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鹰潭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说明: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C. 清政府闭关锁国 D. 英国要传播基督教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开放五口通商 D. 双方派驻领事
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实现“有田同耕” B. 建立君主立宪制
C. 发展资本主义 D. 推行平均地权
(4)洋务派提出的“自强”“求富”口号分别对应的实践活动是
A. 创办民用企业与筹建海军 B. 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
C. 派遣留学生与修建铁路 D. 改革科举与编练新军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 黄海海战 B. 威海卫战役
C. 辽东半岛战役 D. 平壤战役
“公车上书”直接推动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 “反清复明” B. “扶清灭洋”
C. “驱除鞑虏” D. “外争主权”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立的政治纲领是
A. 平均地权 B. 三民主义
C. 民主与科学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D. 实现了民族独立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提倡
A. 民主与共和 B. 民主与科学
C. 科学与实业 D. 共和与法治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凡尔赛和约》签订
C.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D. 段祺瑞政府镇压学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A. 领导农民运动 B.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C. 建立革命武装 D. 推动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共三大召开 B.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战争期间,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独立团团长是
A. 叶挺 B. 贺龙
C. 朱德 D. 刘伯承
(15)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在
A. 上海 B. 南京
C. 武汉 D. 广州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中央革命根据地
C.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D.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洛川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18)1935年,中共中央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的主张是
A.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武装保卫苏联
C. 建立苏维埃政权 D. 实行土地革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 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 张学良成为民族英雄
C. 蒋介石被迫下台 D.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21)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最高级别谈判是
A. 西安谈判 B. 重庆谈判
C. 北平谈判 D. 南京谈判
(24)1947年夏,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A. 辽沈战役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25)下列关于三大战役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B.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C. 宣告国民党政权覆灭 D. 为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2分)
(2)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言论体现了哪一派别的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为“自强”创办的军事企业两例。(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早期探索救国道路的主要特点。(4分)
27.(12分)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材料二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材料一口号出现于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6分)
28.(14分)探究题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材料二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以8万兵力伏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部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伤亡3500万人以上,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所持的立场。(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事件中采取的方针及其成效。(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6分)
29.(12分)论述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近代化探索”“全民族抗战”“人民解放战争”三个关键词中任选其二,阐述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不懈奋斗。(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Ⅰ卷 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B 7.B 8.B 9.C 10.B
11.A 12.B 13.B 14.A 15.A 16.A 17.B 18.A 19.A 20.B
21.B 22.C 23.B 24.B 25.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12分)
(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或“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2)洋务派。(2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或天津机器局)。(4分,每例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例即可)
(3)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被动性;探索道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任答两点即可,4分)
27.(12分)
(1)五四运动。(2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分)
(2)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2分)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答出任意三点即可,6分)
28.(14分)
(1)主张全民族团结抗战。(2分)
(2)皖南事变。(2分)方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成效:从政治上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4分)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英勇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任答三点即可,6分)
29.(12分)
示例一:近代化探索——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到戊戌变法“制度变革”,再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先进分子以不同方式推动中国社会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转型,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示例二: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组织多次大会战;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纷纷支援。全民族浴血奋战,最终赢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
示例三:人民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渴望和平建国的愿望,参加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后,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反攻和决战,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最终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任答其二即可,每点6分;观点2分,史实2分,逻辑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