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给物体分类 课件(共12张PPT+教案+视频)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2024年)教科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给物体分类 课件(共12张PPT+教案+视频)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下册《科学》(2024年)教科版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2课 给物体分类
年 级:一年级
学 科:科学(教科版)
聚焦
奶制品区
果蔬区
日用品区
家电区
整齐
分类
方便
给物体分类
小木块
科学书
小红砖
塑料笔筒
乒乓球
圆柱橡皮
方形橡皮
钢尺
塑料尺
1. 给物体编号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
(颜色、形状、轻重等)









探究:尝试着来给物体分一下类吧
探究:根据形状给物体分类
塑料笔筒

乒乓球

圆柱橡皮

钢尺

塑料尺

长方体
不是长方体
小木块

科学书

小红砖

方形橡皮

研讨:这位同学是根据物体的什么特征来分类的呢?
球体
乒乓球

不是球体
小木块

小红砖

方形橡皮

塑料笔筒

圆柱橡皮

钢尺

塑料尺

科学书

我是根据物体的形状特征来分类的
研讨:选择同一个特征来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一定一样吗?
是否长方体
是否球体
分类标准
拓展:体育器材是怎么分类摆放的的呢?
谢谢观看!
mE国

。0e6t60id0ain
U
et红c20四1il1l
I⊙g&8
贸“图国冒
E
FUDOeLG
E周PeS目
SECHY110012M0110

B76BB4
W GAILIIS GE
a01011aN
oumR
1a7/
21070
25888

6256
OD I
面的D
7e23456789101112131415
0cm 1
234
567.
8910
《给物体芬类》记录单
ěiwùtǐfēnlei
我选系的物体特征
芬类结巢
第”类
第二类
给物体给类研形状
●●。◆●年年
第二类
给物体分类轻重)
0888
后带导导世世年千
d

给物体分类颜色
单●意
手德章子海
d
r
第二类
4
科学
①小木块
③小红砖
②科学书

方形橡皮
⑧钢尺
④塑料笔筒
⑤乒乓球
0m2
⑥圆柱橡皮

塑料尺
⑤乒乓球
科学
①小木块
③小红砖
④塑料笔筒
②科学书
⑦方形橡皮
⑥圆柱橡皮

钢尺

塑料尺
安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给物体分类
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第2课。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在上一课学生已经建立起认识物体特征的框架,本课学生将了解分类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并能依据物体的特征,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分到同一类中。 本课分为四个板块。 聚焦板块中,让学生唤醒生活中那些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分类经验。 探索板块中,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将常见的物体依据特征分成两类。需要经历给物体编号、选择一个合适的特征和根据特征给物体分类三个步骤。 研讨板块中,要明确两个研讨问题。“可以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分类”和“选择同一个特征来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一定一样吗?”在研讨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观察物体的特征。 拓展板块中,以学校体育器材的分类摆放为例,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了解要做好物品的分类,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 学习对象分析: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虽然对身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单一特征已有初步感知能力,并且在生活中(如整理玩具、超市购物)有过无意识的分类体验,但尚未建立起“根据明确特征进行分类”的理性认识。他们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乐于动手操作实物,但容易将不同特征(如“大小”和“轻重”)混淆,也较难理解“选择同一特征(如‘轻重’)进行分类时,由于对特征的具体界定(如‘轻’的标准)不同,可能导致分类结果出现差异”这一关键点。因此,教学需充分借助直观教具和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明晰特征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并关注对特征边界的讨论。
教学目标分析(含核心素养导向)
科学观念目标: 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科学思维目标: 根据选定的物体的某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探究实践目标: 1.能观察和对比身边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并能依据以上特征来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根据已经分类好的物体,推断出分类所用的依据。 态度责任目标: 意识到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关注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教学重点: 1.能够根据选择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根据已经分类好的结果,推断分类所选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尝试按其他特征进行分类,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受标准细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发关注,聚焦问题 1.引入:小明想去超市买一份酸奶,你能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吗,他应该去哪一个区域呢? 2.课件出示几张和超市相关的图片。 3.小结:小明应该去奶制品区域找酸奶,超市里的商品往往会整齐的分类,把同一类别的商品放到一起。 4.提问:这样分类有什么好处?(预设:会更整洁、有序、方便顾客挑选等)。 5.揭示主题:看来分类确实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尝试着给物体分一分类吧。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分类场景,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研讨、引领发现 活动一:给物体分类 1.任务:出示9样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请给这些物体分一分类。 2.提问:我们可以根据哪些特征来给物体分类?(预设:形状) 3.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来给物体分类。 4.提问:除了形状外,我们还能根据物体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呢?(预设:轻重、颜色、大小等) 5.小结:物体的特征有许多,比如:颜色、形状、轻重、大小、软硬、粗糙程度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分类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并能尝试着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依据给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二:猜分类依据 1.谈话:我们这里有另一个同学也对物体进行了分类,他的分类结果是这样的,你们能根据他的分类结果猜一猜他这次所选择的分类所依据的是物体的哪一个特征吗? 2.出示任务:出示两张已经分好类的图片,思考并找出其分类的依据。 3.交流反馈:图中的同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预设:形状。) 【设计意图】从给物体分类到判断物体分类的依据,体现了活动的进阶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从感受简单分类到判断给物体分类依据,增强其逻辑能力,进一步加深其对物体特征与分类之间的关联性的理解。 三、整理小结、提升认识 1.提问:刚刚第一位同学也是根据形状来给物体分类的,和这一位同学的分类结果一样吗?(预设:不一样) 2.提问:根据同一个特征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有不同吗? 3.小结:在选定给物体分类的特征后,我们还需要细分分类标准,有时候我们虽然选择了同一个特征来对物体进行分类,但是当分类的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设计意图】在选定标准分类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细分的标准。让学生明白分类的答案并不唯一,只需要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就可以。 四、深入探索、拓展研究 1.提问:出示体育器材分类的图片,过渡:它们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要这么分类? 2.交流反馈。 3.小结:一个好的分类方式可以极大的方便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要做好物品的分类和整理,还要时刻维护好他们哦!这样我们每次取用物品,都会很方便!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生活中许多的科学知识,并从中感受科学的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