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老子的思想政治观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
一、老子和《道德经》
1.地位:春秋后期 人, 学派创始人。
2.思想政治主张
(1)思想的核心是“ ”,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2)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在处世上提倡 的地位,主张 ,以柔克刚。
(4)在政治上主张“ ”,追求“ ”的理想社会。
3.相关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的经典——《老子》( )一书中。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 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政治主张
(1)思想核心是“ ”,提出“仁者爱人”。
(2)反对苛政,提出“ ”,实行 。
3.教育成就
(1)创办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
(2)在教学中注重 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4.著作: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 一书。
5.影响:孔子创立的 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 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 ”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主张
儒家 孟子 实行“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荀子 实行“ ”,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主张“ ”“非攻”,要求人民互爱互利;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张统一思想;提倡
道家 庄子 要 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法家 韩非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统治
兵家 孙武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3.影响: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 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合作探究】
1.诸子百家对治理国家的不同主张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2.为何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
【当堂达标】
1.(绍兴中考)《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2.(衡阳中考)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4.(广安中考)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5.(德阳中考)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6.(包头中考)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7.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说出理由。
(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楚国 道家
2.(1)道
(2)对立面
(3)安于柔弱 以退为进
(4)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道德经》
二、1.儒家
2.(1)仁 (2)为政以德 德政
3.(1)私学 有教无类(2)道德教育
4.《论语》
5.儒家学说 道德规范
三、1.学在官府
2.兼爱 节俭 仁政 礼治 顺应自然 以法治国 中央集权专制 《孙子兵法》
3.百家争鸣 第一次思想文化
【合作探究】
1.孟子主张“仁政”,要取得民心;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墨子主张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韩非则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些思想中,顺应民心、主张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以及以法治国思想都值得我们借鉴。
2.(1)法家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2)韩非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国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堂达标】
1.D 2.B 3.D 4.B 5.D 6.C
7.(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
(3)法家,法家提倡的改革和法治更适合当时的乱世局面。
(4)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老子档案
姓名:姓李名耳字聃
生活时期:春秋后期
国家:楚国
相关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像
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老子和《道德经》
1.识读老子像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老子的别名、生活时期、诸侯国、经典、地位。
《道德经》
2.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总结老子的思想主张。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难——
长——
高——
强——
前——
生——






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
“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思想的核心是“道”,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档案
姓名: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诸侯国:鲁国
相关著作:《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
1.识读孔子像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孔子的姓名、生活时期、诸侯国、经典、地位。
地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2.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①核心思想:
“仁”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注: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提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夫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知新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3)教学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总结教育规律, 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2)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学生情况 姓名
贵族子弟 孟懿子;司马牛
家境贫寒 颜回;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 子贡;冉有
天资聪颖 颜回;子游;子夏
相对愚钝 曾参;子路
4.结合教材知识,说说孔子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
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阅读“祭孔”大典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祭孔”
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汉朝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思想,用最高祭天大礼祭祀孔子。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
孔子的思想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
三、百家争鸣
1.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的背景和主要学派。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指的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何谓“百家”?
2.阅读教材知识,分析诸子百家为何“争鸣”?如何“争鸣”?指出出现的局面。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诸子百家” “争鸣”使当时社会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
孟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荀子》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时代及其主要思想、代表作。
孙武
春秋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子兵法》
百家争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孟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百家争鸣
《荀子》书影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百家争鸣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墨子》
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百家争鸣
《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百家争鸣
《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
生平
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思想主张
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兵者诡道也”,强调运用战略战术取胜。
著作
《孙子兵法》
约公元前545~公元前470年
孙武
百家争鸣
5.分析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 郭沫若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有独创精神。”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如今仍有推广和传承价值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三、百家争鸣
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
思想的延续
百家争鸣
老子和《道德经》
孔子
和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最著名的思想家
背景: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相关著作:《论语》
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关著作:《老子》(或《道德经》)
主张:“道”、辩证法思想、以退为进和“无为而治”
主张:“仁”,“为政以德”,德政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出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课堂小结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孟子(“仁政”)、荀子(“礼治”);墨子(“兼爱”“非攻”);庄子(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以法治国、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绍兴中考)《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2.(衡阳中考)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3.(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当堂达标
4.(广安中考)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5.(德阳中考)战国中期,以申不害为宗,重“术”(权术);以商赖为宗,重“法”(法令):以慎到为宗,重“势”(威势)。到战国末期,将这三派思想兼容并顾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6.(包头中考)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7.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说出理由。
(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4)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3)法家,法家提倡的改革和法治更适合当时的乱世局面。
(2)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
(1)图一体现了道家思想;图二体现了法家思想;图三体现了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