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

A
卷)
2025.07
)七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新课标强调“以中外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基本线索,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
2.大运河跨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些河流多是东西向的,易引起泥沙下陷、水流外溢等诸多问题。但中华先民仍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大运河的开凿。由此可见,大运河的开通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D.带动沿岸城市繁荣发展
3.中国古代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它们具备的最根本的共同特征是
A.皇权加强,宣扬佛教 B.民族平等,贸易发达
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D.科举完善,选官公正
4.用技术革新重塑农业生产方式,某班级进行“解码唐朝的农业科技芯片”的主题学习,应选用的学习资料是
A.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曲辕犁 B.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C.宋代《耕获图》 D.王祯《农书》中描绘的秧马
5.“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是对下列哪部作品的评价
A.《汉书·张骞传》 B.《西游记》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6.“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一问题得以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7.北宋时期,枢密院(主要掌管军政)正职官员中,文职出身官员占73.9%;枢密院副职官员中,文职出身官员占83.7%;在枢密院存在的166年中,文官在枢密院任正职91年;在副职任职时间当中,文官独自任职121年。这反映出宋代
A.国家统一,息兵止戈 B.社会稳定,安居乐业
C.抑制武将,文臣统兵 D.不断改革,富国强兵
8.百度搜索词条出现的“北伐抗金、郾城大捷、莫须有”等词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魏征 B.辛弃疾 C.岳飞 D.宋应星
9.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这表明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是
A.新品种的引入 B.生产技术的革新 C.政府的高度重视 D.生产工具的改良
10.从唐朝的“开元通宝”到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货币形式发生了从金属铸币到纸质货币的重大转变,且整体朝着轻便易携的方向发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印刷技术的革新 B.冶铸工艺的进步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商业贸易的发展
11.元朝建立后,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也进入鼎盛时期。这表明元朝时期
A.结束了多个政权的并立 B.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 D.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基础
12.宋朝从官方到民间藏书之风盛行,各地州学都建有藏书楼,江西十一府,府府有藏书,私人藏书更胜官方。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朝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印刷技术创新发展
C.民族政权并立对峙 D.科举取士蔚然成风
13.现代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宋朝的《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展示了一幅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青绿山水”。这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泉 ②宋朝文学艺术比唐朝优秀
③宋朝时科学技术取得突出的成就 ④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王夫之批评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认为其压抑人性。明清时期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主要针对其哪一特点
A.过分强调形而上学主义 B.忽视社会现实问题
C.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性 D.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15.司马迁撰写《史记》的主旨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上述材料反映了两部史书
A.关注过去,沉浸于过去辉煌历史 B.记述了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C.追述历史,关注现实,以史鉴今 D.都是我国著名纪传体通史
16.“隆庆五年(1571年),明廷与俺答汗达成和议,开放边贸。”这一事件史称
A.隆庆和议 B.土木之盟 C.靖难之役 D.萨尔浒盟约
17.戚继光在《韬钤深处》中写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郑成功在《复台》中写道:“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诗中“海波平”“逐荷夷”的壮举
A.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B.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政权的统治秩序 D.抗击了当时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18.“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土地,历时三年查出隐漏田亩1.8亿亩。”这一举措的直接作用是
A.增加政府税收 B.强制推行均田制 C.促进殖民扩张 D.废除人头税制度
19.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B.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C.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D.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0.清朝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该做法的作用是
A.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为了弘扬儒家伦理道德
C.巩固了政治和思想上认同 D.出于强化边疆管理需要
21.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中央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香港
22.清朝通过实施武力征伐、平定叛乱、军府制度、盟旗制度、改土归流、设置理藩院、推行政教合一制度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制度基本定型疆域,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疆域在清朝时期基本定型得益于清朝
A.强化君主专制 B.注重边疆治理 C.推行闭关政策 D.实行文化专制
2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5.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指南针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各个朝代不断更迭、演变和完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反映唐朝完善的哪种政治制度。(2分)图二在地方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2分)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 ——摘编自《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2分)除此之外,明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皇权?(至少答出2个要点,4分)
材料三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抄写传达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摘编自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与哪一机构的设立有关?(2分)请简要概括这一机构的职能。(可以使用材料原文,2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 ② ③
《步辇图》(局部)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祭侄文稿》(局部)是颜真卿因自己侄子被史思明叛军杀害悲痛而作。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1)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一中一幅图像(示例除外),仿照示例,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影响。(选择图像2分,历史事件正确2分,影响2分,共6分)
示例:图像②《祭侄文稿》(局部):安史之乱,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材料二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阿鲁威《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④西城的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 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预备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三庆班《空城计》选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以上文学艺术作品序号填入相应空格中。(4分)
A.感慨诸葛亮鞠躬尽瘁: B.感怀赤壁之战:
C.称赞曹操: D.戏曲演绎著名历史故事:
材料三 明朝中期,城市居民对于出版物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明代书坊刻书进一步发展,分布地区较前更为广泛,数量更为增多。大众日常所需的各种医书、科技书、经史书等纷纷由书坊出版发行,文学作品和通俗读物也是书坊的重要产品……明代印刷装帧技术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明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朝中期出版行业发展的表现。(至少答出两个要点,4分)
材料四
(4)请从材料四中选择一座你喜欢的古城,为它设计具有独特历史特色的宣传语。(字数不限,4分)
28.(16分)史料是构筑历史认识的基石,市穿越历史迷雾的桥梁。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①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①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
——宋《萍洲可谈》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材料料一和下一题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类型?(2分)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南宋持罗盘陶俑
(2)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商人传到欧洲的?(2分)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三 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
(3)依据史料三海船的考古介绍,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2分)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材料四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4)材料四与清朝奉行的哪一外交政策有关?(2分)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BCAD 6-10 BCCBD 11-15 BBBCC
16-20 ABABC 21-25 ABBBD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
(1)三省六部制(2分);行省制度(2分).
(2)丞相专权或丞相专权乱政(2分)。措施:分散兵权,设五军都督府;设内阁;设置厂卫机构;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实行八股取士等(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
(3)军机处(2分);
职能: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可使用原文:只供传述缮撰。言之有理即可,2分)
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意思相近即可,2分)
(18分)
(1)图像①《步辇图》(局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图像③: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图像①③任选一幅即可,选择图像2分,历史事件对应正确2分,影响2分,共6分)
(2)A.③ B.① C.② D.④(4分)
(3)表现:分布地区广;数量多;品类多;装帧进步等。(符合题意,任写两个要点即可,共4分)
(4)示例:
我选择的城市:南宋临安城。我设计的宣传语:江南遗梦,偏安之都。(选择城市2分,宣传语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共4分)
(16分)
(1)类型:材料一是文字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2分)。
科技发明:指南针(罗盘)(2分)
(2)商人:阿拉伯人(2分)。
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对世界大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2分)
(3)情况: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发展。(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2分)。
主要职能:管理海外贸易(2分)。
(4)闭关政策(错字、多字、漏字不得分,2分);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符合题意且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