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4.11古代日本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授课教师:********班 级:********时 间:********幻灯片 1:标题页标题:古代日本幻灯片 2:引言 —— 东瀛列岛的文明演进图片展示:日本富士山与京都古建筑的拼合图,左侧是雄伟的富士山,右侧是古朴的寺庙建筑。文字说明:日本是位于东亚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众多小岛组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日本从原始部落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通过与中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的交流,日本不断吸收外来文明,并结合自身特点,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幻灯片 3:古代日本的早期发展 —— 绳文时代与弥生时代图片展示:绳文时代的陶器图片、弥生时代的铜剑和稻作遗址图片。文字说明:日本的早期历史可追溯到绳文时代(约公元前 10000 年 - 前 300 年),这一时期人们使用绳纹图案的陶器,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公元前 300 年左右,进入弥生时代,水稻种植技术从中国传入日本,农业逐渐发展,金属工具开始使用,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异,小型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幻灯片 4:大和国的统一与天皇制的起源图片展示:大和国时期的古坟图片、象征天皇权威的八尺琼勾玉图片。文字说明:3 世纪中叶,日本本州中部的大和国逐渐兴起,不断征服周边部落,到 5 世纪统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后来改称 “天皇”,天皇被神化,视为神的后裔。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贵族势力强大,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幻灯片 5:中日文化交流的开端 —— 遣隋使与遣唐使图片展示:日本遣唐使船复原图、鉴真东渡示意图。文字说明: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从 7 世纪开始,日本多次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国。遣唐使带回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高僧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和中国的建筑、医学等技术,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幻灯片 6:大化改新 —— 日本社会的重大变革图片展示:大化改新时期的场景复原图、日本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的平城京(今奈良)平面图。文字说明: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大化改新”。改革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废除世袭贵族特权,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实行土地国有制,按人口分配土地,征收赋税;推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幻灯片 7:平安时代的文化繁荣图片展示:平安时代的和服图片、《源氏物语》手稿图片、日本传统园林图片。文字说明:794 年,日本迁都平安京(今京都),进入平安时代(794 - 1192 年)。这一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衰落,贵族势力重新崛起,尤其是藤原氏掌握了实际权力。文化上,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出现了《源氏物语》等著名文学作品,和服、茶道、花道等传统文化开始形成并发展。幻灯片 8:武士阶层的兴起图片展示:日本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图片、武士道精神相关的绘画图片。文字说明:随着中央集权的衰落,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纷纷组建私人武装,武士阶层逐渐兴起。武士以武艺为生,效忠于自己的主公,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武士道精神,强调忠义、勇敢、廉洁等品质。武士阶层的兴起为后来幕府统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幻灯片 9:镰仓幕府的建立 —— 日本幕府时代的开始图片展示:镰仓幕府遗址图片、源赖朝雕像图片。文字说明:1185 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击败对手,掌握了国家实权。1192 年,源赖朝被天皇任命为 “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幕府,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幕府是武士集团的统治机构,将军成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天皇仅保留名义上的权威。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幻灯片 10:室町幕府与战国时代图片展示:室町幕府时期的建筑图片、战国时代的战争场景图片。文字说明:1336 年,足利尊氏建立室町幕府,但幕府的统治并不稳固,地方大名(诸侯)势力强大,相互混战。1467 年,爆发 “应仁之乱”,日本进入战国时代(1467 - 1568 年)。这一时期,各大名割据一方,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但也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幻灯片 11:安土桃山时代与统一图片展示:织田信长的安土城图片、丰臣秀吉的大阪城图片。文字说明:16 世纪中后期,织田信长逐渐崛起,通过一系列战争控制了日本中部地区。织田信长死后,其部下丰臣秀吉继续进行统一战争,最终于 1590 年统一日本。丰臣秀吉在京都附近建造了宏伟的大阪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这一时期被称为安土桃山时代(1573 - 1603 年)。幻灯片 12:德川幕府的统治 —— 江户时代图片展示:德川家康雕像图片、江户城(今东京)平面图、日本浮世绘图片。文字说明:1603 年,德川家康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德川幕府,日本进入江户时代(1603 - 1868 年)。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居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流,仅允许与中国、荷兰等少数国家进行贸易。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浮世绘等文化艺术形式盛行。幻灯片 13: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文字列举:文学: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作者是紫式部,作品描绘了贵族的生活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艺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能剧、狂言是独特的戏剧形式;浮世绘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绘画艺术,对西方印象派绘画产生了影响。建筑:古代日本的建筑受中国影响较大,如奈良的东大寺、京都的金阁寺等,体现了中日建筑风格的融合。宗教: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得到广泛传播,与日本本土的神道教逐渐融合,对日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幻灯片 14:总结文字总结:古代日本从早期的部落联盟发展到统一的国家,经历了大化改新等重大变革,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本积极吸收中国等周边国家的先进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阶层崛起,社会等级森严,但也创造了繁荣的文化。古代日本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其不断演进和创新的文明特质。幻灯片 15:课堂练习题目展示:给出一些与古代日本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或简答题,如 “日本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进行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是什么?”“古代日本有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幻灯片 16:课后作业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对古代日本影响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古代日本历史发展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和时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幻灯片 17:结束页感谢语:感谢观看,欢迎提问和交流。5课堂检测4新知讲解6变式训练7中考考法8小结梳理学习目录1复习引入2新知讲解3典例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地理位置环境一、6世纪前的日本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环境影响: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2.大和政权的统一一、6世纪前的日本1世纪-2世纪3世纪中叶5世纪兴起大和出现实现统一3.大和政权的统治王室贵 族平民平民平民领地部生产组织形式部民地位近似奴隶最高统治者称“大王”海部田部锦织部锻冶部一、6世纪前的日本二、大化改新1.