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资阳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在整理《百家争鸣》的学习笔记时,发现有几处缺失。以下缺失处对应正确的是A.①道家 ②儒家 ③法家B.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C.①法家 ②儒家 ③道家D.①道家 ②法家 ③儒家2.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大将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B.张骞率领使团走访西域C.玄奘历经艰辛西行天竺 D.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3.东汉时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汇集246道数学应用题及解算方法,囊括初等数学中的大部分内容,在分数四则运算、解方程、正负数运算等许多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该名著A.记录了三国时期刘徽的“割圆术”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C.奠定了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D.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4.在北宋开封,大相国寺内外人流如潮,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勾栏内说书的、演杂剧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元朝大都城内,杂剧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在剧场频繁上演。这说明宋元时期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C.小说故事引人入胜 D.京剧艺术成为“国粹”5.康熙朝以来,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治黄河,疏通河道,保障漕运。雍正时期,为防止农田受侵害,加大对江浙海塘的修筑力度。乾隆时期,将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大范围推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这些举措A.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B.突破了商业贸易的时空限制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6.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提出“少年身体强健,则长亦强健”,梁启超主张“为强国而尚武,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是A.劝谏皇帝变法图强 B.唤醒民众革命救国C.倡导国民强身健体 D.培养国民独立人格7.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艰难的历程。其中歌唱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A.《遵义会议放光芒》 B.《四渡赤水出奇兵》C.《过雪山草地》 D. 《大会师》8.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多年反复试验,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这两项成果反映了当时我国A.农业领域成果一枝独秀 B.文学艺术领域佳作迭出C.科研劳动价值充分彰显 D.教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9.自2001年加入该组织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目前,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锻造自身也惠及世界。该组织是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10.近期,某同学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并拍摄了以下两张照片。据此可知该展览的主题是A.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 B.法典之美:古巴比伦文明C.种姓之森严:古印度文明 D.民主之高峰:古希腊文明11.12世纪,法国琅城市民通过赎买获得了自治权,但主教背信弃义收回特权,市民武装起义杀死主教。最终在国王特许下,琅城重新获得自治。这反映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方式有A.金钱赎买与武装斗争 B.国王恩赐与市民选举C.和平谈判与教会支持 D.庄园联合与行会抗争12.当美国面临分裂危险时,联邦政府出手制止南方独立,经过了持续四年之久的南北战争,造成巨大损失,而美国官方一直对此大唱赞歌;可是后来当其他国家面对分裂危险而采取任何措施,哪怕是非战争的手段时,美国却横加干涉,甚至以捍卫“人权”为由制造分裂。这反映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行为A.维护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体现了霸权主义的行径 D.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13.以下历史事件共同反映了(1895—1970)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C.民族独立运动瓦解了殖民体系 D.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4.右图为某班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后构建的示意图。据图可知本次学习聚焦的核心问题是A.文艺复兴传播时的世界B.经济大危机席卷的世界C.两极格局形成的世界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第15题25分, 第16题16分, 第17题17分, 共58分。)15.(25分)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国力疲弱,匈奴不断南下袭扰,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的妥协政策。“文景之治”得以休养生息之后,国力不断充盈强大。汉武帝出兵塞外,大败匈奴,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张新民《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经验的反思与总结》(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对待匈奴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材料二 唐朝通过和亲、册封等方式,实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政策,并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等机构,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采取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如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唐朝不仅妥善安排前来求学的边疆民族子弟,还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他们。宋朝在沿袭唐朝的基础上进行边疆治理。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全面治理和地区性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平定三藩和统一台湾、雅克萨之战和签订《尼布楚条约》、对准噶尔及天山南路的用兵、驻藏大臣的设立与改土归流的推行。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这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疆域基础。————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等(2)根据材料二,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指出唐朝边疆治理的措施,(3分)并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4分)材料三 历代王朝通过一脉相承的边疆治理思想和继承创新的边疆治理政策,保持了边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强化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了中华文明核心区域的稳定,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段红云《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意义。(8分)(4)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以“边疆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6分)1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8分)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败,状元张謇放弃仕途,毅然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当纱厂多次面临困难时,他向官府请求援助,但惨遭拒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始终坚持不懈,多方筹措资金,苦心经营才使得纱厂得以盈利。————摘编自郭伦德《近代民族企业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精神品质。(2分)材料三时间 概况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初,经过全国人民3年多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得以恢复。1952年工业总产值349亿元,比1949年增加1.49倍。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开始,全国城乡迅速形成参加和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热潮。