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导入新课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
核心素养:
1.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共一大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中共一大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政党。(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
材料1:李大钊:“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材料2:“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4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材料3: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
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
克主义的胜利》赞扬十月革命。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传播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部分会员
觉悟社
新民学会
全国各地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在北京成立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5月陈独秀、李达等人在上海组织第一个公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19年9月周恩来等人在天津成立觉悟社
1920年9月毛泽东等人在
长沙成立长沙新民学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2)知识分子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组织工会
工人补习学校
工人识字班
工人生活刊物
(1)陈独秀多次到中华工业协会等上海劳工团体开展调查,深入了解码头工人的罢工情况。
1.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3)随后,长沙、武昌、济南、广州等地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4)海外(东京、巴黎)等地也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材料4:同年(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讨建党事宜。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2.成立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4)外部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工人阶级的壮大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共产国际的援助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维京斯基
3.成立标志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上海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于8月初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最终圆满落幕。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成立标志
代表姓名 代表地区 当时年龄 求学、从教经历
李达 上海 31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李汉俊 上海 31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董必武 武汉 35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武汉 25 师范生,从教
何叔衡 长沙 45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毛泽东 长沙 28 师范生,从教
王尽美 山东济南 23 师范生
邓恩铭 山东济南 20 中学生
张国焘 北京 24 北京大学在校生
刘仁静 北京 19 北京大学在校生
陈公博 广州 29 北京大学学生,从教
周佛海 旅日 24 旅日大学生
包惠僧 陈独秀代表 27 北大旁听生、记者,从教
特点:以青年教师和学生为主(青年知识分子);代表地域分布广;基本素养高;见识广阔;接受先进思想和文化,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2)参加代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成立标志
(3) 主要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陈独秀
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
确定党的领导机构
1、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2、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3、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成立标志
(4) 成立意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胜利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A.它使中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新型政党。
B.它使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特别是中共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后。
C.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目标,即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中心任务;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即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成立标志
(4) 成立意义: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新的阶级——工人阶级
材料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材料6:这艘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红船精神”,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5: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的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我们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①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
②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4.中共二大 :
时间
地点 上 海
代表 陈独秀、王尽美、李达等
主要 内容
意义
实现共产主义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
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材料7: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 ——陈独秀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内容之比较
革命目标
革命对象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资产阶级
中共二大
革命对象
革命目标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进一步从思想上完成建党
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领导机构: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2.工人运动概况: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1922年1月—1923年2月
唐山
长辛店
上海
郑州
香港
汉口
安源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3.顶峰——京汉铁路大罢工:
时间:
意义:
结果:
1923年2月
口号:
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 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领导:
京汉铁路总工会
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工人52人牺牲,350余人受伤。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材料7:“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1925年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郑州二七纪念塔
1. 湖南农民运动(1926—1927)。(1)背景:北伐战争推动下,湖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毛泽东1927年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肯定农民运动的伟大意义,驳斥对农民运动的责难。(2)规模:农会会员最多时达600万,组织农民清算地主、推翻封建政权,建立农民武装(梭镖队),开展减租减息、禁烟禁赌等斗争,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
2. 其他地区的农民运动。(1)湖北、江西、河南等地的农民运动也在中共领导下兴起,如湖北农会会员1927年达250万,配合北伐军作战,打击土豪劣绅。(2)广西等地由韦拔群等领导的农民运动,为后来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早期农民运动的意义:(1)奠定阶级基础:证明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确立了农民作为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地位。(2)积累革命经验:在组织发动、武装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为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3.)冲击封建统治:动摇了封建地主阶级在农村的统治基础,推动了社会变革。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革命烈士夏明翰绝笔诗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所付出一切努力,进行一切斗争,作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习近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
“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毛泽东
结合材料小组讨论:探究百年辉煌精神密码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结合材料小组讨论:探究百年辉煌精神密码




课堂小结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条件
中共
二大
概况
时间:1921年7月23日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
意义: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时间:1922-1923年
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伟大建党精神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广元某校决定排演一出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决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
C.选举董必武为中央局书记 D.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 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北伐战争成舆论关注热点
A
A
检测提升
3.历史毫无争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的大事 B.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伟大的历史转折 D.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D
5.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
A.民主科学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D
6.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借鉴创新苏俄革命道路
C.意识到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D.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国情
D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
——《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
(1)结合所学,用相关史实对上述画线部分加以说明。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相关团体,较有影响力的包括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周恩来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
(2)主要方式:发表文章、建立团体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六三运动时……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参加……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关系: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THANKS!
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