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川卷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17小题25分,18小题12分,19小题15分,共52分17.“交通天下”是我国古代先民的理想与情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25分)【交通南北】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分析两条大运河开通的条件。(4分)【交通工具】材料二图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二:南宋海船(2)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材料二中史料分别属于哪种类型?(2分)史料中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6分)【交通内外】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政策开明、技术先进材料三辽宋复发达的中外交通繁深的外贸防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期的对外交流四大双明、释传制度、纸币、大文、历法、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等亚然中国北宗教、医码学、数学、天文历法。建筑。音乐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有哪些?(3分)并分析这一时期交通发展的影响。(4分)七年级历史第4页共6页【交通理念】材料四明成祖时,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摘编白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据统计,我国目前现有农作物中,至少有二三百种是来自国外…明清时期,美洲作物及粮食作物所占比重相对加大概括而言,中国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农作物传播持续了4000余年。一病编自崔思明《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顺治时期,领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1793年,马夏尔尼在承德魏见乾隆皇帝。清廷将该使团视为英国的一次朝贡,双方发生激烈的礼仪之争。一摘编自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2分)说明国家政策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作用。(4分)18.文脉共潮生,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类别时代成就列举(部分)唐“诗仙”李百、“诗圣”杜甫文学宋李清照《如梦令》明清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科技宋元活宇印别术、指南针的应用明清①唐②艺术元关汉御《实城冤》明清汤显祖《牡丹亭》、京刷感柳宗无认为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思想宋③明清顾炎式“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贡焉耳矣”摘编白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一项①②③三处具有代表性的成就。(6分)(2)请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6分)七年级历史第5页共6页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48分,每小题3分)1-5:B D C B A6-10:A B D A C11-15:D B A C D16:B二、非选择题(52分)17.(25分)(1)条件:历史上,前代水利工程奠定基础;地理上,南北经济交流需求,河流分布便于开凿。(4分)(2)类型:图一为图像史料,图二为实物史料(2分);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海船等。(6分)(3)路线: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驿站系统等。(3分)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发明与技术;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世界文明发展。(4分)(4)变化:从开放(如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如“禁海令”)。(2分)作用:开放政策促进文明互鉴,闭关政策阻碍交流与发展。(4分)18.(12分)(1)①《天工开物》(或《农政全书》);②颜真卿书法(或吴道子绘画);③程朱理学。(6分)(2)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延续性与创新性。(2分)理由:唐代诗歌、宋代词、明清小说体现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的应用与传播,展现科技的创新。这些成就既继承前代传统,又不断突破,彰显传统文化的生命力。(4分)19.(15分)(1)措施: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册封、设置机构(安西都护府等)。(2分)意义:加强民族联系,促进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2分)(2)文物:北宋卤簿钟(1分)价值:反映宋金时期的政治礼仪或文化交流,为研究民族关系提供实物证据。(2分)(3)特点:民族迁移频繁;多民族杂居交融;形成新民族(回回);中原文化成为主流。(4分)(4)启示:坚持民族平等与团结;因地制宜治理边疆;运用法律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文化交融。(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