背景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任务一】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2.概况时间:人物:史称:特点:646年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大化改新日本效仿唐朝典章制度准大唐这么繁荣,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一下大化改新赐国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国好的好的二、大化改新3.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日本二官八省制州(郡)县唐朝三省六部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二、大化改新经济上③统一赋税。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①公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提高了公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公民没有人身自由奴隶地位的的部民成为有人身自由的公民,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二、大化改新4.意义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政治经济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贵族之间征战不休。天皇制中央集权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性质:中央统治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变革。二、大化改新【拓展学习】日本大化改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日本的和同开珎开元通宝9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二、大化改新三、幕府统治1.背景——封建庄园制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日本政府为增加耕地,鼓励民间垦田并承认垦田私有,于是有势力的贵族、寺社积极垦田,设置庄园。材料2:9世纪末以后,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在不输不入特权下,庄园完全变成封建贵族、寺社的私人领地。材料3:九世纪中期,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任务二】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土地私有兼并盛行政府承认垦田私有贵族 豪强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庄园形成不输不入特权武士集团形成保护庄园主武 士性质血缘关系主从关系影响:中央对地方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三、幕府统治2.武士和武士集团目的:成员:性质:形成: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武士)小的武士集团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三、幕府统治3.幕府统治三、幕府统治源 氏平 氏击败幕 府时间:人物:地点:影响: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镰仓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拓展学习】你知道幕府时代的三大幕府吗?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幕府时代三大幕府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幕府统治4.武士道内容:实质: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材料研读: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事亲之孝、待妻之义、对子之慈都必须让位于对主公的忠诚。以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三、幕府统治影响: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消极:明治维新后,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三、幕府统治1.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奴隶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治兴盛极大地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改革。材料反映了( A )A. 大化改新的背景 B. 大化改新的内容C. 大化改新的性质 D. 大化改新的影响A2345612. [新情境]下面是某学术讲座的通知,可以作为该学术讲座第一手史料的是( C )学术讲座主题:大化改新 主讲人:薛教授时间:2023年9月4日地点:山西省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CA. 纪录片《日本古代史》B. 电视剧《大化改新》C. 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D. 薛教授所写的相关论文2345613. [2024·临汾月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规定:效法唐朝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的租庸调制。这说明大化改新( B )A.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B. 注重学习先进的制度C. 扩大了天皇管理权力D. 促进了社会性质转变B2345614. 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这表明当时日本( B )A. 照搬唐朝政治经济制度B. 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C. 武士集团逐步发展起来D. 已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B2345615. [新情境]某班同学在学习关于日本历史的相关内容时,制作了下面两幅图。据此判断图中展示的内容( C )A. 使日本基本建立奴隶制B. 导致日本成为中国属国C. 推动了日本封建化进程D. 加速幕府统治走向衰落C2345616. [2024·朔州月考]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C )选项 史实 结论A 大和政权的建立 日本国号开始出现B 大化改新 日本武士阶层开始出现C 镰仓幕府设立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D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由天皇任命 日本天皇大权在握C2345611. [时空观念][2024·太原月考]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面两则材料所示的改革,其共同之处是( A )231(附庸)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您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敌人。” 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隋使出使中国。A. 都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B. 都通过向中国学习而成功C. 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封赐D. 都实现了王权的高度集中答案:A2312. [历史解释]日本大化改新时,将中国的佛教、儒学、茶艺等引入日本,与日本文化融合并改造,变成了日本本民族的意识形态;而宦官制度和科举制度,由于与日本社会不契合,所以日本未引入。这主要说明了日本民族( B )A. 具有盲目的媚外性B. 立足本民族有选择地汲取C. 具有强烈的排他性D. 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B2313. [新视角]7世纪前,日本主要使用实物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大化改新时唐朝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7世纪下半叶,日本出现了以唐朝开元通宝为模板而仿铸的本土金属铸币——富本铜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币制体系。据此可知( C )CA. 币制改革是大化改新的重点B. 幕府在经济领域加强集权C. 唐文化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D. 唐钱币加速锁国政策的破产231点拨:根据材料中“唐朝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唐朝开元通宝为模板……逐步建立了独立的币制体系”可知,唐文化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大化改新的重点,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经济领域加强集权,排除B;日本锁国政策是在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231 观察下面两幅城市平面图,概括两座城市布局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说明了什么?(4分)答案:共同点:建筑物以中央大街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布局严整,道路笔直;政治中心(宫殿)位于城市北面;城中都有东市、西市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说明:日本平城京效仿中国唐朝长安的整体规划和布局。(1分)课堂小结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大和政权统一日本部民制幕府统治改革背景重要人物和时间改革内容改革意义庄园制形成;庄园“不输不入”武士和武士集团产生源氏武士集团崛起幕府统治的特点武士道思想的形成古代日本谢谢观看!阿木提江‘塔西吐木尔 1389932608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