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1.3古代印度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2025-2026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幻灯片 1:标题页标题:古代印度幻灯片 2: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图展示:显示南亚次大陆的地图,突出印度河、恒河以及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分布区域,标注重要城市如摩亨佐 达罗、哈拉帕等。文字说明: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印度河和恒河是其主要的河流,被称为 “印度的母亲河”,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幻灯片 3:文明起源的自然条件图片展示:展示印度河平原的农田、河流、植被等图片。文字说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源,气候温暖湿润,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为古代印度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幻灯片 4:早期文明 —— 哈拉帕文明时间轴:展示哈拉帕文明的时间范围,约公元前 23 世纪 — 前 18 世纪。图片展示:哈拉帕和摩亨佐 达罗城市遗址图片,包括街道布局、建筑遗迹等。文字说明:哈拉帕文明是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城市规划严谨,有宽阔的街道、排水系统、公共建筑等,表明当时已有较高的文明水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幻灯片 5:哈拉帕文明的成就文字介绍:城市建设:城市布局合理,采用网格状街道,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建筑多用烧制的砖块建造。农业发展:种植小麦、大麦、棉花等农作物,已经掌握了灌溉技术。手工业制作:制作精美的陶器、青铜器、珠宝等,工艺水平较高。幻灯片 6:雅利安人入侵与种姓制度形成图片展示:雅利安人迁徙示意图、反映种姓制度等级的示意图。文字说明: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逐渐征服当地居民。随着社会发展,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地位不平等。幻灯片 7:种姓制度的内容与影响文字列举:等级划分: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是军事和行政贵族,掌握军权和政权;吠舍是普通劳动者,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是被征服者,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制度特点:等级森严,世代相袭,不同等级之间不得通婚,社会流动性极差。社会影响:种姓制度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也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的发展,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幻灯片 8:佛教的兴起图片展示:释迦牟尼像、佛教寺庙图片。文字说明:公元前 6 世纪,佛教在古代印度兴起。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反对种姓制度的不平等,主张 “众生平等”,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思想,吸引了众多信徒。幻灯片 9:佛教的教义与传播文字列举:核心教义:四圣谛(苦、集、灭、道)、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教导人们通过修行摆脱痛苦,达到涅槃的境界。传播路径:佛教不仅在印度本土得到发展,还通过丝绸之路等途径向亚洲其他地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亚洲各国的文化、哲学、艺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幻灯片 10:孔雀王朝的崛起与鼎盛图片展示:阿育王雕像、孔雀王朝疆域图。文字说明:公元前 3 世纪,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地区,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帝国。阿育王是孔雀王朝最著名的国王,他在位时期,孔雀王朝达到鼎盛,疆域辽阔,国力强盛。幻灯片 11:阿育王的统治措施文字列举:政治: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宗教:皈依佛教,大力宣扬佛教,修建了许多佛教寺庙和佛塔,派遣使者到各地传播佛教。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鼓励商业贸易,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社会: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关注民生,减轻赋税,改善人民生活。幻灯片 12: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文字介绍:文学:创作了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哲学:产生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除了佛教哲学外,还有婆罗门教哲学等,对世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科学技术:在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对日月星辰的运行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幻灯片 13:古代印度文明的衰落文字说明:孔雀王朝之后,古代印度陷入长期的分裂和战乱状态,外族不断入侵,佛教逐渐衰落,婆罗门教重新兴起并演变为印度教。12 世纪以后,伊斯兰势力入侵印度,古代印度文明逐渐被伊斯兰文明所影响。幻灯片 14:总结文字总结:回顾古代印度文明的起源、发展、重要王朝、宗教文化成就以及衰落的过程,强调古代印度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幻灯片 15:课堂练习题目展示:给出一些与古代印度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如 “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代表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核心教义有哪些?” 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幻灯片 16:课后作业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或佛教的短文,或者制作一份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幻灯片 17:结束页感谢语:感谢观看,欢迎提问和交流。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西天取经是指《西游记》中的传奇历险故事。印 度新课导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称它为印度。学习目标1.识读地图《古代印度示意图》,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初步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历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了解种姓制度的建立、特点及影响,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感悟古代亚非文明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今天印度古代印度示意图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自然条件跨学科学习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想一想:你能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为什么这一区域能够诞生早期人类文明 ①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②河流(印度河和恒河),有充足的水源;定期泛滥,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2.发展历程早期文明哈拉帕文明摩亨佐·达罗文明公元前 23—18世纪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建国种姓制度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公元前4-2世纪孔雀王朝实现统一多次外族侵扰国家长期分裂公元前2世纪后古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任务一】绘制时间轴,描绘古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出现城市出现国家鼎盛时期(一)文明产生大约为公元前 23 世纪—前 18 世纪,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代印度示意图教材P11的相关史事阅读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国家建立公元前 1500 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材料研读:孔雀王朝实行有组织的垦荒,建立了许多移民村……水利灌溉……有渠道、水池、水井,村社有管理水利的人员……孔雀王朝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有了提高。经济作物如棉花、麻等种植面积也较前增多。恒河中游精制的黑色磨光陶器工艺精美,行销全印。造船、石雕、采矿、治炼等业得到较大发展。……东南与锡兰、缅倒,西北与波斯湾、西亚有贸易往来。……钱币不仅用于商业,也用来支付官员的薪俸……私人开钱庄的多了起来,商业借款年利,一般为15%。汇票使用已不是新鲜事。