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铅笔把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 下面示意图展示了我国近现代史上里程碑意义重大事件,其中改天换地是指(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长征胜利 C. 西安事变 D. 新中国成立
2. 下面是1950年创作的漫画《纸老虎》(漫画里的字分别是“杜鲁门声明”“38度线暴风雨”)这幅漫画创作的直接背景是( )
A. 三大战役开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 D. 八国联军侵华
3. “新中国成立初,全国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总耕地的14%”。这个材料说明了当时土地改革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方法 D. 影响
4. 为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 以土改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 档案馆保存的关于土改的档案
C. 对农村老人的访谈记录 D. 关于土地改革的电影片段
5. 黄继光写给家里的信:“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祖国家人幸福日子,男决心在战斗中不立功不下战场。”他的岗位是在( )
A. 渡江战役中 B. 科学研究所 C. 工业建设中 D. 反侵略战场上
6.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这两项成就出现在我国的( )
A. 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中原地区
7.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建立了工业基础,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材料中说的是( )
A. 大跃进运动 B. “一五”计划 C. 新中国成立 D. 三大改造
8. 下图是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描绘了纺织工人生产的场景。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意图是( )
A. 说明了新中国男女平等 B. 证明我国科技水平的先进
C. 表现我国工业基础落后 D. 赞扬人民工业建设的热情
9. 1953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迎接普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认真准备这次普遍的民主选举运动。”该材料可用于研究新中国的( )
A 民主政治建设 B. 教育事业发展 C. 市场经济体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我们是通过史料认识历史。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如果我们要研究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以下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 B. 雷锋遗留的手稿和日记
C. 书籍《人生的榜样——雷锋》 D. 二愣同学课堂记录笔记
11.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标语:“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村杀一口,足够吃半年”等。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 养猪技术很大提高 B. 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C. 缺乏经济建设经验 D. 农业种植技术发展太快
12.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 开国大典 B. 祖国统一 C. 科技成就 D. 改革开放
13. 有关一位领导人的信息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设计师、南方谈话、“一国两制”。这位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袁隆平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第一步是(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加入世贸 C. 香港回归 D.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5. 20世纪90年代初,姓“资”姓“社”问题引发激烈讨论,成为我国发展过程的困局。下列直接为这一次困局指明方向的是( )
A. 科学发展观 B. 邓小平南方谈话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提出中国梦
16. 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的建设。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规划这一战略发展布局的领导人是( )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习近平 D. 邓小平
17. 新中国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结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一国两制
C. 改革开放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 下面是我们中央政府拨给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情况。对这个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扶持资金(亿元) 1.12 6.42 6.73 10.26
A.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B.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C. 促进当地独立发展 D. 在当地实行一国两制
19. 20世纪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
A. 特别行政区 B.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C. 经济开发区 D. 经济特区
20.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共同倡导提出,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求同存异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反对霸权
第II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21. 根据下面图片呈现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纪念碑是哪一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2)图二纪念碑于2001年建成,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西藏和平解放在当时对于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3)请你指出图三纪念碑应该纪念的英雄人物两名,并说明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
22. 阅读下列关于我国一五计划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 在毛泽东看来,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不免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材料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加上苏联等友好国家的支持,到1957年底,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35.3%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1)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上述哪些材料为这个决策提供了理由?(只写材料序号)
(2)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一五计划能超额完成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四中的结论“一五计划”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材料四指出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5日,二十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五十多个中等城市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二 为生产1070万吨钢,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奋战在荒野,白天一片人,黑夜一片火。
(1)根据材料一信息指出是对哪一个行业的改造?你认为三大改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内容出现在哪一个历史事件当中?图片内容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
(3)请你指出材料二历史时期经济建设中涌现的两名英雄模范人物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开始,中国以计划经济进行“赶英超美”的原始工业积累。1959—1979年,中国城市人口数量净减少了1800万。从1958年到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元,农民不到2.6元,油灯、纺车、扁担、辘轳、镰刀、锄头、石磨……一切与2000年前没有太大不同。一个农民每天口粮不足8两。袁腾飞先生说:1958年,他母亲“每月工资37.5元,在北京大兴教书,经常早起,非常希望有块表。当时一块手表120元,要4个月不吃不喝才行,姥爷心疼母亲,但是爱莫能助。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担任处长的姥爷也没有表”。
材料二 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同时还获得了数千亿美元的国际援助,1992年—2007年中国出口额增长了十几倍,到2010年中国以1.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不断增长的GDP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5倍,改革开放,更离不开全球化,中国用30年走完西方200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我国国民生产生活方面的情况?(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当时国民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符合史实任两点均可)
(3)材料二信息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道路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5. 历史兴趣小组为探究历史问题,收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节选)
材料二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歌词
材料三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照片)
(1)探究香港回归的历史,上述哪些材料最可信?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探究香港回归,除了上述类型史料以外,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铅笔把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C
第II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21题答案】
【答案】(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周年:50周年;
意义:标志我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3)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其他符合史实均可);
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任一即可)
【22题答案】
【答案】(1)材料:材料一、二、三。
(2)原因: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的努力和热情;苏联帮助。
(3)依据: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很大提高。
【23题答案】
【答案】(1)行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最终目的: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历史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现象:大炼钢铁,浮夸风
(3)英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雷锋(其他符合史实任两人均可)
【24题答案】
【答案】(1)城市化水平低,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很低
(2)重点发展重工业,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以及文革的破坏
(3)世界第一出口国,经济增长率和工业化程度;依靠科技;农业基础,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潮流
【25题答案】
【答案】(1)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三
(2)原因:“一国两制”的正确决策;香港人的爱国心。(符合材料二信息即可)
(3)史料:实物史料,音像史料,口述史料等(任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