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盱眙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 )
A. 汉、东晋、元 B. 西汉、隋、元
C. 西汉、宋、元 D. 汉、五代、宋
2. 明知艰险却仍逆流而上是“逆行者”的一种精神写照。唐代高僧玄奘和鉴真克服千难万险,一个西行,一个东渡,都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们的“行走”( )
A.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B. 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C. 加强了边疆管理 D. 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 观察中国钱币博物馆的下列展品,它们可以反映出辽宋时期( )
A. 农业发展非常迅速 B. 民族间的交流借鉴
C 注重发展海外贸易 D. 对外交通非常发达
4. 探究“宋代工商业发展”,有下列资料可以参考,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大型历史主题纪录片《大宋王朝》 B. 元朝脱脱等人所撰《宋史》
C. 元末明初施耐庵著《水浒传》 D. 南宋古沉船“南海Ⅰ号”的文物
5. 在明朝的历史上有一位名臣,他的改革如同一把利剑,劈开了沉闷的暮气,让一个即将衰败的帝国短暂地恢复了活力。这位名臣是( )
A. 王安石 B. 沈括 C. 张居正 D. 郭守敬
6. 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博物馆文化,淮安博物馆邀请你参与布展。下图物件应归入的展区是( )
A. 科技发明 B. 文学创作 C. 艺术创造 D. 军事装备
7.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最后推翻明朝的政治力量是( )
A. 投降清朝的吴三桂 B.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
C. 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D.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
8. 绘制知识结构图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某学生构建了清廷对某一地区管辖的知识结构图。其中知识结构图“____”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新疆 B. 西藏 C. 台湾 D. 黑龙江
9.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 )
选项 史实 推论
① 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驱逐了俄国殖民者,维护了国家统一
③ 毕昇编著的《天工开物》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④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界非常活跃,出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下列思想家与观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王守仁——“知行合一” B.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 顾炎武——存天理,灭人欲 D. 王夫之——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
11. 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代《农政全书》记载了上海等地出现了稻棉轮作制……这些都是很好的经验。
——曾勋、马成《农学历史》
材料三 由越南传入的新品种,成熟早,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当时湖广地区成为了新的商品粮基地。
——摘编于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清朝前期我国耕地面积统计简表
时间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7414495
(1)据材料一,指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朝代。
(2)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上海等地水稻耕作技术提高的表现。材料三中,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是什么?玉米、甘薯等作物原产于哪里?
(3)材料四中,1661-1766年,清朝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朝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这种限制贸易政策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导致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科学技术进步促使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荣”?为了管理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
(2)材料二中,郑和船队从哪一港口出发?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
(3)写出图一中明朝一位抗倭英雄的名字。这些抗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图二反映的战争结束后,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4)材料四是对清朝哪一外交政策的评价?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当今中国外交建设启示。
13. 盱眙县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开展一场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图A
材料二 到乾隆时期,清廷不仅……压制不同政见,而且搞了许多断章取义令人啼笑皆非的冤狱……徐述夔的诗句“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被乾隆皇帝曲断为:“借朝夕之朝,作朝代之朝,且不言到清都,而云去清都,显有欲兴明朝,去本朝之意”,遂兴大狱。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努力经营边疆地区。清廷统一台湾后,在此设府县,派兵驻守。……
——摘编自马汝珩、赵云田《清代边疆民族政策简论》
材料四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总的特点是:承古萌新;文学艺术繁荣,科技由发展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开始进入新阶段。
(1)材料一中,“罢丞相”是哪位帝王采取的措施?为了监视官民,他还设立了什么机构?图A是清朝雍正帝设立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哪一中枢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在我国台湾、西北地区设置的机构(或官职)分别是什么?
(4)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哪一新的剧种出现能证明“艺术繁荣”?
(5)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盱眙县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30分。)
【11题答案】
【答案】(1)
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兴修水利;水稻技术提高
南宋 (2)
稻棉轮作制
占城稻
美洲 (3)
耕地面积显著增长
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高产作物推广
(4)
重视农业技术革新;引进优良品种;政策支持;兴修水利
【12题答案】
【答案】(1)技术:宋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机构:市舶司。 (2)港口:刘家港。
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以中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特产或馈赠国王,不侵占他国土地和财富。
(3)英雄:戚继光。性质: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条约:《尼布楚条约》。
(4)政策:闭关政策。
消极影响:这种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5)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中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他国先进成果;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外交政策,顺应历史潮流。
【13题答案】
【答案】(1)帝王:明太祖朱元璋。机构:锦衣卫。图A:军机处。
(2)措施:文字狱。目的: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
(3)机构:康熙:台湾府;乾隆:伊犁将军。
(4)形式:小说新剧种:京剧。
(5)主题名称:明清时期的政治、文化与边疆治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