——摘选自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三)鼎盛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拓展学习】研读材料,概况孔雀王朝繁荣的表现?孔雀王朝王宫遗址(四)文明成就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发明的数字,为什么要叫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善于经商,常往返于欧亚诸国。随着东西方商业的往来,印度人创造的数字就被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很喜欢这套既简单又实用的记数符号。一开始,欧洲人认为这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于是就管这套记数符号叫阿拉伯数字。印度贵族出行图“黄金之国”“大象之国”“阿拉伯数字”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形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材料研读: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级的差别被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种姓制度逐渐形成。2.内容掌管祭祀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 贱民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任务二】阅读教材P12,总结等级制度的各等级内容?3.特点二、森严的种姓制度【探究学习】研读材料,归纳种姓制度的特点?材料1:瓦尔那制度(种姓制度)原是部落社会的组织方式,它拖着一条氏族血缘关系的尾巴。各个瓦尔那的社会等级地位取决于其家庭出身,严格按照血统关系世袭相传。——培伦《印度通史》材料2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①世代相袭②贵贱分明材料3: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而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为生,国王应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摩奴法典》(第十卷)第96条材料4: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下,印度民众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方式,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氏的阶层,不得以较低种姓氏与高级阶层结婚,使高贵的血统受到污染,甚至会将不遵守种姓制度的夫妻一同贬为贱民,也让双方家庭成员受到外界的冷嘲热讽。——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二、森严的种姓制度③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④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4.影响材料1: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二、森严的种姓制度【探究学习】研读材料,归纳种姓制度的影响?材料2:(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背景《五分律》记载说:" 尔时诸释五百奴叛,住阿炼若处,诸释妇女欲往问讯布施之僧,诸奴闻之共言,我等当于道中抄取。"广大社会下层反抗斗争的激烈" 王为一切之主,但婆罗门除外,""王与婆罗门相遇,应让路与婆罗门。" 还记载"100岁的刹帝利见到5 岁的婆罗门,就应象儿子见到父亲一样。" ——《吠陀》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阶级矛盾等级矛盾阶层矛盾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让低种姓人有了希望。2.创始时间:创始人:教义: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宣扬“忍耐顺从”。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任务三】阅读教材P13,总结佛教教义?3.传播北传南传古印度——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越南——朝鲜、日本、越南等古印度——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缅甸、泰国、柬埔寨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说出深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对标七年级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古代印度的佛教艺术对中国有很大影响,是中国古代石窟佛像造型艺术的渊源,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文明 时间 发源的河流 文明的代表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约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约前3500年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约前1500年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约前2070年黄河、长江流域青铜器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探究学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四大古国文明”的史实内容填写?1. [时空观念]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崛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曾被称为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这里所说的文明( A )A. 被称为哈拉帕文明B. 是雅利安人创造的C. 是佛教文化的代表D. 是孔雀王朝的遗存A2345612. [2023·忻州期末]在学习古代亚非文明时,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组织了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短剧表演。以下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A )A. 首陀罗在田地里辛勤劳动B. 刹帝利在主持祭祀活动C. 婆罗门命令军队出兵作战D. 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A2345613. [新情境]下面是依照古印度的《摩奴法典》作出的判决记录。这表明古印度( C )罪行:伤害罪判决:(1)色斯(吠舍)打伤塔阔尔(刹帝利)判处断肢(2)塔阔尔(刹帝利)打伤拉吉普特(刹帝利)处以罚款CA. 法制建设完备B. 社会矛盾尖锐C. 种姓差异分明D. 法律同罪同罚2345614. 首陀罗是当时受剥削和压迫很深的等级,他们被剥夺了一切宗教、社会和政治权利,受统治阶级(主要为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任意宰割和残酷剥削。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普遍阴郁苦难的气氛中开始寻找摆脱苦难的道路的。这段材料说明了( A )A. 佛教产生的背景 B. 佛教产生的经过C. 佛教的世界影响 D. 佛教的传播方向A2345615.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哪个婆罗门不是和一般人一样,经由母亲怀胎而出生的呢?怎么能说自己是最尊贵的种姓呢?持这种论调的婆罗门,实在是所言不实,是没道理和不光彩的。”这表明释迦牟尼( A )A.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B. 受到民众的支持C. 拒绝婆罗门入教 D. 宣扬“忍耐顺从”A2345616. 准确识图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之一。下面示意图描绘的是( B )A.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路线B. 印度佛教外传路线C. 孔雀王朝统一印度路线D. 玄奘西行印度路线B2345611. [时空观念]古代印度和古埃及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它们在古代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同之处。下列关于它们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A. 都起源于大河流域B. 都注重发展工商业C. 都产生了世界性宗教D. 都孕育了民主政治A21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理位置上,古埃及和古代印度都起源于大河流域,故选A。经济上,古埃及和古代印度都以农业为主,排除B;古代印度产生了世界性宗教——佛教,古埃及没有产生世界性宗教,排除C;政治上,古埃及和古代印度都为奴隶制专制统治,排除D。212. [历史解释]“佛教的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它的教义不但在刹帝利和吠舍当中产生巨大的共鸣,而且得到了首陀罗的支持,所以群众基础较为广泛。”材料说明佛教的产生( A )A. 适应了社会需求 B. 肯定了种姓制度C. 推翻了婆罗门教 D. 解放了底层群众A21课堂小结古 代印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森严的种姓制度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概况:各等级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不能通婚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鼎盛时期:孔雀王朝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外传:北创和南传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