据
登封王城岗遗址
第4课 夏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夏朝的概况,理解“家天下”的含义。
2.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商朝的概况及迁都的原因。
3.分析材料,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西周和分封制的概况,多角度归纳分封制的影响。
夏朝的建立
与“家天下”

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夏朝的概况,理解“家天下”的含义。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重要事件
/制度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二里头遗址;青铜时代
公元与世纪
公元与世纪的换算,百位数加一,公元前后不变。如2024年为21世纪,公元前2024年为公元前21世纪。
年代计算,看十位数,公元前后不变。如2024年为21世纪20年代,公元前1046年为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世纪前期/后期计算,以五十年为界,此前为世纪前期,此后为世纪后期,公元前后相反。如2024年为世纪前期,公元前2024年为世纪后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贤德
禅让制
血缘
世袭制
家天下
公天下
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夏朝的概况,理解“家天下”的含义。
禅让制(公天下) 部落时代 依据:贤德
世袭制(家天下) 夏朝开始 依据:血缘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
桀架人车
亡国之君:桀
夏桀常把自己比作太阳,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汝皆亡”(太阳啊你何时会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灭亡原因: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
夏朝灭亡
课堂评价
1.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2. 2019年10月19日,位于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的时代文明是
A.夏代文明 B.商代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
D
A
商朝的统治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重要事件
/制度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二里头遗址;青铜时代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商朝的概况及迁都的原因。
公元前1600年

亳—殷

盘庚迁殷;迁都原因:受战乱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纣王:酒池肉林
商朝(殷商)
相关史事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灭亡原因:
商纣王赋税繁重,施用酷刑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
炮烙之刑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商朝的概况及迁都的原因。
利簋 利簋铭文拓片
又名武王征商簋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酒池肉林
课堂评价
1. “我一路赶车来到古都安阳,脑海里翻涌着的是洹河堤埝上商王的迁徙,殷墟遗址上殷商巍峨的宫殿群……把中华文明史推进了几百年。”材料中“商王的迁徙”指的是
A.武王伐纣 B.盘庚迁殷 C.商汤灭夏 D.平王东迁
2. 《尚书·周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商战于牧野”。据此可知,与这篇誓辞有密切关系的史实是
A. 夏朝建立 B. 商汤灭夏 C. 武王伐纣 D. 平王东迁
B
C
西周的兴衰

任务三:分析材料,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西周和分封制的概况,多角度归纳分封制的影响。
活动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重要事件
/制度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二里头遗址;青铜时代
公元前1600年

亳—殷

盘庚迁殷;迁都原因:受战乱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纣王:酒池肉林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分封制;周公旦制礼作乐(礼乐制度)
人物扫描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称姜尚,俗称姜子牙、姜太公。他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西周


周王如何管理疆域辽阔的国家呢?
分封制
任务三:分析材料,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准确找出西周和分封制的概况,多角度归纳分封制的影响。
活动2:分析材料,找出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活动2: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分封制 目的
依据
对象
权力
义务
贵族等级
作用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功臣和宗亲
活动2: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分封制 权力
义务
贵族等级
作用
(1)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2)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向周王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分封)……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戡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
积极作用:(1)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2)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消极作用: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功臣和宗亲
权力 (1)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2)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
贵族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积极:(1)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2)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消极: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分封制总结
亡国之君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
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思考:
夏桀残暴、商纣王酒池肉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三朝的亡国之君给我们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评价:背诵所学,复述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重要事件
/制度


西周
分封制 目的
依据
对象
权力
义务
贵族等级
作用
本课小结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者 重要事件
/制度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二里头遗址;青铜时代
公元前1600年

亳—殷

盘庚迁殷;迁都原因:受战乱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纣王:酒池肉林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分封制;周公旦制礼作乐(礼乐制度)
本课小结
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功臣和宗亲
权力 (1)管理土地和民众,建立诸侯国
(2)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服从周王调兵
贵族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积极:(1)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2)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消极: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
素养提升
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 B.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C.诸侯争霸内乱,战争不断 D.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睦
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