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学习目标1、知道战国七雄争霸的形势,了解战国七雄的大致分布。知道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史料探究,认识到商鞅变法是人类社会进步表现,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解释)3、体会商鞅推行变法的决心和胆略,学习他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了解,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认同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时空观念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一般指公元前475-前221年,因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而得名。“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北西南东一、军事的大动荡——战国七雄战国初期的诸侯国问题1:结合地图识记战国七雄的国号与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燕楚韩赵魏秦齐一、军事的大动荡——战国七雄战国初期的诸侯国问题2:对比两幅地图并结合教材,分析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发生了哪些变化?春秋后期的诸侯国①诸侯国数量减少,统一趋势愈发明显。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一、军事的大动荡——战国七雄问题3: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说明了战国时期权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战国策》书录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西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权力下移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一、军事的大动荡——战国七雄问题4:能否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熟知的战国时期著名战役?围魏救赵减灶诱敌纸上谈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齐VS魏)(齐VS魏)(秦VS赵)孙膑、庞涓孙膑、庞涓白起、赵括一、军事的大动荡——战国七雄问题5: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材料一: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遍野。——《战国策》书录“尊王攘夷”的称霸战争寻求统一的兼并战争时期 战争名称 交战国 双方兵力 时间 区域 伤亡人数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楚 8-9万 11万 1天 郑国城濮 共约2万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赵 30-50万 40-50万 3年 赵国上党 地区 20万45万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一、军事的大动荡——战国七雄问题6:你如何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材料: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山东齐长城遗址②导致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③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①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和平。④推动各诸侯国的政治变革、思想繁荣。我是一个奴隶主,授封300亩。役使奴隶500个, 纳贡上千斗。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可是他们经常怠工、逃跑、还砸坏我的铁农具,虽然我也杀了几个,可是没什么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性呢?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开垦私田奴隶主奴隶出租土地封建地主农民租种土地封建的剥削方式唯物史观生产力生产关系铁制农具、牛耕进一步推广私田增多,产生地主、农民阶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逐步建立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生产力提高决定谋求政治权力和政治地位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渴望获得政治权利二、政治的大变革——商鞅变法直接原因各诸侯国统治者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内)、(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二、政治的大变革——商鞅变法燕国乐毅改革齐国邹忌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问题1:各国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问题2:其中成效最大的是那场改革?秦国商鞅变法二、政治的大变革——商鞅变法人物扫描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人,封地在商,因此也称卫鞅。“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但也损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对商鞅的仇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败被杀。商鞅虽死,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推行。故事会立木取信舌战群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二、政治的大变革——商鞅变法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权;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以法令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提高劳动积极性,经济发展;方便税收和商贸;有利于军事强兵。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问题3: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商鞅变法每条内容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井田制符合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二、政治的大变革——商鞅变法问题4:小组讨论,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③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影响:①使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②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三:……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后世遵其法。”——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判断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二、政治的大变革——商鞅变法问题5:探究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提示:可从历史发展、支持者、变法者等角度分析)1、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创新精神;2、改革的道路是曲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6:从商鞅变法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根本原因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三、经济的大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问题1:根据教材,说一说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情况并完善表格在我国一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爷带来了战国时期一件精美的铁器,被鉴定为真,因为战国时期年代久远,大爷以为自己赚大了,结果专家报价只有5000元,你知道这是为何吗?领域 发展特征 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铜冰鉴促进促进促进冶铁技术提高,铁器使用日趋普遍。三、经济的大发展——大国工程都江堰时间:主持者:地点:功效:作用:影响:成都附近的岷江李冰(秦国蜀郡郡守)公元前256年堤防、分洪、排沙、控流防洪、灌溉、水运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课堂小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时间长、伤亡大、重战略战术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特权、改革户籍经济: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有军功者授予爵位、赏赐土地由分裂走向统一农业、手工业、商业内容大国工程都江堰秦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生根本改变,综合国力增强,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齐、楚、燕、韩、赵、魏、秦影响战争影响:促进政治变革、国家统一、民族交融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②是世界水利史的奇迹,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和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情境练习1.(2025·广东·中考真题)战国时期,越来越多诸侯国的城墙加宽增高,城墙和护城壕沟之间的距离变宽,城防体系由简单变复杂,这反映了该时期( )A.社会等级分明 B.兼并战争加剧 C.边疆治理强化 D.社会风气开放2.(2025·广西·中考真题)商鞅变法时期,军功是秦人获得政治权利的主要途径,国君的宗族没有军功也不能享受世袭爵位的特权。秦国的这一改革措施有利于( )A.改进生产技术 B.增强军事实力 C.维护周王统治 D.完善户籍管理BB情境练习3.1953年河北兴隆付将沟战国遗址进行小规模发掘,发现一处冶炼铁矿石的熔炉基址,并出土了大量冶炼遗存,出土铁工具范有锄、镰、镯、斧等生产工具及车器范。据此推断,当时( )A.燕国手工制造领先列国 B.交通工具有明显进步C.北方冶铁技术超过南方 D.铁农具得到推广使用D4.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结合弯道环流原理,实现了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材料强调了都江堰的修建( )A.不违农时,尊重规律 B.乘势利导,因地制宜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THANKS!谢谢观看七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