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辽通市科尔沁区2025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辽通市科尔沁区2025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历史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6
10
答案
D
D
B
A
A
B
D
A
二、材料分析题
11.(11分)(1)重视民生;以民为本等。(1分)写出两位人物及对应的措施
及成效。例如:汉文帝,继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之后出现了
文景之治的局面。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出现贞观之治。
元世祖,注重农桑,改变了以往蒙古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最终完成统一大业(4分
(2)(时代背景1分,事迹1分)
示例: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常香玉捐赠“香玉剧社号”
战斗机一架,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祖国抗美援朝,体现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的决心。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钱学森突破层层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我国运载
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
弹一星”精神。
③20世纪60年代,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以身作则,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
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体现了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时代精神。
④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
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体现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
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⑥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帮助多名贫困女
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体现了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
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3)措施:实施脱贫攻坚;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
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加强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2分)
认识:政策的制订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
产党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要依靠人民群众的
伟大力量建设国家等。(2分)
12.(9分)(1)影响:刺激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开始了解国
际形势,研究国外史地,欲求御敌之道。(2分)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
(2)准备:群众基础、思想基础、阶级基础(2分)特点:各族、各界群众
积极参与的广泛性(广泛性)(1分)
(3)背景: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1分)
作用:鸦片战争后,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五四运动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华
民族认同)。(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分)
13.(10分)评分说明2025 年科尔沁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
1.如右图是《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国两大农业区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②区域的先民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B.②区域先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C.①区域先民房屋样式为干栏式建筑
D.①②区域先民已进入原始农耕生活
2.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保证了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统一 B.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C.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3.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 B.农耕技术取得突破
C.游牧文化完全消失 D.民族交融趋势明显
4.据目前考证的情况来看,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340人。其中有80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学作品涌现 B.印刷术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对外交流频繁
5.以下史事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
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6.20世纪初,中山装的诞生和流行,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袍服制一统天下的局面,打破了传统服饰的等级观念。这反映出当时
A.人们偏爱传统服饰 B.西方服饰受到追捧
C.自由平等观念流行 D.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7.如右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这反映了
A.中国影响力不断扩大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8.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世界古代史研究,一位同学发现古希腊的某个双耳细颈陶罐绘有身着丝绸的妇女形象,另一位同学在文献中找到中国被古希腊人称为“赛里斯”(意为“丝国”)的记录。两位同学的发现可以证实古希腊时期
A.制陶技术高超 B.东西方文明交流
C.女性地位提高 D.城邦政治的繁荣
9.如下表所示为15、16世纪以来以美洲为中心的物种交流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美洲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B.新航路开辟导致殖民扩张
C.郑和下西洋拓展了世界市场 D.全球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10.有学者指出,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已经没有未被占领的领土,然而欧洲帝国扩张的渴望仍无
法满足。于是国际秩序变成一场零和游戏(注: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在日益紧张的关
系和互相怨恨的气氛中,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创建了一系列联盟。这“一系列联盟”
A.催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形成了亚洲战争策源地
C.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1.(11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个人(部分)
材料三2023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表格中人物言论反映出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任选两位人物,分别说出
该人物践行其言论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5分)
(2)在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功勋人物,仿照示例,结合时代背景介绍其事迹。(2分)(示例除外)
示例:⑤袁庚:改革开放时期,袁庚创办培育了我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3)根据材料三,列举我国在2023年改善社会民生方面的措施。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江山
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认识。(4分)
12.(9分)近代以来数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进行救国救民的英勇斗争,民族意识逐步觉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意识朦胧觉醒]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一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他们开始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寻求御敌之道。……魏源根据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等资料,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该书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材料二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材料三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的情况下,国家难以统一、使得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国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在知识界掀起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讨论,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这一时期,知识界、政界甚至全民的参与使国家认同得到全面推进。
——摘编自贺东航等《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魏源翻译西方书籍的目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分析“全面觉醒”体现了五
四运动的哪一特点 (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的时代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民族意识觉醒对近代中国的推动作用。(3分)
13.(10分)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请根据材料内容,从以下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观察角度:(1I)改革创新 (2)危机应对 (3)杰出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