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项目 内容 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感悟世界的普遍联系,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如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蕴含的联系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遵循客观联系的科学性,坚定对国家政策的拥护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2.科学精神:精准把握联系的含义、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运用联系的观点辩证分析社会现象(如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联、生态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批判孤立、片面看问题的错误观念,培养科学思维与辩证分析能力。3.公共参与:将马克思主义联系观运用到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在参与社区事务、社会活动时,善于分析事物间联系,从整体出发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提升理论联系实际与公共事务参与能力。 教材分析 本框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开篇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为后续学习发展观、矛盾观奠定基础。教材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以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构建对世界联系性的认知,理解联系观对认识、改造世界的指导意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教学难点:准确理解联系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联系观点,特别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2025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联动影响”新闻报道视频,如某地暴雨引发洪水,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农作物减产、运输受阻)、能源市场(水电供应受影响)波动,提问:“从视频中能看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存在怎样的关联?这反映世界存在何种特性?”引发学生对世界普遍联系的思考,导入新课。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情景:呈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案例,从芯片制造(如量子芯片研发)、算法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创新),到应用场景拓展(智能医疗诊断、智能交通调度),展示产业各环节相互依赖、影响。教师活动:引导思考“人工智能产业中,各环节(物质要素)与技术创新(运动变化)如何相互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性?”组织小组讨论,结合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点评。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产业里联系的普遍性(各环节紧密相连)、客观性(技术发展规律不以人意志转移)、多样性(技术与市场、人才等多方面联系),总结联系特性。议学提示:从“产业环节能否孤立存在、联系是否受主观随意改变、联系形式有哪些”切入,分析联系特性。议学总结:联系具有普遍性(人工智能产业各环节相互依存)、客观性(技术创新依科学规律,非主观臆造)、多样性(产业与科研、市场、政策等多层面联系),要求用联系观点看问题,尊重联系客观性,把握联系多样性。 议题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情景:以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为例,展示从线路规划(整体布局)、站点建设(部分),到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部分)协同构建完整交通网络。教师活动:设疑“轨道交通建设中,整体规划与站点、各系统建设(部分)如何相互影响?”讲解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组织分析“忽视站点与整体规划衔接、系统间协同不足的后果”。学生活动:结合案例,说明整体(线路规划)统率部分(站点、系统建设),部分(站点、系统)影响整体(交通网络运行),理解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议学提示:从“建设中整体与部分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剖析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议学总结: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统率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重视部分,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情景:展示2025年“智慧农业园区”建设,涵盖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环境监测、农产品溯源等子系统协同运作,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绿色发展。教师活动:引导思考“智慧农业园区各子系统如何构成有机整体?怎样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提升园区效能?”讲解系统含义、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及方法论,组织分析“子系统无序运作的弊端”。学生活动:分析园区子系统(物质要素)有序组合(运动变化)提升整体效能,理解系统优化方法,如合理布局灌溉、施肥系统。议学提示:从“园区子系统组合方式、如何发挥整体功能”,理解系统优化方法。议学总结:系统由相互联系、作用的要素构成,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用综合思维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课堂小结 梳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强调用联系观点看世界,立足整体、统筹部分,运用系统思维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普遍联系本质。 知识点整合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 ⑴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⑵联系的特征:特征含义表现方法论普遍性(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①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多样性(形式不同)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②既要把握事物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②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方法论】要求我们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课后练习 1.2025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践行大农业观”。大农业观区别于依赖耕地资源生产食物的传统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打破农业发展中的各种壁垒,兼顾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由此可见,“践行大农业观”( )①坚持了联系的观点,表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是基于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把各个元素联系起来进行优化组合④立足了关键部分,旨在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某村有大片的“撂荒地”,村“两委”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对接城市需求,种植无公害蔬菜,拓宽种植品种、赋能科技含量、拓展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等,几年前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在已经变身成使农民增收的“丰收宝库”。该村的变化说明( )①人为事物联系相比于自在事物联系更有利于事物发展②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③推动事物发展必须要把握影响和制约事物的多种条件④人们借助实践活动可以推动主观联系向客观联系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北京与新疆有着至少2个小时的光照时差。每年4月,新疆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峰为每天15时,而北京用电晚高峰从17时开始。为此,北京与新疆携手通过“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巧解绿电供需“时空锁”,让新疆午后光伏发电高峰与北京傍晚用电高峰精准衔接,形成能源时空互补格局。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改造世界应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②整体与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③树立整体观念有利于实现事物功能最大化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毛乌素沙地上,当地政府在这里推行“三碳经济”模式,企业与牧民通过种植灌木治理沙漠,进行碳吸收,之后用富余灌木剩余物进行生物质发电实现碳减排,通过捕捉生物质发电所产生的高密度二氧化碳进行螺旋藻生产来营利,最后将获得的资金再用来治理沙漠,由此走出治沙、富民、绿电和生产营养食品的循环经济之路。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②事物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人可以从自身需要出发,建立新的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④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为了满足5000吨级船舶通航要求,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根据地形地貌特征修建了平陆运河G75兰海高速钦江大桥。2024年11月6日,该大桥右幅格子梁顺利合龙,标志着大桥右幅主体结构全部贯通,这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材料体现了( )①成功的实践是合乎规律性与合乎目的性的统一②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③人们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④实践促进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相互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CCBB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