1957-1966年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到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等从无到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用3年多时间,建设起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铸就了“铁人精神”。————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2分)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4分)17.(17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中国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2分)并分析其签署的意义。(2分)材料二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坚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人民,以持久战武装全国民众思想,并带领民众英勇战斗在抗日战争前线,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彻底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摘编自徐蓝《百年巨变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所起的作用,(1分)并说明原因。(4分)材料三 2025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见右图),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摘编自光明网《中国人民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对标识中的“长城”和“橄榄枝”作解释。(2分)(4)某校要举办一场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主题活动,请你为该活动设计一个方案。(6分)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2025年9月2日 二、参加人员:全校学生 三、活动目的: 。(2分) 四、活动形式:演讲比赛 五、演讲稿内容要点: ①胜利意义: 。(2分) ②个人感悟: 。(2分)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5: ABCBD 6~10: CBCDA 11~14: AC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25分,第16题16分,第17题17分,共58分。)15. (25分)(1)变化(2分):从被迫妥协到主动出兵。(2分)原因(2分):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2分)(回答“文景之治”或“休养生息”给1分, “国力强盛”或“匈奴不断南下袭扰,威胁边疆安全”给2分)(2)措施(3分):政治:和亲;册封;怀柔、招抚;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经济:开发边疆;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文化:安置边疆民族子弟学习;颁赐汉文经典书籍。(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开作答,一点1分,每个角度任答1点即可)特点(4分):方式灵活多样;继承创新;措施全面;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一点2分,回答2点即可)(3)意义(8分):加强管理,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开发边疆,促进边疆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一点2分,任答4点即可)(4)(6分)论题1:中国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1分)秦朝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加强对该地区的有效管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可见唐太宗边疆治理措施成效显著。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元朝采取因地制宜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如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南地区设置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全面治理和地区性开发,使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这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4分)综上,中国古代史上历代王朝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边疆政策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分)论题2:唐朝的边疆治理措施全面,影响深远。(1分)政治方面,唐朝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域地区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经济方面,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时,同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化方面,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文化发展。(4分)综上,唐朝积极开明的边疆政策,全面而有效,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分)论题3:明清时期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推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分)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加强了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并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促进了民族交往。清朝,在西藏地区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西北地区,康熙时期出兵准噶尔,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管辖;清政府妥善安置了归国的土尔扈特部。在东南地区,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4分)综上,明清时期边疆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分)其他参考论题:中国古代的边疆治理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思想一脉相承;边疆治理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观点正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即可得分)16. (16分)(1)影响(8分):积极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促进了人口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壮大了工人阶级队伍;提高了妇女地位。消极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造成了环境污染;加剧了贫富分化。(一点2分,需一分为二辩证地回答,回答4点即可)(2)品质(2分):报效祖国;不畏艰辛;持之以恒;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点1分,回答2点即可)(3)成就(2分):工业总产值提高;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新兴工业的兴起;初步形成了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一点1分,回答2点即可;如答具体成就,可酌情给分)原因(4分):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党和国家的领导;劳动精神的激励和鼓舞;英雄模范人物的作用。(一点2分,回答2点即可)17. (17分)(1)背景(2分):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化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2分)意义(2分):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形成)。(2分)(2)作用(1分) :中流砥柱。 (1分)原因(4分):卓越的政治领导能力指引抗战方向;最早提出抗日主张并率先开展抗日斗争;坚持正确的战略策略(持久战);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斗争最前线;带领人民群众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一点2分,回答2点即可)(3)解释(2分):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1分)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1分)(4)活动目的(2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涵养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2分,回答1点即可)胜利意义(2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点2分,从抗日战争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任选一个角度回答1点即可)个人感悟(2分):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要跨越分歧,共筑和平;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点2分,回答1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