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1937年,一首《卢沟桥歌》唱道:“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卢沟桥是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的一座古石桥。当时的卢沟桥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最后关头已临到” 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准备战斗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习目标:1.知道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以及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2.以七七事变、淞沪会战为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结合地图和材料,思考日本为何要进犯卢沟桥?“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卢沟桥的地理位置优越。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地点经过 抗战将领 结果 影响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①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②事变后日本全面入侵中国。1937年7月7日北平南郊的卢沟桥非法驻扎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根据课本101页,完成七七事变的信息第29军第132师师长赵登禹阁;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日本失踪士兵 志村菊次郎志村菊次朗(实际上他是去上厕所了并在随后不久归队),七七事变后,被遣送回到家乡,1941年,重新入伍。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犯南苑。29军副军长佟麟阁与日军从拂晓战至中午,壮烈殉国时年45岁。师长赵登禹冲入敌阵,挥舞大刀砍杀日军,后壮烈牺牲,年仅39岁。材料一:1937年太原成成中学400余名师生在刘墉如校长的带领下组成抗日游击队,举校从戎,共赴国难,走上了抗日战场,成就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大创举,被誉为“全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材料二:1937年广州街头,一个名叫标仔的擦鞋童,决定将自己一天劳动所得捐献出去,支持抗日。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的前三年,华侨汇回祖国的各种捐款共达国币20亿元,平均每月约6000万元,占当时全国军费开支的85%。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说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共同抗日。“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国内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华侨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行动。七七事变后的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1892—1937)“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阅读课本P101及材料,能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维延伸:比较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项目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时间借口性质结果相似点 1931年9月18日1937年7月7日柳条湖事件日本士兵失踪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都是日本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102,面对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立场和态度分别是什么?有何影响?材料二:“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7.17)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决心抗日,号召全国人民坚决抗战。二、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背景:结合教材P02,回答国共两党如何进行第二次合作的?①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总指挥:朱 德指挥官②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军 长 :叶挺指挥官副军长 :项 英合作方式:党外合作,保持独立,坚持党对武装力量的领导国民革命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八路军 新四军2.合作方式: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阅读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哪些努力。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有: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等暴力、没收地主土地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促政权统一;取消红军名义、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准备抗日。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标志,分析其意义。3.合作标志①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②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意义:①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想一想】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①1935年8月:②1935年12月9日:③1935年12月:④1936年12月12日:⑤1937年7月7日后:⑥1937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在 “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中共领导北平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爆发,中共派周恩来促成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国共停止内战,全国力量团结抗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基础。比较项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点 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合作方式政治基础开始标志领导权合作结果相 同 点 阶级矛盾尖锐打倒列强、除军阀党内合作新三民主义因国民党右派叛变而破裂共产党放弃领导权中日民族矛盾抗日救亡党外合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①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②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③都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对比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三、淞沪会战平津失陷以后,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日军准备打击中国经济、政治中心——上海和南京。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在全民抗日浪潮推动下,国民政府第二天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淞沪会战借口时间人数主要战役结果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1937年8月——11月(持续3个月)日方约30万;中方70余万结合教材P02、103,完成淞沪会战的信息①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②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性③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①1937年11月,上海沦陷②毙伤日军4万多人③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宝山保卫战—姚子青四行仓库保卫战—谢晋元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轮番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消灭日军200多人,激战四昼夜,后奉命撤出。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姚子青与宝山守卫战谢晋元与四行仓库的战斗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阅读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队是如何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抗战史实:①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余万兵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②姚子青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③谢晋元率领部队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完成任务后撤出。④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全国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地区一批重要工厂企业和技术人员陆续向大后方迁 移。截至1940年,内迁工厂总数有600家左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 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中央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也迁到西南、西北。这些工厂、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内迁,为国家保存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教育的人才 。相关史事四、南京大屠杀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概况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1937年12月18日,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挣扎者,均被刺刀戮。日军将全部尸体焚化。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如下消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不知谁先杀到100人,两人胜负难分,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知识拓展侵华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在中华大地上犯下了骇人听闻的罪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数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千百万中国人惨遭杀害。日军在战争期间采用枪杀、刀砍、活埋、火烧、水淹、解剖活人等残忍手段,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制造出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易县惨案、潘家峪惨案等。此外,日军还公然违反国际法,对中国军民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并用活人进行细菌武器实验,在中国多地使用细菌武器,制造霍乱、伤寒、鼠疫、炭疽,造成瘟疫流行和人员大量死亡。日本教科书事件"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南京大屠杀)把现行版本中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南京大屠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一个将战死军人美化为“战神”,进行牌位供奉和祭拜的地方。供奉的人包括数十位在二战中对中国犯下兽性罪恶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人。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并包括14名甲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象征。日本兵帮助中国老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习近平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讲话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我们的启示(教训):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②反对战争,珍爱和平;③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④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①悼念死难同胞,铭记历史创伤②警示国人反对侵略、捍卫和平③向世界传递中国维护历史真相、捍卫人类尊严的决心,凝聚民族精神,唤起对和平的珍视。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赵登禹课堂小结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1937年8月—11月标志:1939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北平卢沟桥姚子青、谢晋元意义:①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②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上海1937年7月7日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佟麟阁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斗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