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
政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西欧封建庄园制度
中世纪晚期 (11-15世纪) 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 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①时间:
壹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 · 租地农场建立
1.租地农场出现的背景:
⑴垦殖运动
材料一: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到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列岛人口增长到4倍。在这段时期内,第一次出现2万人以上的城市。
——卡洛《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中世纪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引入了重犁。以前,农耕一直沿用古罗马时代的小型轻犁,并不适用于北方的土壤。而11世纪以后,大型重犁出现,湿重的土壤得以充分犁耕。
——河源温等《图说中世纪生活史》
人口增长,原有耕地不足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领主组织;农民自发
②垦殖的土地:
③垦殖参与者:
④新垦区的特点:
C.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B.垦殖者具有自主经营权
A.垦殖者是新开发地区的主人
11世纪以后
林地、荒地和沼泽
农奴与领主关系:
人身依附关系变弱
自由劳动力增加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也不需要交纳捐税,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地租形式:
劳役地租 货币地租
壹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 · 租地农场建立
1.租地农场出现的背景:
农奴
自由农民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缴纳迁徙税
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耕地荒芜
⑵庄园制度的衰落和瓦解
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壹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 · 租地农场建立
1.租地农场出现的背景:
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⑶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①背景:
②集中方式:
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租地农场
建立者
壹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 · 租地农场建立
2.租地农场的建立:
(最早、最典型: )
①时间:
英国的租地农场
14世纪中叶以后
②建立过程:
转租
购买
领主
其他佃户
承租、购买
出租自营地
富裕农民
租地农场
(土地集中)
租地农场主
无地少地农民(土地劳动者)
庄园领主
(土地所有者)
出租土地
靠租金生活
缴纳租金
雇佣工人支付工资
租地农场主(土地经营者)
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
壹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 · 租地农场建立
2.租地农场的建立:
③生产经营:
农业工人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不参与生产管理)
货币关系、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农业资本家
欧洲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牙
将产品推向市场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流行时间
人员组成
生产关系
产品走向
规模
性质
9世纪开始
14世纪中叶以后
领主、佃户(农民/农奴)
租地农场主、雇工
依附关系
雇佣关系
自给自足
推向市场
土地分散
土地集中(扩张)
封建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租地农场的特点:
1.领主或富裕农民把土地逐渐集中起来,规模变大,效率变高。
2.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富裕农民与少地无地农民形成雇佣关系。
3.农副产品推向市场,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壹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农业 · 租地农场建立
3.农副产品市场化:
大农场促进了较大的地区性市场的形成。
……许多农场已经着眼于市场需求,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牛奶生产和有利可图的食品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如水稻、葡萄、橄榄、水果、蔬菜、桑树和染料作物等。
——《早期欧洲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一些商人将在乡村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成为远程贸易的主要产品。
贰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手工业 · 手工工场
1.不同阶层推动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业作坊得到发展。
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在同一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手工业作坊
2.手工工场发展的过程:
分散的手工工场
集中的手工工场
手工业者
农民
商人
①生产关系:
②产品流向:
③生产方式:
贰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手工业 · 手工工场
3.手工工场的特点
商人
提供劳动、分工协作、生产商品
提供原料、配备工具、集中劳动
工人
雇佣关系
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雇佣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相关史事
P62
面向市场
集中生产、分工协作
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欧洲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牙
贰 · 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手工业 · 手工工场
3.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土地关系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封建庄园→租地农场)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社会的整体面貌
结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采用新的经营方式
叁 · 社会结构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
富裕农民
材料一:……,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材料二:我的面包和酒都是最上等的,谁也没有我藏酒丰富,我的饮食跟着时节变换。我主持陪审团的审案会议, 多次代表我的郡当选议员,还曾当过郡长和辩护律师。
①背景:
②表现:
13、14世纪
地位衰落
贵族
抵押、变卖
土 地
富裕农民
骑士
集中土地
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建立租地农场)
农村中
富有生气的
阶级力量
掌握生产、交换环节
投资乡村、置办田产
叁 · 社会结构的变化——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市民中上层分子所掌握的财富十分可观,经济上他们是国王和大封建主依靠的对象。政治上他们操纵城市的政局,左右城市的政治倾向,并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
2.城市:
市民阶层
手工业者
城市居民
享有新的契约关系
赋予的权利
(自由和自治)
商人
与贵族联姻/成为官员
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建立手工工场)
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结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
经营方式
农业:垦殖运动—庄园→租地农场
社会结构
的变化
手工业: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成为农村中
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城市:
市民阶层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农村:
富裕农民
新的阶级力量
生产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化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思考: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世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2:中世纪城市逐渐造就了一个中间阶级(市民阶级)。正是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②新的社会阶层成为欧洲社会中强有力的政治力量,为步入近代准备了阶级力量。
①市民意识的觉醒与城市文化的兴起为西欧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
文艺复兴
经济
新航路开辟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代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
资本主义从冰封千年的封建土壤中露出了新芽,给西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迎来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
西欧开始了脱胎换骨的社会变革,转型后的西欧以全世界为活动舞台,成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持续引领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