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阳市花溪区磊庄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1.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2.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 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3.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4.1978年夏,广东宝安县就在引进外资,办来料加工;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群众签字画押要搞联产承包。这表明 ( )A.农村改革已全面推开 B.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C.深圳经济特区已建立 D.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5.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这表明( )A.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掀起农业合作化的热潮C.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6.右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7.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这充分说明( )A.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工作中心 B.改革开放是全国人民的共识C.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D.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8.读下表,提炼反映的主题 (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90年 2001年事件 成立四个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 加入世贸组织A.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9.★“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策 B.使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初具规模C.遵循从城市向农村的发展顺序D.是尊重人民智慧的顺应形势之举10.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深圳 B.重庆 C.海南 D.上海浦东11.右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12.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对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个人经验的总结 B.集体智慧的结晶 C.不同问题的探索 D.一脉相承的发展15.2021年,我国在北京举行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会议、“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材料中这些活动体现了 ( )A.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国家B.经济全球化局面已经形成C.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D.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二、非选择题(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材料一提到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责任制?(1分)该责任制的实行,在农村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2分)材料二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并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具有体表性的经济特区的名称。(1分)并说说经济特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1分)材料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诞生过程时间 会议 内容1982年 中共十二大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 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③”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7年 ④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将③④空格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第一、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第二、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第三、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第四、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1)材料一中“这个伟大转折”指的是哪次会议?(1分)这次会议是怎样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的?(1分)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1分)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1分)材料三(3)材料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请写出①②处的内容。(2分)(4)习近平指出:“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自身跨越,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的。(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1)材料一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1分)新时期我党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这次大会上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2分)材料二 “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担着谋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根据材料二,“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化?(2分)大会将习近平的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3)联系“中国梦”的内涵,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意义。(2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探究主题——______的时代材料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中国历史开始迈入了它的现代,中国历史从此展开新的篇章,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史实,将主题补充完整,并简要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有理,12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B )2.( A )3.( B )4. ( B )5.( D )6. ( D )7.( C )8. ( B )9. ( D )10.( D )11.( D )12.( C )13.( A )14. ( A )15. ( D )16.(8分)(1)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作用: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生产积极性);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分)(2)厦门;深圳;珠海;汕头;海南岛。(1分)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海南;毗邻港澳台地区)。(1分)(3)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分)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十五大)。(1分)(4)物质基础:综合国力持续增强。(1分)17.(8分)(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1分)(2)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根本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3)①邓小平理论;(1分)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分)(4)示例: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客观规律,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党和政府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18.(9分)(1)会议:党的十三大。(1分)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分)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分)(2)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分)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3)意义: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树立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分)19.(5分)主题:改革开放的时代。(1分)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股份制企业试点、中共十四大都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1分)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此后改革在城市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推行股份制等所有制形式,激活企业的活力。(1分)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贵阳市花溪区磊庄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